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苹果更新了移动操作系统iOS 8,设置界面新增了Apple Watch的蓝牙连接功能——去年9月库克留下的悬念即将揭晓。
可穿戴智能产品并不新鲜。
早在2000年,它们就作为IT行业的下一个热门产品而受到欢迎。
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这两年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从库克的Apple Watch到雷军的小米手环。
它们是时尚还是无用?我们先来说说现在流行的Apple Watch。
其功能与目前市面上的三星Galaxy Gear系列、索尼智能手表系列或者国科Geak Watch等产品没有太大区别。
主要功能是时间功能,与手机连接后简化。
手机控制功能和健康监测功能。
那么为什么 Apple Watch 如此受欢迎呢?哪怕仅仅是操作系统的升级、官网页面介绍的更新,都让TMT人们兴奋不已,纷纷猜测其目的。
究竟为什么?首先,消费者多年来对苹果的创新能力印象深刻。
套用当年邵氏影业的口号,“苹果出品的电影一定是高品质的产品”。
音乐播放器iPod、智能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以及“超级本”MacBook Air都成为各自领域最受欢迎的产品。
下一款新Apple Watch会更糟糕吗?果迷们都这么认为。
此外,Apple Watch发布已久,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
2018年可穿戴产品概念方兴未艾时,业界预测苹果将在iPhone、iPad之后推出智能手表“iWatch”,以延续其创新领导者的地位。
然而,苹果的智能手表并没有等待。
相反,三星在2016年率先推出了第一代Galaxy Gear,获得了先发优势。
我们终于等到了明年秋季的 Apple Watch 出现在新品名单中,不过上市时间却推迟到了今年早些时候!不过,业内分析称,苹果这次确实不是故意搞“饥饿营销”,确实遇到了需要解决的电池问题。
不管是不是电池技术问题,这款Apple Watch确实达到了饥饿营销的最高境界。
从传闻不知从何而来,到拿到产品并把玩它,花了三年时间。
赶紧去追那些高端机械表吧。
VIP定制。
最后是Apple Watch的产品定位。
可穿戴产品市场近两年不温不火,从未成为热点。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年出货量只有千万只,而智能手机的规模却是数十亿。
普遍的观点是,目前的可穿戴产品尚不存在“杀手级”应用。
这就是iWatch或Apple Watch迟迟不愿上市的原因。
库克永远不会推出与三星 Galaxy Gear 一模一样的产品,对吗?如果我们从智能手机的角度开始突破,估计这个杀手级功能一时半会都实现不了,所以我们应该从手表的角度入手!你看,苹果这两年从多家时尚公司挖走了人才:泰格豪雅销售副总裁Patrick Pruniaux、Burberry女CEO Angela Ahrendts、Saint Laurent CEO Paul Deneve……让 Apple Watch 成为一款时尚产品。
产品!从Apple Watch的外观设计到材质的运用,都能看出苹果的用心。
去年11月,时尚杂志VOGUE的封面女郎中国超模刘雯不仅穿着华丽的礼服,手腕上还佩戴了18K金版的Apple Watch!您需要任何额外的解释吗?苹果想让Apple Watch像瑞士机械表一样,满足消费者的时尚品味!但关注并不等于购买欲望。
美国投资公司 Piper Jaffray 抽样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只有不到 16% 的美国青少年愿意花美元购买 Apple Watch;而瑞士信贷的最新调查显示,只有 18% 的 iPhone6 及 Plus 用户会购买 Apple Watch。
苹果能否创造出热销且经久不衰的时尚产品也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主要的智能手表售价都在人民币左右,包括三星的Galaxy Gear 2和索尼的Smart Watch 2。
Apple Watch的最低价格是美元,约合人民币,高于其他品牌。
而且,这是入门价格。
功能相似,性价比不具备竞争力。
电池问题并非毫无根据。
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在mAh左右,需要每天充电才能正常使用。
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如果能达到mAh就好了,但维持一天的使用确实很难。
这降低了智能手表的吸引力。
石英表的电池电量可以使用2年没有任何问题;而机械表只要你记得上发条或者持续佩戴,它就是“永久”的。
Apple Watch要实现其理想,必须满足奢侈品的两个基本要求:稀缺性和永恒性。
否则,Apple Watch只能成为一款快时尚产品,在时尚季结束后被下架,然后被消费者遗忘。
我们再看看另一款主流产品——智能手环:它比智能手表简单,而且没有显示屏。
手机上下载app后,通过蓝牙连接,通过手机上的app显示功能数据。
由于它比手表推出更早,参与人数也比手表多,市场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出货量也因受到消费者冷遇而有所下降。
分析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智能手环年出货量为1万个,而年出货量下降至1万个,市场份额被智能手表瓜分。
腕带市场的巨头是来自美国的 Jawbone 和 Fitbit。
Jawbone成立已有十多年了。
其此前的主要产品是蓝牙耳机和音箱。
发布首款智能手环UP。
目前主打产品UP售价为24元。
Fitbit成立于2001年,主打产品是手环。
其最新产品Fitbit Charge售价为人民币。
在 Jawbone 和 Fitbit 手环之前,Nike 就曾推出过类似功能的产品——Nike+iPod 传感器,只不过它不是戴在手腕上,而是塞进 Nike 跑鞋里。
该软件直接预装在iPhone 3GS及后续两代iPhone中。
传感器一旦与手机连接,就可以记录步数、里程、消耗的卡路里等,这与手环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
由于没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并且必须与耐克运动鞋搭配,这款Nike+iPod产品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后来,手环产品的出现让消费者忘记了他们的 iPhone 已经预装了类似的软件,购买一个 Nike+iPod 传感器只需要花费 Jawbone 手环价格的一小部分。
其实Nike+iPod应该算是苹果最早的可穿戴设备产品,不过这款产品更多的是耐克的参与,但也说明苹果已经在可穿戴智能产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手环产品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包括运动传感器、振动器、存储芯片、蓝牙模块和电池。
从零部件构成来看,Jawbone和Fitbit产品的价格过高,国内主流智能手机的售价都在这个水平。
手环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量国内企业涌入。
国内最早的手环产品是咕咚手环,年初左右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造势。
第一代产品于当年年中推出,第二代产品于2016年推出,售价为人民币。
咕咚成立于2011年,2008年获得盛大网络投资,创业模板为美国Jawbone。
2019年是国产手环爆发的一年。
赢得手机市场的“国酷联盟”三家——中兴、华为、联想都推出了自己的腕带产品,价格从100%到100%不等;初创企业进入这个行业。
不胜枚举,手链市场已进入竞争时代。
依靠互联网营销成为明星企业的小米,也不会缺席可穿戴智能产品这个热门行业。
从小米手机到小米盒子、小米电视,雷军没有放过智能硬件的任何一个领域。
小米手环是雷军年底投资的一家初创公司。
它最初是在智能手表领域竞争,并发布了一款名为“Smart Device”的产品。
加入小米后,按照雷军的架构,他放弃了其他方向,全身心投入手环领域。
年中推出了小米手环,功能上和咕咚、华为没有什么区别。
来得这么晚,还有什么竞争力呢?了解小米发家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价格!当年,当iPhone、HTC等手机价格在4000至5000元左右时,小米手机腰斩,同等配置甚至更高配置以最低价格出炉,以至于这位曾经的明星HTC 正处于失利的边缘。
直到2018年,估值近亿美元的小米才敢将小米Note的定位提升至人民币区间,以提升品牌形象,争夺高端市场。
所以你清楚的知道,小米手环的价格一定比市面上竞争对手低:不不不,才79!是的,你没有看错!小米手环价格低至地下室!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塑料手环的成本几乎是人民币。
雷军的小米手环正在亏本赚钱!小米手环自今年7月上市以来,六个月内已售出近万只。
钱已经赚够了,可雷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雷军知道,手环的保健功能只是一时的时尚,很快就会过去。
因此,从立项到小米手环上市,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
它必须要快,要赶上这波浪潮,而且不能像苹果的Apple Watch那样。
这样,从想法到实际产品推出,就花了三四年的时间。
79元的小米手环只是一个过渡产品,是小米智能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从路由器、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智能插座,到最近的小米公寓概念,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我们家中的任何智能家电都会有小米的参与!也许几年后你手腕上的这个“小米手环”就可以控制家里的所有设施了!小米也走了与谷歌类似的道路:年初,谷歌以30亿美元收购了Nest,这是一家只提供智能烟雾传感器和恒温器的智能家居概念公司。
小米和谷歌都想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仍在用融资资金进行投资的小米能否坚持到底,目前还不得而知。
可穿戴产品普及两年多后,每个人都戴上了该戴的一切,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
当尝试新产品的冲动过去后,“鸡肋”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至于堪比科幻电影的谷歌眼镜,目前还只是一个玩具,无法真正扎根。
走出实验阶段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