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证了诺基亚的辉煌,见证了iPhone的诞生,见证了Google旗下百花齐放,见证了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国之争。
在大时代的背景之后,面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平静与放缓,我们似乎有些无趣。
或许现在手机创新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但我们仍然需要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
雷军很尴尬。
5月底,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小米发布了成立8周年的业绩。
当雷军上台,小心翼翼地发布小米8的实拍照片时,原本喧闹的会场开始变得安静。
屏幕上的PPT从机身背面转到机身正面的那一刻,类似以往的欢呼声和掌声并没有出现。
可以看到,台下的米粉们缓缓放下了举起的双手,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
是的,9个月后,小米在8周年之际发布了搭载MIUI的“iPhone X”。
雷军也注意到了会场气氛的变化。
他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我知道很多人都说刘海屏很难看,但小米给它添加了很多功能。
另外,小米的刘海屏也可以关闭,这样它就显得完整了。
” ”雷军还表示,刘海在荧幕上看多了,也不会那么难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抄袭苹果已经成为手机行业的通病。
自今年3月,vivo发布了中国首款刘海屏x21,随后华为P20、OPPO r15、一加6、小米8都像套娃一样出现……即便是在这种“向苹果学习”的风潮下,红米、vivo、联想和其他厂商甚至将刘海屏带到了千元价位,分别推出了红米6、z1和z5。
随着ID设计的逐渐趋同,从此国产手机真正抛弃了品牌和价格的壁垒,实现了和谐统一,至少在外观上如此。
即便是被誉为“革命性产品”的坚果R1,也采用了“美点”异形设计,并不意味着创新。
发布前,罗总甚至喊话“失去灵魂的苹果,会疯狂抄袭”。
对他来说,与其抄袭苹果,不如抄袭Android之父Essential Phone。
外观上的相似性只是次要的。
国内厂商也逐渐向手机内部元器件和功能UI靠拢。
一位从2002年开始研究手机行业的人士告诉品图,自从2019年iPhone 4发布以来,感觉这个行业已经“死了”。
“从外表看,只有iPhone和iPhone Like;从体验上来看,高通能提供的性能、索尼能提供的传感器、舜宇光学能提供的镜头决定了大家能做出什么产品。
这种感觉很无聊。
”在不久前的一次直播中,罗老师也坦言,目前各大厂商所宣扬的所谓“黑科技”几乎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而且厂商都是解决方案集成商。
技术应用完全取决于产品定位在今年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面对数百家科技公司展示他们最新、最棒的产品,市场研究公司CCS Insight的总监Ben Wood表示。
(本·伍德表示:“有很多平淡无奇的中端 Android 手机,展会有可能变成名副其实的‘垃圾派对’。
”根据 Gartner 的数据,2019 年智能手机销量自 2017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消费者对手机的持有时间越来越长,“用户对新手机抱有很高的期望,但这些设备却没有明显的亮点,这削弱了智能手机的销量。
“在手机软硬件的瓶颈期,当我们看到现在的智能终端或者看到新产品发布时,并没有以往的惊喜。
除了预期的更快的SOC、更大更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高的性能之外,除了像素之外,智能手机趋于延续PC时代的老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行业的尴尬局面?智能终端已经进入瓶颈期,智能手机的功能取决于内部传感器和处理器与软件系统的结合,但目前手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以及传感器领域的创新还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限制,使得智能手机作为一个综合性产品缺乏创新 另外,正如罗老师上面所说,上游供应链的技术垄断也造成了创新的缺乏,导致技术难以普及。
比如SOC大战之后,目前主流可以向厂商提供移动处理器。
只剩下高通和联发科,这意味着制造商只能使用处理器中集成的任何功能。
虽然手机各个部件之间的集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厂商开发一款产品的后期时间。
这也阻碍了手机创新。
再比如,三星当年已经量产了双曲屏,但目前还很难在其他品牌的产品中重现这一技术。
这无非就是三星在供给端的垄断和苹果在5s上的应用。
在开发按压式指纹识别功能时,曾收购了提供该技术的厂商AuthenTec,导致Android阵营在按压式指纹识别的实现上落后了长达一年之久。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是,随着媒体、信息、通讯的发展,以前只迎合B端的供应商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媒体曝光度。
与为vivo提供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厂商汇顶科技类似,其在2016年攻克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后,曾公开表示下一个技术突破将是屏下指纹识别;为华为麒麟提供AI芯片的Han、Takeji此前也公布了其AI芯片计划……可穿戴设备能否取代手机?当然,并不是所有制造商都愿意屈服于苹果并收拾残局。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谷歌令人震惊的Project Ara计划。
Project Ara 将传统智能手机“拆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应的模块,满足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当手机的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时,用户可以单独更换与手机性能对应的模块,从而延长手机的生命周期,减少电子垃圾。
在Project Ara最初的构想中,SoC、内存等核心部件都是可拆卸的,让用户在未来硬件性能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自由更换。
不过,随着开发团队意识到难度太大,在 Project Ara 原型机中,SoC、内存、屏幕等核心部件也变成了不可拆卸的设计。
谷歌将重点转向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差异化??产品。
从功能上来说。
谷歌没有延续模块化的辉煌。
由于负责该项目的摩托罗拉于2016年被收购,重任也落到了联想身上。
年中,联想旗下摩托罗拉发布了模块化手机Moto Z,同时还推出了包括电池、投影、音频、摄影等多个模块。
但由于价格较高,实用性不足模组本身,联想的模组之旅并不成功。
除了模块化的想法,谷歌和微软也梦想通过MR技术改变目前智能终端的形态。
最著名的是谷歌眼镜和微软的 Holoens。
谷歌眼镜看起来与眼镜相似。
它实际上是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控制装置的组合。
右眼的小镜片包括微型投影仪和摄像头。
投影仪用于显示数据,摄像头用于采集视频和图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和输出数据,控制装置可通过语音、触摸和自动三种模式控制。
它具有智能手机的功能。
用户无需用手即可上网冲浪或处理短信和电子邮件。
同时,他们可以用语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指挥。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TED大会上表示:“目前智能手机是阉割机器,而谷歌眼镜是未来。
“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是集成CPU、GPU和全息处理器的特种眼镜。
通过图片、图像和声音,用户可以在家中进入完整的虚拟世界,以周围环境为载体获得全息体验。
用户可以使用HoloLens实际上以周围的环境为载体,在图像上添加各种虚拟信息,用户可以在上面玩游戏、交流等。
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幻想,但受限于目前的技术发展。
由于安全等各种原因,谷歌眼镜项目被谷歌暂停,而微软的Holoens发布两年后也没有更新,也许它们可以取代智能手机,但很明显,突破口是。
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框架尚未取得突破,一些厂商正在尽力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弥补。
比如OPPO、vivo近期发布的真全面屏Find,创新之处就在于首次采用升降摄像头,减少前置传感器占用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然而,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该技术需要微型步进电机、独立驱动IC和精密控制算法的配合,才能精确控制升降行程。
。
其中,负责机械传动的硬件装置由三部分组成:步进电机、减速箱、传动螺杆。
每一次升降都是依靠步进电机的扭矩来放大扭矩,带动螺杆旋转。
提供足够的传动力,驱动前置摄像头完成数万次升降动作。
为了应对前置耳机缺失的问题,OV的创新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首次在手机上采用了全屏发声技术。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将有大量采用升降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蓄势待发。
那么除了真全面屏之外,还有哪些技术创新值得我们期待呢?或者说柔性显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探索新型软性显示材料,显示屏等显示器件可以随意折叠或卷曲,极大突破了显示产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
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柔性显示技术就是其在全曲面+全面屏显示方面的应用。
目前已经有报道称,三星、微软等一些国际大厂商已经在开发能够真正折叠屏幕的设备。
因此,未来打破目前“一机一机”尴尬局面的任务或许可以通过柔性屏来实现。
完全的。
AI与智能终端软硬件的融合也是未来值得期待的大事。
智能手机领域的人工智能概念通常指的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神经引擎协处理器。
我们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地担负着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监控的任务,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AI的出现改善了多少呢?首先,在提高性能方面,AI处理器可以分析用户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日常交互,统计用户界面与性能限制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分配内存。
系统知道用户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做好准备。
AI平台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帮助保证性能平衡,防止资源不平衡导致的性能下降。
其次,在自适应摄影方面,AI计算有助于改善人像模式的效果,自动选择哪些区域应该虚化,以及如何实现最艺术的景深效果,强调画面主体,以及自动对焦。
最后,AI还能够学习并适应用户的操作习惯和逻辑。
随着AI系统越来越多地了解智能手机,它可以更好地改善和增强用户体验。
目前,手机厂商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这些功能,但用户在操作层面上感知还需要时间。
我们见证了诺基亚的辉煌,见证了iPhone的诞生,见证了谷歌旗下百花齐放,见证了iOS、Android、Windows Phone的三国之争。
在大时代的背景之后,面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平静与放缓,我们似乎有些无趣。
或许现在手机创新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但我们仍然需要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