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传感器“点金”可穿戴设备 多家上市公司掘金该产业链

时间:2024-05-22 14:28:11 科技赋能

传感器在可穿戴设备中“淘金”,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进军这一产业链。

可穿戴设备领域成为当前市场的热点,甚至引发券商机构纷纷举办论坛切入该产业链。

8月1日,在某知名证券研究机构举办的“可穿戴设备”主题投资论坛上,该机构认为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金石。

MEMS,即微机电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中。

中国微纳技术俱乐部会长王毅在会上介绍,各种传感器功能的充分集成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

未来可穿戴产品终端前景的发展将取决于传感器等产业链上游技术的完善,MEMS的创新应用将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源泉。

技术传感器点石成金 随着谷歌、苹果、三星、微软等科技巨头相继推出自己的可穿戴设备,这一年被称为“可穿戴计算年”。

专业人士指出,可穿戴设备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

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的推出,逐渐在可穿戴领域掀起了一股技术浪潮。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取决于其上游产业链技术的创新应用。

据介绍,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源、无线通信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

目前,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包括惯性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

未来,各种传感器功能的充分集成将成为传感器研发的方向。

上交所记者采访发现,最早涉足MEMS传感器的上市公司歌尔声学。

歌尔声学表示,公司很早就开始研发MEMS产品。

目前MEMS麦克风产品已推向市场,主要出口国际市场。

以光学传感配件闻名的水晶光电表示,该公司不仅专注于光学配件,还正在开发自己的可穿戴“视频眼镜”。

记者从汉威电子和士兰微获悉,两家公司都及时捕捉了市场热点,正在积极研发可穿戴应用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但具体研发进度和未来市场前景尚无法预测。

“我们有子公司仍在开发可穿戴设备产品,但尚未达到披露要求。

”汉威电子一位人士表示。

据了解,随着各种传感器功能的充分融合,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将从外部智能手表、眼睛、鞋子等逐渐进入人体,如智能隐形眼镜、PH胶囊等,将为人类做出贡献。

卫生保健。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对象也将从人类和动物扩展到建筑物、桥梁等建筑设施。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层面主要以三大类为主。

首先,在人体保健、医疗、运动追踪方面,已经有Jawbone Up、咕咚手环、九安医疗的可穿戴血压计等系列产品。

其次是以Pebbl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辅助品类。

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他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

一方面,它们必须与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它们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再有就是以谷歌眼镜为首的综合智能终端。

虽然此类设备也需要连接手机,但它们功能更加强大且独立。

分析人士认为,第三类综合智能终端也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在“可穿戴设备”主题投资论坛上,数字视频董事会秘书王万春还召开了投资者电话会议,阐述了公司体感相关产品的实现方式以及发展前景。

该公司透露,数字视频于2018年进入体感产品储备阶段,并申请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专利。

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产品,预计明年实现产业化。

同时,公司将对接体感游戏厂商,与互联网厂商进行战略合作。

该公司目前正在与水晶光电合作,希望利用水晶光电的光敏传感配件来提升该公司的体感技术。

  展望物联网2.0蓄势待发。

尽管苹果没有如期发布万众期待的iWatch智能手表,但智能消费终端的热浪已经扑面而来。

继谷歌、苹果之后,索尼、盛大国科电子和深圳映趣科技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百度也紧锣密鼓地准备智能眼镜产品。

可以预见,可穿戴设备掀起的一场科技浪潮,正试图打开物联网2.0时代的大门。

在行业和消费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可穿戴设备无疑将成为唤醒物联网2.0的潮流先锋。

研究机构IMS预测,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以53.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60亿美元,出货量超过1.7亿件。

苹果前首席执行官斯卡利也表示,下一个重大创新是可穿戴传感器设备。

市场人士认为,中国MEMS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初创企业聚集在长三角,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巨头。

但同时指出,可穿戴设备作为人、物、世界沟通的新工具,将为物联网2.0时代储备能量,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位销售可穿戴产品的人士告诉上交所记者,与传统行业信息化的物联网1.0时代相比,物联网2.0要求每个事物真正具备与互联网通信的能力。

与智能手机结合,实现产品“融合”,是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的捷径和出路。

智能消费终端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强强联合,将成为物联网2.0时代最强大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