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手机爱好者应该也发现了今年手机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那就是屏下指纹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包含在最近发布的新手机中。
很多都配备了屏下指纹技术,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品牌推出配备屏下指纹技术的智能手机。
屏下指纹为何如此受手机厂商青睐?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这种解锁方式将指纹置于正面,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无论手机放在桌子上还是拿在手里,都可以直接解锁。
它不需要像背面的指纹那样拿起来解锁。
无需像面部识别那样调整手机与脸部的角度。
屏下指纹的使用和传统前置指纹一样方便。
其次,屏下指纹扫描仪可以将指纹识别模块隐藏在屏幕下方,而不占用正面空间,这与当前追求更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手机的发展方向一致。
因此,我个人认为屏下指纹识别对于目前流行的全面屏手机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但目前还不够完善。
我之前用过几款屏下指纹手机。
一开始我感觉按屏幕的解锁操作和之前按Home键的操作类似。
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屏下指纹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不过,实际使用后,我发现屏下指纹识别器相比之前的电容式指纹解锁还是有一些差距,具体体现在解锁速度上。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室外可以正常解锁的屏下指纹手机,进入地铁后往往无法解锁。
咨询了业内相关人士和OPPO指纹专家后,了解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屏下指纹的解锁速度比电容式指纹慢,因为屏下指纹技术相当于给你的手指“拍照”。
“拍照”的速度是由单个像素的大小和进光量决定的。
理论上来说,像素大小和进光量越大,屏幕越大,成像速度越快,解锁速度也越快。
但受限于手机内部空间,大部分屏下指纹模块的这两个参数都不够大,因此给人一种解锁缓慢的感觉。
间歇性故障的问题与用户手指的湿度变化有关。
当室外手指湿度较高时,传感器“捕获”的指纹图像质量会更好。
在地铁里,因为空调比较充足,环境温度比室外低很多,手指会发生变化。
干手指的指纹图像质量较差,导致解锁率较低。
如果你也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尝试对着手指吸气,湿润指纹,解锁体验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手指干燥会导致指纹采集精度下降。
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呢? OPPO指纹专家表示,想要提升屏下指纹解锁速度,首先要解决之前屏下指纹方案硬件性能较弱的问题。
OPPO通过12.5μm单像素尺寸、4mm2感光元件面积等硬件升级,提高了指纹“拍照”的速度,并通过更高规格的MicroLens微透镜和3P镜头提高了透光率。
两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指纹信息采集的效率。
准确性;其次,软件算法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这需要大量的指纹图像样本供算法学习。
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更准确、更快速地识别不同类型的指纹;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屏幕和屏幕膜其实都存在偏光问题。
当光信号通过屏幕和薄膜时,会引起折射,从而影响指纹信息的准确性。
这就需要厂商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整合薄膜、屏幕和指纹传感器。
三者的偏振方向必须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解决屏幕和膜造成的光线折射问题,完美匹配光敏屏幕指纹而不产生任何影响。
对于第二个问题,即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指纹识别率下降,OPPO指纹专家指出,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OPPO目前正在优化一些特定场景,以减少手指湿度变化的影响。
对识别率的影响。
从实验室结果来看,经过专门训练的算法的识别率相比未经训练的算法有显着提高。
此外,OPPO还设置了AI自我进化机制,让算法能够不断学习用户的指纹,不断更新指纹模板。
用户使用时间越长,识别准确率就越高。
看完OPPO指纹专家的讲解,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大开眼界呢?事实证明,同样的屏下指纹,体验上也能有这么大的差距。
这里我也给大家总结一下屏下指纹的选购情况。
手机有三大标准——大传感器、强算法、优化膜和屏幕偏光。
只有满足这三点的屏下指纹手机,才能让你享受到接近电容式指纹识别的体验。
我自己也用过很多款屏下指纹手机,这里给第一次接触屏下指纹的同学介绍一些使用技巧,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指纹识别体验。
首先,录入指纹时,尽量在室温下录入。
稍微用力按压屏幕,从不同角度输入指纹。
指纹质量越高,解锁率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就越高。
其次,解锁时,最好用手指按压指纹图标用力一点,并使手指靠近屏幕的时间长一些。
如果按下或抬起手指太快,解锁率会降低。
最后,尽量不要贴膜。
如果一定要贴膜,最好选择专门为屏幕指纹定制的保护膜。
我个人认为屏下指纹可能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在屏占比提升的情况下实现生物识别。
正面屏下指纹体验更好,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并且不会浪费手机正面的宝贵区域。
前面的区域尽可能多地保留在屏幕上。
目前的屏下指纹技术只能用于特定区域的识别。
不过,据称明年厂商将推出区域屏幕指纹识别解决方案。
手指在半屏或全屏任意位置按下即可进行指纹识别。
我们期待这些更先进的技术能够尽快应用于量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