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VR(虚拟现实)游戏“质量欠佳、数量少”一样,一款名为《Pokémon GO》的AR(增强现实)游戏正在欧美市场如火花般蔓延。
根据应用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的报告,该游戏的安装量已超过1亿次。
而《Pokémon GO》发布仅仅3周后,该游戏iOS和Android版本的日收入就突破了10000美元。
《Pokémon GO》的崛起是否意味着AR比VR更接近市场渗透?超级IP成就AR手游 据了解,《Pokémon GO》是由任天堂、神奇宝贝公司和谷歌旗下Niantic Labs联合制作和开发的一款现实增强(AR)宠物养成战斗RPG(角色扮演游戏)手游。
玩家可以在这款游戏中寻找、捕捉、进化和训练自己的精灵,并与其他玩家竞争。
今年7月,《Pokémon GO》一经推出就红遍全球。
据悉,《Pokémon GO》上线仅4个半小时就成为美国下载次数最多的免费应用,创下了游戏应用最快下载记录。
与此同时,苹果宣布《Pokémon GO》创下了 App Store 首周下载量记录。
游戏上线短短两周时间,全球下载量突破一万,收入突破一万美元……《Pokémon GO》为何如此受玩家欢迎?业内分析指出,《Pokémon GO》是一款超级IP养宠手游。
这款游戏的魅力并不来自于AR部分,而是来自其简单的游戏操作和丰富的收集元素。
推出20多年来,《Pokémon》的核心玩法没有改变,就是寻找宠物、战斗、捕捉、培养宠物,而《Pokémon GO》依然延续了这一核心玩法。
所以,《Pokémon GO》只是一款非常基础的AR手游。
它主要利用手机的摄像头、GPS和陀螺仪将精灵固定在某个位置。
影创科技COO胡金鑫认为,这些岗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非常紧密。
地球很弱,因为精灵经常漂浮在空中或完全与世界隔绝。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做的远不止这些。
它可以将精灵隐藏在桌子底下或大树后面。
玩家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精灵,还可以用手触摸它们。
但《Pokémon GO》仍然是一款“火爆”的AR手游。
胡锦鑫指出,《Pokémon GO》带动了AR行业,尤其??是二级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动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
东方证券VR/AR首席分析师胡玉晶认为,AR风潮将被《Pokémon GO》吹爆。
目前国内已有两三家AR公司发布了终端产品,Magic Leap也宣布量产,英特尔也正在规划发展AR。
产品方面,AR终端产品将在下半年强势推出。
硬性需求让AR更有前景。
事实上,专注于AR的微软一直想通过类似《Pokémon GO》的产品来提高人们对AR的认知,引爆AR市场。
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发总监徐振斌透露,微软早在2018年就想做出一款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杀手级AR应用,但一直没有找到突破性的应用。
可见,国际科技巨头很早就开始涉足AR市场。
微软去年初发布了 HoloLens。
谷歌更早,在2016年推出了Google Project Glass。
最近有消息传出,英特尔对AR也很感兴趣,将在2018年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发布Emote EyeSight。
获得谷歌和阿里巴巴投资的Magic Leap也宣布其AR头盔已量产。
苹果CEO蒂姆·库克近日指出,苹果非常看好AR的长期发展,并进行了大量投资。
据了解,去年苹果以1万美元收购了德国增强现实技术公司Metaio。
此次收购让苹果吞并了一项全球 AR 相关专利。
为什么这些科技巨头如此热衷于AR?曹轩,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王教授认为,虚拟现实带来了强烈的沉浸感,但也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人们虽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互,但交互的手段受到限制,交互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大大降低。
纵观历史,任何技术能够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在于紧密的通信(Dense Communication)。
从早期的互联网到智能手机,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人之间的沟通。
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沟通,就失去了成为大平台的基础。
虚拟现实的隔离注定不会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
AR弥补了VR的这一重大缺点,可以同时具备视觉信息增强和大家交流的两大特点。
AR未来比VR更有机会成为智能手机的新形态。
胡玉晶指出,VR是下一代娱乐终端,AR是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
尤其是AR,如果与人工智能结合,有潜力取代现在的手机。
而从全球AR/VR行业市值来看,据Digi-Capital统计,到2020年AR/VR市场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其中AR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 VR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
显然,AR比VR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AR终端会比VR更快普及吗?但这并不意味着AR能够比VR更快地在市场上普及。
从硬件技术角度来看,AR和VR终端有很多共同的挑战;从价格上来看,VR终端价格便宜的优势明显,而AR终端则非常昂贵;更值得注意的是,VR终端对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厂商来说,是“加油”利润,而AR终端则会在市场上“出手”,因此VR终端可能会有一定的市场突破,而AR终端在消费市场可能会延缓发展。
从目前来看,VR终端和AR终端都存在各自的技术瓶颈,有些层面是一时难以逾越的。
目前采用光学解决方案的VR/AR终端过于笨重且电池寿命有限,阻碍了用户长时间佩戴这些终端的可能性。
同时,当前移动芯片的处理能力无法支持具有一定体验感的VR/AR终端的长期高速运行。
比如高通芯片就不能很好解决过热现象。
曹轩认为,AR眼镜仍在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目前AR眼镜的视场角太小、佩戴太重、实时定位不准确。
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AR眼镜。
与AR终端一样,VR终端尤其是移动VR终端也非常不成熟。
不过,与手机匹配的VR眼睛凭借其低廉的价格优势,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小幅热潮。
深圳市小寨科技有限公司CMO梁璐琪曾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小寨VR眼的月营收现在可以达到1万元,利润比行业高出一两倍。
南京艺术学院传播学院教师严保平认为,从显示角度来看,移动VR终端不可能有很好的显示效果,但它卖得很好,因为它找到了需求用户,用户花费几十元或几美元。
花100块钱买一个移动VR终端,只是为了体验一些短视频。
但AR终端的价格太高。
例如,微软的HoloLens售价为美元,只能在企业市场使用。
徐振斌指出,真正沉浸式AR终端市场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AR终端的价格还没有下降到消费市场可以接受的水平。
而即使AR终端的价格能够降低到消费市场可以接受的水平,也未必能够在消费市场广泛普及。
VR终端对上游产业链整体升级起到引领作用,有利于提升其利润空间。
无论是显示器厂商还是芯片厂商都在积极推出自己的VR终端解决方案。
不过,HoloLens等AR终端构建的场景对于康宁和三星来说并不好,因为HoloLens等AR终端的普及降低了用户对玻璃和屏幕的需求。
严保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VR终端没有动任何人的奶酪,而是给他们的蛋糕抹了油。
例如,三星正在积极布局VR终端,推出Gear VR。
不过,AR终端的普及可能会影响到三星。
届时,三星将与相关厂商合作,阻止AR终端的发展。
就像现在的电动汽车一样,并不是因为电动汽车的技术不成熟,而是因为能源公司正在阻碍电动汽车的普及。
但严保平认为:“没有人能够阻止AR的历史车轮,但有些公司可以用石头绊住它,暂时阻挡它。
”梁丰泰董事长兼CEO廖春元也指出,任何先进技术的出现都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出现。
由于一两家公司的阻碍而陷入停滞。
如果停滞不前,某种程度上是市场成熟度不够造成的。
市场一旦成熟,必然势不可挡。
就像诺基亚,原来的手机市场老大一样,无法阻挡智能手机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