作者:肖焕成 小米年度发布会上,除了米粉们期待的小米4的发布之外,还有一款产品让人们惊讶,让专家害怕。
——小米手环,这款性价比极高的手环相信会延续小米手机的黑马之旅,成为智能手环领域的一匹黑马。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类设备出货量达1万台,同比增长0.5%;市场规模达到20.3亿元,同比增长0.5%;预计到今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市场规模将突破亿元。
图表1:年度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单位:万台、亿元,%) 尽管可穿戴设备不断以一款又一款新颖的产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其低廉的性价比始终是一大因素制约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以智能手环为例。
从中关村在线的报价来看,1元以下的口碑好、销量大的产品很少,基本都在1元以上。
小米79元的售价无疑是智能手环同行的噩梦,但如此低廉的价格能否实现盈利呢?极客公园调查数据显示,智能手环零部件的含税成本约为46.2元,虽然这并不代表智能手环的最终成本价,但一位智能硬件行业从业者表示:智能手环零部件的含税成本约为46.2元。
硬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出。
生产10000个和100000个的最终成品成本单价相差可达一倍以上。
该从业者还表示,将智能手环的成本控制在70元以内问题不大,将成本控制在50元以内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小米手环虽然价格低廉,但也不会亏本。
薄利多销,利润还是可观的。
而且,小米一直以来都是用硬件搭舞台,用软件演戏。
图2:智能手环部件成本构成小米手环的低廉价格固然可以让它在众多智能手环中脱颖而出,但想要成为像“小米手机”一样的黑马,还取决于它的定位——热门设备。
与国内众多手环厂商尚未明确将手环定位为独立设备或手机配件相比,小米无疑在战略上领先了一步。
除了运动、睡眠监测、防水等常用功能外,小米手环还支持自动识别小米设备,并与小米手机互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米已完成1万台。
智能手机销量超过去年(1万部)。
其巨大的销量和快速的增长无疑将带动小米手环的销量。
而且,小米手环支持自动识别功能,为未来移动支付和小米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如此高的性价比、如此清晰的定位、如此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此广阔的空间,小米手环注定会成为智能手环领域的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