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多年来一直是热门话题。
在经历了2010年的小高潮之后,一直稳步不温不火地发展,至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不久前,知名财经人士吴晓波发表文章,认为智能家居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肉眼可见的趋势。
那么这个趋势真的到来了吗?今年一季度,多起智能家居融资接连出现。
不少企业注意到这一点,并试图加快资本和战略布局。
似乎有爆炸的迹象。
然而,从大规模的市场反馈和消费者调研来看,智能家居的普及率和普及率并没有达到业内人士此前的预期,甚至还有很大差距。
为何如此火爆的“智能家居理论”被吹了这么久却没有实现真正的爆发?如何催化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经过观察分析,亿欧家居主要有以下三点建议: 1、扎根本土市场,打破产品同质化。
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数不胜数,门锁、音箱、监控、电饭锅、洗衣机……可谓百花齐放。
令人眼花缭乱。
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看似丰富的品类背后,实际上差异化甚微,产品同质化严重。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智能音箱的爆发,首先是亚马逊 Echo。
接下来两年,各大科技巨头陆续进军智能音箱领域。
从国外的Google Home、微软的Invoke、苹果的HomePod,到百度的DuerOS、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小米的AI音箱、腾讯的智能音箱耳朵,以及各个中小型创业公司的产品……智能音箱一夜之间火了起来。
智能家居的入口及标准配置。
但智能音箱的种类如此之多,其功能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
集中于同质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只会加速市场饱和。
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陷入自我推销模式,而消费者并不买账。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创新产品。
例如,关于扬声器产品,以Amazon Echo为例。
它的使用场景多在厨房,作为美国家庭主妇做饭时调节气氛的背景音乐而存在。
这是因为美国的厨房大多是开放式厨房,他们做饭比中国人炒菜做饭要安静,适合听音乐。
这甚至已经成为西方“厨房文化”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是封闭式厨房和三人小户型。
它并不像西方家庭主妇那样形成一个社会群体。
他们晚上忙于工作或娱乐,很少使用扬声器。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音箱的市场发展。
。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中国没有市场。
相反,根据亿欧智库研究院对智能音箱的市场调查以及去年“百盒大战”的火爆场面来看,智能音箱在国内潜力巨大,但在产品上需要差异化。
我们将努力开发符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智能音箱。
不仅如此,产品功能还可以更加创新,不仅限于听音乐、看资料、看新闻,还可以开发查看天气、查看节假日、查看股票、翻译、控制家电、设置闹钟等功能,询问时间等,甚至提供O2O服务。
,包括购物、叫外卖、叫出租车、语音留言等。
说到产品创新,无论怎么形容都很难过分新颖。
当然,同质化是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通病,不仅仅局限于智能音箱。
二:强化互联思维,打破产品碎片化。
智能家居产品种类繁多且复杂。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工作,彼此之间没有关联。
这是令消费者头疼的问题。
显然我们无法在米家APP上控制其他品牌的家电,也无法使用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来控制米家产品。
消费者需要权衡他们购买的产品是否可以与其他喜爱的品牌合作。
与是购买安卓手机还是苹果手机相比,这个决定更加困难。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产品大多是孤立运行的,需要安装自己的APP进行控制。
且不说手机里已有的各种软件是否会受到影响,光是把这些智能家电的APP一一使用就够麻烦的了。
一旦手机卡顿或者网络瘫痪,这些智能家电就变成了花瓶装饰品,原本的高级感瞬间消失。
电视开不了,歌听不了,饭煮不着。
在解决产品碎片化问题上,海尔凭借全套物联网先行一步,并在智能家居方面发力。
未来,真正的智能家居将是一个自己完整的系统。
各大智能家居厂商应该学习海尔整套物联网思维,打破小物体语音控制和单一桌面布局的限制。
除了加强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之外,还需要增强“人”与“机”之间的互动。
有些智能产品在试用后由于缺乏互动而被遗忘、遗忘,让人很难记住。
针对这个问题,厂商可以在产品研发上加强创新,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交互方式增加人机交互,增强用户粘性。
三:改善用户体验,增加产品安全性能和实用价值。
智能家居的本质和目标是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高效的生活。
没有这个基础谈智能家居就没有意义。
为了迎合市场,一些家居企业大力宣传智能化概念,但他们生产的产品却忽视了用户体验,设计了很多看似很酷却很华而不实的功能。
它们不但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反而显得多余、繁琐。
对于消费者来说,任何不起眼的产品缺陷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痛点。
很多智能产品在市场上销量不错,但使用率需要考虑。
原因是很多年轻消费者出于好奇和新奇而购买产品,但由于体验不佳,尝试了几次后就闲置了。
比如最近火爆市场的厨房电器新宠洗碗机,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洗碗机的销量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企业争夺的新领域。
但消费者的使用率并不高。
原因如下:有很多,比如操作复杂、清扫时间太长、噪音太大、清扫不彻底、物品容易破碎等。
再比如,扫地机器人显然是为了节省能源而使用的。
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噪音大、死角无法清理。
使用完毕后,需手动将集尘盒清理至垃圾桶内。
相反,它会让一切变得混乱,甚至被电线缠结。
潜在的危险包括打翻东西、打伤儿童等。
更有什者,一些智能监控、智能门锁等信息产品存在很多安全漏洞,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成为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的工具。
因此,真正的智能家居需要回归人文、以用户为中心的本质,增加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实用价值,在投产前从用户和行业的角度着眼长远,而不是在投产前情报的幌子。
本质是为了眼前业绩的增长。
而且,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旦看清了真相,他们自然就会远离它。
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就必须避免这种一锤子买卖,毁掉自己的出路。
智能家居是一个尚未爆发的热门话题。
除上述三个主要原因外,需求低、价格高、行业标准不一致、产品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不足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作为企业生产者,在大胆创新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用户体验和市场反馈,在开发新产品并投入生产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让产品真正走进大众。
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方便,最终目的是促进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是停留在公司内部的自我满足和市场营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