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公司IDC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一季度超越Fitbit,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苹果以微弱劣势排名第二,Fitbit 则滑落至市场第三。
然而,四年前华米准备做腕带时,华米科技CEO黄汪并不知道它能挑战苹果和Fitbit的地位。
黄汪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当时并没有超越Fitbit、Jawbone等国际巨头的想法。
他只是觉得打败国内那么多山寨厂商就好了。
当时国内已经有很多深圳、杭州的公司。
。
华米CEO黄汪不过,当时小米已经非常有名了,另一家生态链公司紫米推出的小米移动电源也已经卖得很好。
华米和小米的生态链团队都做出了评估。
他们每年应该能卖出两到三百万个手镯。
然而,无论是小米生态链团队还是小米科技CEO雷军(微博)本人都没有想到。
小米手环年销量可达千万级。
后来,每当小米投资的公司表达要复制小米手环的成功时,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这是一款现象级产品,很难复制它的成功。
黄旺透露,目前小米手环的出货量超过1万个。
2018年,华米销售额突破15亿,位列小米生态链企业第一;华米智能手表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目前销量远不及手环。
Fitbit在中国很难普及,但华米很快就获得了市场认可。
黄旺指出,这背后有不同的逻辑。
Fitbit从一开始就只做运动手环,用手环来记录步数等等,但中国人热爱运动的比例并不高。
小米手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手机相连。
例如,当手环靠近小米手机时,可以自动解锁。
它更像是一个个人数据中心。
年底到上半年这段时间,是黄旺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
他在安徽合肥创办的智能设备公司几乎发不出工资。
黄旺到处会见投资者,试图寻找融资。
但遭到多次拒绝,最终没有获得投资。
无奈之下,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黄旺只好抵押自己在安徽合肥的房子,去银行贷款支付工资。
但没过多久,黄旺就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坑。
仅仅靠自己的房屋抵押贷款还远远不足以维持公司的运营。
在他的带领和建议下,其他五位高管也将自己的房子抵押了。
去银行办理抵押贷款。
即便如此,资金仍难以维持数百人的团队、研发成本高、库存周转资金紧张。
经过讨论,智能设备高层管理团队最终采取的方法是,首先保证基层员工的工资按时发放,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再推迟一两个月,高层管理人员再推迟一两个月。
团队不从公司领取工资。
除非一位高管的家人无法维持当月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否则他们会从公司获得几千元的差额。
2019年9月,智奇智能手表ZWatch正式发布。
由于当时中国市场只有国科电子和陈大年领导的智奇两家公司实现了智能手表的量产,因此ZWatch发布后销量迅速飙升。
ZWatch公司的现金流开始转正,公司的危机逐渐得到化解。
9月底,黄汪前往南京参加极客公园举办的创客活动。
搜狗CEO王小川担任评委嘉宾,对ZWatch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是他见过的最可靠的手表。
不仅消费者买单,也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可。
这样的评价给了黄旺团队很大的信心。
不久后,小米生态系统总监孙鹏从北京前往合肥参观科大讯飞,并趁机体验了一款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黄旺制作的手表。
试戴了一段时间后,孙鹏向雷军推荐了这款手表,雷军赶紧约黄汪见面,深聊。
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双方敲定了投资细节,成立了合资公司华米科技,并正式开始研发产品小米手环。
雷军当时也向黄旺建议:“把一切都扔掉,要么把现有的业务转让,要么交给别人,你我一起干一番大事。
”黄汪曾表示,这是雷军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一件深奥的事。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点惊讶,我之前做了那么多,但是雷军告诉我不要放弃,重新开始。
”它一诞生就引起了轰动。
事实证明,华米正好抓住了当时可穿戴设备的潮流。
小米手环自发布之日起就受到了极高的欢迎。
其79元的超低价几乎震惊了国内所有手环厂家。
今年8月至11月,小米手环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销量就破万。
几个月后,小米手环出货量持续激增,每月达到1万只。
小米手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华米高性价比的产品,还有雷军和小米的加持。
雷军多次表示,小米本身只生产手机、平板、电视、盒子、路由器五种核心产品,然后通过对生态链的投资带动整个行业的革命。
目标是投资公司。
小米将利用自己的品牌、用户群体、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来帮助这些企业成长。
小米手环产品线由小米和华米联合开发和销售。
通过小米网以及京东和天猫的小米旗舰店进行销售。
当被问及小米是否会帮助华米拿下特定供应商时,黄汪表示,华米在与供应商洽谈合作时,通常只需要让对方知道华米背后有小米背书,剩下的就可以了。
主要还是由华米自己去协商。
据悉,除了小米对华米的股权投资外,小米手环扣除一切成本后获得的利润将按照一定比例在小米和华米之间进行瓜分。
拒绝三星投资 小米手环走红后,不少国际大厂开始前来寻求投资或收购华米。
其中,韩国三星总部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经过深思熟虑,黄旺直接拒绝了三星深来的橄榄枝,因为三星本身也有可穿戴设备。
黄汪担心,最终对方会选择不投资华米,而是利用华米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体系、销售体系等,一切都清晰可见。
2019年,华米还与Jawbone、Pebble等全球可穿戴设备厂商进行了多次密切接触。
华米曾与两家公司就收购合并事宜进行过谈判,但最终谈判并未取得成果。
至于为什么最终没有买Pebble,黄旺表示Fitbits是上市公司,更舍得花钱,所以最后被他们买了。
华米去评估了一下性价比,觉得不划算,所以没有开出更高的价格。
Jawbone和Pebble两家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产品计划等黄汪都非常清楚。
经过一番比较,黄旺发现,中国的智能硬件企业有很多天然的竞争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供应链分离紧密,因为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智能硬件生产最终都在中国。
靠近供应链可以带来两个好处:第一,速度非常快。
开模具可能需要45天,但美国硅谷的公司可能需要三四倍的时间来回。
二是硅谷企业制造产品的成本没有中国企业低。
以前,黄旺急于在海外市场立足,但经过一番研究,他不再那么着急了。
他开玩笑说,华米正在等待Fitbit内部崩溃。
“如果你看他们的财务报告,你会发现他们去年下跌的地方是亚太地区,我们预计今年他们下跌的地方将是欧洲。
”黄旺表示,毕竟美国是Fitbit的大本营,会有很多实力雄厚的本土玩家。
供应商和广告商,但欧洲是一个相对广阔和复杂的市场,不容易渗透。
“小学刚毕业”就成为全球第一,但这并不是华米的终点。
黄汪表示,过去三年来,华米凭借两代产品奋力奔跑,如今出货量已达到全球第一。
这是对投资者、股东、供应链、员工最好的解释。
小米手环历时三年,才成为全球第一。
这是华米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华米会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事情,包括自有品牌、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等。
黄汪表示,华米将自己定位为一家运动健康领域的公司,而不仅仅是硬件。
华米将向运动和健康两个方向纵向发展。
除了手环之外,华米还发布了智能手表。
今年4月底,华米发布了AMAZFIT健康手环,一款监测心血管健康的智能手环。
同时,华米还发放了运动T恤,并投资了团队制作电动牙刷。
这些都是围绕健康领域进行布局。
黄汪表示,如果把华米比作一个人,这三年成为全球第一的小米手环就已经算是小学毕业了。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初中和高中进行实践。
如果速度够快的话,说不定初中、高中就毕业了。
他们一起用三年时间读完了高中,然后进入了一所名校。
据悉,华米科技成立三年多以来一直实现盈利,因此如果市场环境足够好,华米接下来可能会选择IPO。
不过,黄旺表示不便透露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