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传统家居行业陷入阵痛,美乐乐家居何去何从?

时间:2024-05-22 16:59:05 科技赋能

家居其实和住房一样是刚性需求。

人们有了住处之后,就会购买家具来安居。

因此,尽管不同时代或阶段的消费者对家居产品有不同的品味和要求,但家居产品始终保持着很大的市场。

过去,传统家居行业非常火爆。

但现在,由于房产装修、电商、商场等新零售渠道的兴起,传统家居建材消费总量下降,消费增速萎缩,多渠道营销成本增加。

如今的传统家居行业已今非昔比。

多渠道力量的崛起,加剧了传统家居行业的阵痛。

随着多种新零售渠道的崛起,传统家居行业的阵痛加剧。

传统家居想要实现业务增长,就必须准确识别阻碍增长的问题。

事实上,阻碍传统家居业务增长的因素有很多。

相比互联网家居品牌,传统家居行业往往面临更为棘手的行业痛点。

首先,传统家居卖场客流量下降,有的卖场甚至导购比顾客还多。

这直接导致了门店销售的低迷。

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家居卖场全年销售额约为2.1亿元,同比下降3.36%;全年销售额9.1亿元,同比下降9.98%;而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为7000万元,同比下降22.6%。

由此看来,传统家居卖场客流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整个传统家居行业都处于客流量下滑之中。

一方面,传统家居行业习惯于被动交易。

品牌商在店里等待顾客上门,无意主动招揽顾客。

另一方面,门店消费业务大幅增长。

很多顾客可能只是等电影开始就进店看看,但往往只是看了一眼,就什么也没有发生。

其次,由于楼市经济理性回归以及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出台,居民整体家庭消费需求有所下降。

党的十九大后,秉承“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精神,国家陆续出台相关限购政策,或限制购房数量,或提高首付利息费率。

限购政策频频出台,房地产行业遭遇寒潮,相关家居也面临寒冬。

最后,随着家居电商平台、精装修房、品牌家具企业的崛起,传统家居行业面临多渠道分流。

除了传统卖场之外,互联网家居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大量原本属于传统家居卖场的顾客被互联网家居在前端拦截。

此外,互联网家居在门店租金、门店导购等方面没有传统家居的成本,能够给予消费者更大的议价空间。

消费者自然更愿意选择在互联网家居平台上购买家居产品。

综上所述,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传统家居行业客流量和销售额大幅下滑。

因此,有人猜测,既然传统家居行业的大部分流量都被互联网家居拦截,那么从一开始就从事家居O2O的互联网家居平台会不会火起来?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以美乐乐为例:家居平台也存在不少问题,发展并不顺利。

为什么以家居O2O起家的互联网家居平台不一定能迅速成功?我们以美乐乐为例,看看互联网家居平台背后的水有多深。

美乐乐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大型综合家居O2O购物平台。

其平台汇集了全国近10家实体店的名牌家具、建材、家居,线上线下款式、价格一致。

据说美乐乐可以一站式买下整套房子。

顾客可以在网上选择,然后去商店体验。

下单后,平台会一站式安排物流、送货、安装等环节。

看来美乐乐的家居购物平台已经近乎完美了。

事实上,美莱乐背后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现在家居用品的销售渠道太多。

参与互联网家装市场的家装网站主要有三种类型:平台型、自营型、门户型。

现阶段涉及家居建材的平台型网站有京东、天猫、土巴兔、齐家、美乐乐等。

其中,京东、天猫为综合性电商平台,土巴兔为整体家装平台,齐家、美乐乐为较为垂直的建材家居O2O电商平台。

此外还有爱康康、有住等自营家装网站;以及新浪家居、网易家居等家具门户网站。

这些都是比较知名的,大大小小的家居建材网站平台那么多。

美乐乐这样的家居O2O只是其中一种,很难吸纳家居行业的全部流量。

其次,美乐乐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矛盾。

美乐乐最初专注于“美乐乐家具网”线上渠道,后来开始发展线下“美乐乐体验中心”。

两者共同构成了“双平台O2O”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

家具是一种耐用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整套家具后,会使用很多年。

家具的材质、设计、工艺、风格是很难通过网上简单的图片来展示的。

因此,很多顾客需要依靠真实的体验来决定是否购买家具。

美乐乐新增的体验馆就承载了这一功能。

其次,体验馆可以更好地提供售后服务。

因此,顾客可以先在网上平台查看,然后再去体验中心体验。

这就是双平台O2O商业模式的优势。

另外,由于家具是耐用品,因此客户成为长期客户的可能性较小。

换句话说,顾客购买了一套家具后,10年、20年甚至30年内都不太可能再次购买。

因此,美乐乐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在线上购买流量。

美乐乐需要巨额资金打造自己的体验店,且资金持有时间过长。

而且,行业粗放扩张时期已经过去,自建门店的扩张方式受到严重限制。

线上线下平台都需要血和钱。

此外,与同行美乐乐相比,其门店规模太小,无法同时容纳多个品牌。

据了解,红星美凯龙家具店体量在6万-10万平方米,而最大的美乐乐体验中心也只有平方米,全国共有14个品牌。

双平台模式下,美乐乐由原来的轻型模式转变为重型模式。

第三,美乐乐的经营管理不太稳定。

据了解,自2008年美乐乐开始接触资本以来,美莱乐就一直没有摆脱人事斗争的漩涡。

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美莱乐创始人李永刚、黄辉、美乐乐高管袁伯印、品牌总监潘守正相继辞职。

尽管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相关人士表示离职原因是个人发展,但在资本进来之前和之后他们都相继离开,很难不认为这两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乐乐辞职风潮平息不到两年,今年年初,美乐乐原CEO高阳也离开了美乐乐。

美乐乐新任CEO是沉毅。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美乐乐新任CEO沉毅现已离开美乐乐。

美乐乐CEO易主,再次将资本方的博弈论推到了聚光灯下。

不得不承认,资本的进入确实缓解了美乐乐的尴尬处境,但资本思维和实体思维的冲击却让美乐乐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在美乐乐员工心中,黄辉是“骑着摩托车、持有现金、打造供应链”的美乐乐创始人。

然而资本进入后,这位曾经的创始人也被边缘化了。

少了一些创业精神,美乐乐现在更多的是一个赚钱或者融资的概念和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乐乐急需一位强有力的新舵手或者强大的专业资本的进入。

在重重困难的夹击下,美乐家表现如何?如上所述,美莱乐发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对外,家居用品销售渠道过多;对内,美乐乐的双平台模式使其负重前行,管理层面动荡不安。

那么,如果想继续涉足传统家居行业,美乐乐该怎么办呢?首先,Melalodang明白,由于家居用品的耐用性,培养客户粘性是不现实的。

想要平台有稳定持续的流量,你的产品就必须有强大的品牌优势。

因此像美乐乐这样的垂直平台应该垂直拓展,拓展品类,提高一站式家居购物体验,提高商城的粘性。

说白了,如果顾客想买家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乐乐,所以美乐乐的商城粘性已经很高了。

其次,本质上,美乐乐只是一个家居平台,以客户和服务为中心的核心应该保持不变。

因此,无论资本思维如何干扰,企业都应该保持用户思维的初衷,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在平台上购买家具。

最后,平台掌舵人也应该审时度势,培养稳定的平台团队。

美乐乐不再仅仅被视为赚钱的工具,而是团队共同努力的事业。

这样,团队才能更加精诚合作,形成最大的合力,作用于平台的发展。

总的来说,美乐乐虽然面临不少问题,但作为垂直家居平台的优势也很明显。

但家居渠道过多只是外因,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双平台的特殊性和矛盾也可以在未来的平台管理中得到缓解。

其实这些本质上都不是大问题。

美莱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本控制下的管理层混乱。

这不仅仅是美乐乐的问题,而是所有资本控制的家居平台的共同问题。

这是有创业初心的企业与资本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