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华米黄旺可穿戴突破愿景!智能手环就是挖掘机

时间:2024-05-22 15:44:54 科技赋能

不出所料,今年小米手环的销量在所有平台同品类中排名第一。

此前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为1万台,小米手环以14.7%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智能手环已经从一个新颖的品类发展成为如今的普通消费电子产品。

但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不同,智能手环很难通过硬件升级性能、增加功能来维持产品生命力。

品类、手环产品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相对“完整的形态”。

产品功能和形态的成熟,让小米手环等产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

迅速收割市场,但同时也成为困扰这个行业的玻璃顶。

在国外,以Fitbit为代表的智能穿戴厂商在产品方向和商业模式上都渴望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中国,拥有压倒性市场份额的小米手环制造商华米似乎并没有类似的焦虑。

昨天,在TechCrunch深圳峰会上,华米科技CEO黄汪谈到了华米下一步的计划。

黄旺表示,他曾想过深圳的手环是否会因为技术壁垒较低而受到制造业的青睐,像MP3播放器、导航仪等品类一样。

它们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荣,但很快就会因其功能而被取代。

并且死得很快。

最终,他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智能手环是唯一24小时贴在皮肤上、挖掘人体数据的产品,这一品类未来不太可能被手机取代。

”黄旺认为,这样一个“身体数据挖掘机”的作用,这才是手环产品的真正定位。

华米的整体逻辑重点并不是以不同的方式改造硬件产品。

简单地改变硬件以获得更大的屏幕或更多的功能并没有多大意义。

如何发挥数据采集终端的作用,决定了其硬件功能。

标准。

这也是很多可穿戴设备厂商产品路线混乱的根源。

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需要在外观设计、体积重量、功能定义等方面进行克制。

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思维,试图通过功能堆叠、升级配置来“创新”,必然会走进死胡同,遭遇所谓的玻璃天花板。

“如果手环产品只是一个硬件,比如MP3,它能卖多少、赚多少利润,当然取决于营收。

但如果它是作为获取用户数据的终端,那就是更关心有多少用户能够持续佩戴,粘性有多大。

“硬件只是我们获取用户的一种方式。

重要的是背后数据的价值。

”自始至终,黄汪都在不断强调,做可穿戴设备需要“挖掘数据的价值”,以及如何用数据服务用户,从数据中挖掘。

钱是可穿戴设备突破“卖硬件”困境的关键。

今年年初,华米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搭建了云端运动健康大数据平台,主导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穿戴芯片的研发。

4月,内置心电芯片的AMAZFIT健康手环发布。

这款心电芯片为手环获取的数据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也让手环产品从简单的运动、睡眠记录向更“严肃”的健康医疗应用延伸提供了可能。

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基于心电图数据,华米正在两个方向进行尝试,一是基于心电图的生物识别,人的心电图特征更难以复制;二是通过深度学习进行疾病筛查,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

“在读取心电图时,由于数据量很大,医生可能无法发现所有问题。

“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我们可以筛选出很多医生忽略的点,然后交给医生判断。

”黄旺提华米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第一阶段”,小米手环出货量达到1万个,并且拥有超过10000名活跃用户,持续贡献数据,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充分利用这些用户和数据,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应用于医疗等领域,但“不依赖”的说辞。

“靠硬件赚钱,但注重数据价值”已经成为很多硬件创业者的标准说辞。

那么,除了通过硬件销售赚取利润之外,这万活跃用户及其背后的数据给华米带来了什么价值在会后的谈话中,媒体向黄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首先,我们认为小米手环作为手机配件的属性大于它的数据挖掘价值。

”黄旺表示,诸如时间显示、来电震动提醒等,手环作为手机配件使用时,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同时,小米运动提供的运动追踪、睡眠记录等也可以为用户的健康提供有益的指导。

“现有的数据有很多部分是我们在做下一代手环时可以挖掘的。

比如睡眠和心率是健康数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在小米手环上,只有睡眠和心率。

显示出来的数据不足以判断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但在后续产品制作时,这些数据会被继承,并与心电图、血压、体温等数据相加,综合数值就会显现出来。

”说。

“数据挖掘是长期的,尚未带来利润。

”华米持有的一万活跃用户确实是宝贵的资源,但毕竟这些用户仍然是数据获取能力有限的小米手环用户。

使用的设备和产生的数据标签与华米未来的数据价值路线存在脱节。

为了利用这些用户来实现华米作为“人体数据公司”的愿景,并进一步探索数据中的可能性,华米需要一个理想的用户“升级”:一方面,现有用户需要切换到新一代手环——只有真正成为“人体数据挖掘机”的手环,才能获取多维度、充足的身体数据。

另一方面,用户可能需要使用同一账号登录才能继承小米手环时期的历史数据。

只有同一用户的历史数据才能与新维度的新数据进行对应,这些历史数据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另外,华米新一代手环售价为万元,可能很难像小米手环那样快速提升销量。

虽然黄旺特别提到,新手环上线第一周就在后台积累了50万条心电数据,但毕竟后台数据的积累和新终端用户的获取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在似乎慢慢归于沉寂的可穿戴迷局中,华米选择了一条好的道路。

接下来,如何将手中的一副好牌做到最好,找到真正落地的应用方向,落地数据价值挖掘的模式,将是华米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