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一家名为Pebbles Interfaces的公司获得了约1万美元的融资,其投资者包括我们熟悉的小米。
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因为当时 Oculus 的名气还不是很大。
但最近,Pebbles Interfaces 被 Oculus 母公司 Facebook 收购。
据称收购价格在1万美元左右。
那么,Pebbles 接口有什么作用呢?事实上,Pebbles Interfaces 是一家动作识别和捕捉公司。
2013年接受小米投资后,与小米签署了为期三个月的独家协议,让小米独家使用Pebbles Interfaces的“空中触控”技术。
不过,显然小米并没有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现有的产品中。
所谓动作捕捉,就是通过图像采集再现用户在视觉场景中的动作,从而实现视觉场景中的交互。
从Pebbles Interfaces的宣传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通过手部动作实现“抱住地球”等动作。
更神奇的是,用户手部的细微动作都能被识别。
甚至可以再现交叉的双手。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失真,但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技术更加准确。
Facebook收购他的意图是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最近被Facebook(Oculus)收购的几家公司以及他们擅长的领域: 超现实视觉:3D重建,用彩色相机捕捉真实场景,并在虚拟世界中以3D方式重新建模。
Nimble Labs:手部动作捕捉,据说可以详细识别手指动作。
第十三实验室:一家来自瑞典的现实增强公司。
他们开发的同步定位技术采用了NASA为无人机开发的系统,让系统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物理位置。
再加上Pebbles Interfaces的动作识别和捕捉,Facebook(Oculus)组建了一支能够将外部世界动态重建为虚拟世界的团队。
众所周知,Oculus的核心技术是虚拟世界的显示。
它不断改进设备,努力让虚拟世界更加真实地呈现给用户。
但真正的 VR(虚拟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除了显示在用户眼前之外,还让用户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在现实世界中,而不是被手柄控制。
简单来说,Oculus是输出设备,他收购的四家公司是输入设备。
那么为什么要收购 Pebbles Interfaces 呢?我们先来看看现有动作捕捉的成熟技术:基于Kinect和Leap Motion的摄像头采集技术:这类摄像头通过红外服务来捕捉物体并进行设备定位。
基于此的捕捉技术成本低廉,实现起来并不复杂,但对待识别主体的相对位置和背景的复杂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您使用过 Kinect,您就会知道在聚会上您希望一切顺利。
使用起来真是碰碰运气。
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坐标定位技术:电影特技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坐标定位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将感应点设置在拍摄主体上,同时将感应点设置在主体所在的空间中,通过两者的相对位置坐标来确定位置。
PingWest品玩此前曾报道,蚁视科技近期也在研究类似技术。
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最准确地定位被摄体,但成本较高,铺设复杂。
相当于活动空间有多少,就布置多少个坐标点。
至于Pebbles Interfaces,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虽然无法完全证实Pebbles Interfaces所使用的技术,但从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清晰地重建了角色的面部动作。
2分38秒,用户切换到现实模式,电脑屏幕变成了热图像。
假设PebblesInterfaces确实通过热成像技术进行人脸识别重建,那确实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想法和举措。
热成像可以不受背景和环境的限制,准确识别物体的运动变化。
只需要对热传感进行详细的算法处理。
唯一的问题是成本,而且您很少会看到热成像在军事技术之外使用。
总而言之,Oculus在构建虚拟现实世界方面增添了一支强大的团队。
有时候面对一项技术,确实需要看得更远、更大。
否则,仅考虑现在可以实现的场景,真的可能会扼杀一项伟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