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小米式”国产VR正在透支国民热情吗?

时间:2024-05-22 15:43:04 科技赋能

小米VR自今年4月起在新浪微博悄然上线。

又经过4个月的“研发”,经过这几天的多次预览,小米首款VR眼镜于上周上市。

终于它诞生了。

然而,在小米做了如此多的准备之后,最终的产品竟然是小米VR玩具版。

是的,这确实符合他们“期待意外(小米VR眼镜预览主题)”的宣传主题。

经过四个多月的吊足胃口,最终我只等来了精装版的Cardboard!小米的新款VR眼镜无论多么独特、多么漂亮,都无法阻止外界对它的抱怨。

它已经开发了这么久,但它仍然只是一个看起来比 Google Cardboard 更好的 VR 玩具。

国内VR厂商可谓是真“小心眼”。

小米的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其实反映了国内硬件厂商的一些套路。

说相声容易,做实际事容易。

他们更愿意花费金钱和精力进行营销和推广,而不是专注于基于此,一些VR硬件制造商需要反思如何开发出优质的产品。

这个噱头如此大肆宣传,但最终的产品却令人大失所望。

这无疑透支了消费者的热情。

VR炒作热,企业盲目布局。

巨头们永远不会等待机会到来,而是会主动抓住机会。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是如此。

它们都喜欢主动寻找猎物。

就像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一样,它也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焦点。

据VR Daily报道,全球各大知名分析机构都非常看好VR行业,并做出了相关的市场评估。

例如,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IHS认为,2018年将有数万台VR设备投入使用;而知名分析机构ABI Research则预测,未来五年VR(虚拟现实)设备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到今年VR设备将达到1万台。

全球最著名的分析机构高盛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到2020年,VR和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可能会出现智能手机等厂商的颠覆者。

为了跟上步伐虚拟现实领域,国内科技巨头、上市公司、各种规模的初创公司纷纷涉足VR领域,构建VR生态圈十分热闹,巨头们凭借雄厚的资金涉足VR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记者挑选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例子。

阿里巴巴:电商方面:与Magic Leap、HTC Vive、GearVR、Pico、觅影科技等VR领域公司在硬件众筹、VR+电商等方面进行合作;投资方面:Magic Leap投资7.94亿美元;子公司布局:优酷土豆布局VR内容生态。

  百度:平台方面:百度VR助手;内容方面:百度旗下爱奇艺打造VR内容生态和渠道,推出百度VR博物馆;媒体方面:百度VR社区。

  小米:内容方面:雷军投资了乐享VR;硬件方面:确定将发布VR产品;研究方面:小米VR实验室成立。

  暴风魔镜:硬件方面:手机VR有暴风魔镜系列,一体机头盔有魔王系列;平台上将建立VR开放平台。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由于资金的限制,他们可能会专注于某一方面;对于那些财力雄厚的企业来说,为了不错过发展VR的商机,他们不遗余力地抢先占领VR领域的各个方面。

由于目前虚拟现实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产业链不成熟、VR发展难度大、成本高、消费者对其接受度和认可度较低。

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企业就会盲目地进行实际布局。

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扰乱整个VR市场的发展。

企业依靠快速迭代来弥补产品缺陷,这只是为了安慰自己。

现在充斥市场的国产VR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尽可能吸引消费者购买,正在使用新的招数。

最典型的就是推出新产品。

一代产品的周期被缩短,企业时不时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下一代所谓的研发产品。

例如暴风推出了第五代移动VR产品;灵境VR还推出了第三代移动VR设备; 3Glasses迄今为止也推出了三代VR产品;产品更新速度如此之快,这大概是国产VR设备的典型特征。

技术不如国外产品,但创新速度还是不相上下的。

一些公司凭借新的VR产品纷纷获得融资,而且销量其实还不错。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对于市场而言,频繁的产品更新只会增加行业VR设备的数量,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份额。

毕竟有些可能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国产VR设备实际上就相当于一次性消费产品。

他们纯粹是打着虚拟现实的口号来欺骗消费者。

号称完美的虚拟体验可能只比Google Cardboard好一点点。

不过,Google You只需要花费至少9元一箱。

对于那些动辄几百甚至上千的价格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在是一种敲诈。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通过欺骗消费者来赚钱,最终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毕竟,欺骗消费者一次就是运气了。

想要再欺骗消费者,肯定没那么容易。

企业应该停止试图通过推出新产品来欺骗消费者的判断。

透支国民热情,一批国产VR设备正在影响VR产业的发展。

目前VR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是硬件设备、内容平台、软件开发等,都没有形成成熟的生态链。

虽然各家巨头纷纷展开布局,正在加速这个行业的发展,但大众对VR的认知度和普及程度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VR生态来说,总有一些企业试图通过玩副游戏来获取短期利益,损害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比如对于最关键的硬件设备,这些国产产品并不注重研发技术,只是着眼于眼前利益,随便推出一套产品。

由于这些VR设备技术含量较低,VR体验效果较差,直接导致用户对VR的误解。

原本吹捧的虚拟现实产品体验确实不堪一击。

随着HTC Vive、Oculus Rift、PSVR均已在全球发布,中国市场也受到了它们的吸引。

在国外竞争对手拼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国内玩家还在玩其他花样。

这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

送给别人?国内厂商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产品,真正以品质参与市场竞争;如果他们仍然依靠低价劣质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迟早会被消费者遗忘甚至抛弃。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占据主导地位的移动VR头显产品。

被用户寄予厚望的小米却只交付了这样一款产品,着实令人失望。

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来说,它很难承载VR版本的MIUI。

沉重的责任并不足以打动VR内容开发商为之努力。

小米此次推出的VR产品,确实印证了“有多少期待,就会失望”这句话。

毕竟像小米这样的国内顶尖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无疑拖慢了整个国内移动VR行业的进步和信心。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渴望国产VR设备有优质的产品推出。

我们也希望厂商将资金投入到真正的研发技术上,而不是跟风快速推产品,利用虚拟现实领域的优势。

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没有实力的永远会被淘汰。

虚拟现实的流行,不应该意味着被资本炒作后就没有进步。

企业要做的就是给VR行业带来好的设备、好的内容、好的平台。

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