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悬崖边上的OPPO-vivo 蓝绿兄弟的技术难点

时间:2024-05-22 16:10:42 科技赋能

智东溪(公众号:zhidxcom)|近两年,几经征战,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初步形成,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连续三年稳居前五。

与 OPPO 属于同一类别的 Vivo 紧随其后,排名第六。

至此,智能手机行业的一线玩家已经就位。

进入2020年,在AI芯片技术、全面屏、3D结构光等新技术浪潮的夹击下,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其中,仅AI能力就将影响未来十年的智能手机行业。

智东西此前曾发表文章探讨智能手机格局(AI入侵!未来十年智能手机格局将被改写)。

从目前的节点来看,智能手机玩家阵营似乎被无形的技术鸿沟撕裂。

差距的一侧是三星、华为、苹果等拥有智能手机核心技术的企业,而另一侧是核心技术相对缺乏的企业。

公司仍在奋力追赶。

过去几年,OPPO vivo凭借多年积累的线下渠道优势、强大的广告营销策略以及良好的产品能力,在智能手机市场前列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今年以来,OPPO Vivo开始在技术上频频叫嚣。

其不仅推出了升降摄像头、双轨潜望结构等两款创新全面屏解决方案,在5G领域也异常活跃。

它与通信技术巨头高通关系密切,正在张开双臂拥抱5G。

但OPPO、vivo成功的背后,风险也在一步步逼近。

IDC数据显示,OPPO今年一、二季度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7.3%和7.6%,增幅仅为0.3%,而华为提升了2.8个百分点,小米也提升了1.4个百分点。

▲.华米OV两年一季度市场份额变化(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 在国内市场,OPPO今年一季度市场份额为14.8%,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去年期间; vivo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4.3%,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突破的技术创新正在主导智能手机的卖点和用户偏好。

上述市场份额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影响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因此,可以说,OPPO和vivo已经踩到了技术差距边缘的红线,“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狱”。

1、OV市场辉煌背后的危机。

OPPO和vivo是幸运的。

从2019年的默默无闻,到2018年的逐渐崛起,再到2018年登上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榜首,OPPO和vivo一路走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国内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销量同比增长约13%。

不过,进入今年,OPPO、vivo的销量增速逐渐放缓。

从这张近三年全球销量前五的智能手机销量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18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OPPO的全球销量份额并没有太大变化。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华为、小米也在持续增长。

如果在东方丢了,恐怕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 在国内市场,今年一季度以来,OPPO、vivo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蓝绿兄弟遭到了红黄势力的攻击。

与此同时,在线上渠道上,蓝绿兄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根据京东在今年购物节期间公布的官方数据,OPPO累计销量仅排名第10,vivo排名第8。

他们的表现不如魅族、联想,甚至诺基亚还排在OPPO前面。

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OPPO和vivo却面临着危机。

2、手机行业面临新的洗牌期。

竞争非常激烈。

不久前,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永浩在直播中表示,在手机黑科技方面,华为的GPU加速技术有技术积累。

至于其他手机黑科技,他直言:“我真的不是说谁不好,我是说在座的大家都是供应商,你们装什么?我们都是解决方案集成商。

”确实,目前智能手机产业链各解决方案提供商都非常成熟。

例如,在面部识别技术方面,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就非常紧张。

总体来看,智能手机产品日趋雷同,创新能力薄弱。

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地取决于软件解决方案的更新。

手机市场目前正处于红海之中,排名每三年进行一次洗牌是常事。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带来行业洗牌的机会,尤其是人工智能、5G等高密度技术的出现。

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影响核心的技术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主要包括三大类:摄像头、全面屏、3D结构光等硬件技术; AI软件交互技术和5G通信技术。

在三大类核心技术的驱动下,技术差距正在将智能手机厂商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拥有大量新技术的公司,另一类是缺乏核心技术、仍处于追赶和弥补短板阶段的厂商。

处于智能手机玩家第一阵营的OPPO、vivo和小米处于两者的边缘。

不过,对于行业洗牌,业内也存在不同声音。

BCI通信研究部副总经理孙奇认为,随着智能手机产业链越来越完整、解决方案越来越成熟,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已经很难重新排序。

3. 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果将上述三类核心技术拆解的话,主要集中在AI支持的新一代手机芯片、以5G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技术、全面屏硬件的定义与设计、多镜头和结构光景深相机的硬件定义和算法调优、系统级AI功能和软件生态等五项能力。

蓝绿兄弟很少有绝活来打造技术护城河。

1.芯片——前三大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研发自己的芯片。

它们是手机的大脑和灵魂。

它们集成了CPU、GPU、DSP、通信模块和其他硬件基础来实现其他功能。

它们也是区分高端和低端智能手机的重要因素。

指数。

芯片作为底层基础,也决定了智能手机性能的想象。

随着AI技术逐渐落地智能终端,AI支持的新一代手机芯片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焦点。

智能手机市场前三大厂商三星、苹果、华为都选择了自研芯片,从而摆脱了技术研发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前,三星拥有六大系列的Exynos芯片。

苹果从iPhone 4开始就开始使用自家的A系列芯片,去年推出了AI芯片A11,明天A12芯片也将正式登场。

AI芯片麒麟也推动华为海思跻身手机芯片第一梯队。

今年,华为海思全新AI芯片麒麟也正式亮相。

OPPO、vivo、小米等众多智能手机厂商在芯片领域的故事相对较弱。

因此,前沿技术的研发还得等芯片提供商高通和联发科先解决芯片领域的算力需求。

不过,小米也研发了自己的手机芯片,推出了ThePaper S1。

近日,有消息称ThePaper S2芯片即将推出。

但目前,澎湃S1“已沉入大海,杳无音信”,而澎湃S2“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可见,自研手机芯片并没有那么简单。

雷军去年2月高调表态“九死一生”投资芯片领域后,已有一年半时间没有公开提及这一话题。

2、通信技术——5G已经成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核心。

作为最流行的通讯设备,通讯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用户对手机的基本需求。

进入被誉为5G元年,芯片厂商、手机厂商、通信设备厂商、运营商等各方纷纷掀起5G产业热潮。

正如志东在文章中提到的(华为和高通正在厮杀,苹果和三星正在发力,5G之战已经打响!),自今年6月5G行业标准正式制定并推出以来,整个通信行业似乎已经爆炸了。

5G产业链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从手机厂到芯片厂,各种5G行业亮点越来越密集地发布。

由于华为在5G标准、通信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拥有全方位优势,在8月31日的麒麟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麒麟已经可以匹配MWC上发布的巴龙基带芯片,打造“5G Ready”。

解决方案可支持运营商的5G外场测试和方便用户的商用测试——这几乎是5G大规模部署商用前的最后一个重要“验收环节”。

由于在芯片、显示器等全产业链上的优势,三星也曾暗示将于今年3月发布首款5G手机。

在5G方面,OPPO Vivo正通过与芯片巨头高通合作,为5G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做准备,例如将毫米波天线阵列集成到手机中、测量整机无线空中接口、测试终端原型机等。

基带芯片奠定了手机通信能力的基础。

目前,该技术掌握在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展讯等少数核心上游通信设备公司手中。

因此,智能手机的通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带芯片的提供商。

▲数据来源:中国移动年度智能硬件报告(第一期)。

今年6月,中国移动对国内市场53款不同价位的手机进行了调查(OPPO Find X和vivo NEX因发布较晚,未纳入评测)。

审查。

评估内容包括天线性能、语音通话质量、数据吞吐能力、网络适应能力、国际漫游能力五个项目。

从结果来看,在主流智能手机产品中,拥有自家基带芯片的华为在通信性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不具备自研通信技术的小米的几款产品虽然也位列前三,但依然依赖芯片巨头高通的技术实力。

使用不同的基带芯片将为智能手机带来不同的通信能力。

同元价位产品中,小米8采用高通骁龙芯片,OPPO R15标准版搭载联发科P60八核处理器,vivo X21搭载高通骁龙AIE处理器。

3、全面屏——iPhone 主导的硬件定义和设计也成为技术难点。

不过,今年OPPO vivo在全面屏设计上确实有创新思路:vivo NEX的升降摄像头设计和OPPO Find X的双轨潜望结构。

但随后华为和小米也宣布将推出类似的全面屏手机产品。

虽然刘海屏的设计在过去的一年里饱受诟病,但其所实现的全面屏技术尚未得到突破。

同类产品基本都保持宽下巴,比如市面上主流产品采用的异形屏、靓锐屏。

最新的OPPO R17水滴屏,要不相机模组就得和屏幕分离了。

OPPO Find X和vivo NEX就属于这一类。

4. 摄影能力——领先厂商已开始差异化光学元件。

目前,智能手机制造商在相机功能的各个细节上展开竞争,例如光学镜头差异化、多镜头清晰度以及ISP(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和图像。

处理算法调整。

近来,结构光景深相机也成为行业新的技术趋势。

硬件方面,中高端智能手机的CMOS成像元件主要是索尼,苹果iPhone也不例外。

至于光学镜头本身,华为与徕卡合作,从P9开始采用了徕卡的光学技术。

三星可以实现F1.5的大光圈,比如S9+、Note 10,这在业界是无与伦比的。

ov在形态上做了很多规划,推出上下滑盖、左右旋转镜头如OPPO N1等。

在多镜头的定义上,虽然苹果并不是第一个引入这个概念的玩家双摄像头的出现,推动了双摄像头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普及。

华为在业界率先推出基于华为P20 Pro的三摄解决方案,据说开发难度极高。

在DXOMARK官网上,增加了三摄像头的华为P20 Pro以3分的成绩位居榜首。

小米手机的拍照能力一直被诟病。

现在小米表现最好的产品是今年5月推出的小米8,主打高端市场。

不过,分数还没有超过三位数。

至于OPPO和vivo,只有得分90分的vivo X20上榜。

本次榜单中并没有发现OPPO产品,因此不排除没有被评测的可能性。

5、AI能力——前三名的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总体来看,AI能力的竞争取决于智能手机厂商的综合实力,具体体现在三点:1、硬件要为AI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上面提到的AI芯片和结构光镜头组件是基础硬件。

三星、华为、苹果都拥有自己的具有AI算力的芯片。

目前OPPO、vivo、小米的高端旗舰手机均采用高通Snapdragon。

2、系统本身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AI基准应用,比如利用AI优化手机拍照性能、系统级语音交互能力,以及更多的单点功能,比如AI翻译等。

在系统级AI应用方面,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都在发力,其中AI摄影成为焦点。

手机自带的AI翻译也是玩家们正在规划的一个方向。

3、让开发者在手机厂商自有硬件上开发更多具有强AI属性的应用,或者智能手机厂商可以兼容和支持更多的AI应用,从而营造开放的环境,赢得开发者的青睐。

苹果拥有45家AI相关初创公司,并凭借其ARKit开发平台吸引了大量开发者。

华为面向第三方开发者推出了HiAI平台。

也吸引了众多第三方应用接入HiAI平台,如快手、抖音、京东、美团等。

三星以Bixby为入口,构建语音、语音、视频等AI应用生态。

愿景、提醒和主页。

Android阵营的其他手机厂商,如OPPO、vivo、小米等,在生态建设方面相对分散,尚未完善。

上述五项核心技术中,OPPO vivo在芯片层面有所欠缺,在AI生态建设上也并不完善。

在其他领域也做出了努力。

在全面屏设计方面,OPPO vivo目前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过,在5G方面,OPPO vivo仍需依赖上游产业链企业,且结构光景深相机也处于尝试阶段。

4、OPPO vivo的技术追赶之路从上面的对比来看,五个核心技术领域是OPPO和vivo的短板,但OPPO和vivo也在技术上努力追赶。

▲OPPO Find A全面屏新理念。

此前,OPPO研发了自己的VOOC闪充技术。

同时,“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也成功对公众进行了洗脑。

随着今年Find X的推出,OPPO的闪充技术现在可以在35分钟内为智能手机充满电。

在5G方面,OPPO和vivo的动作也非常迅速和积极。

他们与高通就5G移动技术进行合作,并宣布将成为今年首批推出5G手机的手机制造商。

不过,尽管积极拥抱5G,OPPO和vivo在核心技术上并不是领先者,最突出的优势仍然在于线下渠道。

专利方面,根据官方数据,OPPO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万件,在全国专利申请排名中排名第八。

Vivo和小米没有出现在前十名单中。

据某知识产权保护公司工作人员分析,OPPO的专利更多集中在摄影、旋转摄像头、VOOC闪充等领域,属于容易获得专利授权的项目。

在研发投入方面,OPPO和vivo从未透露过相关金额,但其他标杆玩家的研发投入是有迹可循的。

根据财报数据,可以计算出苹果在智能手机方面的研发投入约为1亿元,华为的研发费用约为1亿元。

(注:取苹果和华为的年度财报数据,研发投入是根据业务收入占比估算的。

华为采用的是消费者业务占比。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我们投资每年的研发费用是国内同行的10倍。

比他们不是好一点点,而是好很多。

》 5. OPPO和vivo如何弥合技术差距?过去几年,Ov凭借线下渠道优势、强大的广告营销策略以及多年积累的良好产品能力,在智能手机市场前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年来,在技术创新的大潮下,市场强弱的分化是必然的,只有紧跟技术趋势,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弱势的OPPO、vivo和小米。

核心技术并努力追赶,应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开始重视技术研发 目前,人工智能、5G、3D结构光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正在展开。

OPPO和vivo应该在这些领域更加积极,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自己的技术成果,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做好技术集成商工作。

智能手机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覆盖链条上的所有技术,或多或少需要一定的技术整合。

对此,OPPO和vivo应该更积极地与产业链上更成熟、更优秀的企业进行互动,整合业界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技术实力。

3、整合现有技术,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

OPPO和vivo目前在快充技术和相机调校算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他们需要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迭代优化,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

4、在软硬件融合上进行全面布局。

从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智能手机行业将进一步考验玩家在软件、硬件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

目前,这种趋势在芯片领域已经出现,芯片研发与软硬件越来越融合、定制化。

如果智能手机厂商能够同时具备芯片等软硬件能力,并实现自主研发,其产品体验和后续服务将会更好。

结论:核心技术正在重塑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现阶段,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已经完成。

中国手机厂商开始在全球市场崛起,冲击中高端市场。

这时,核心技术驱动的用户体验就成为了竞争。

重点。

马太效应日益明显的同时,无形的技术差距也在撕裂玩家阵营。

一方面是拥有智能手机核心技术的公司,另一方面是核心技术相对缺乏、仍在奋起直追的公司。

从近两年的市场数据来看,OPPO、vivo在全球市场的增长表现并不如华为、小米等国内厂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在被蚕食。

从现阶段来看,OPPO和vivo正处于技术差距的边缘。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OPPO、vivo研发闪充技术、紧随高通研发5G、引领行业推出创新全面屏解决方案、积极采用3D结构光解决方案等努力……目前,智能手机行业正在重写核心技术。

在市场格局的前夜,OPPO和vivo想要巩固自己在智能手机行业第一梯队的地位,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