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几乎成为国产腕带的代名词时,此前“转向”智能手表的bong又回来了。
12月1日,bong 2s正式发布。
作为bong 2的升级版,bong 2s在外观设计上与其前身相似:多彩全金属一体式机身设计,包括石板灰、钛银、松石蓝、石榴红、琥珀橙五种颜色;它依然轻巧紧凑,机身专为“无感佩戴”而设计;它有一条可拆卸的肩带。
作为升级产品,bong 2s不仅保留了上一代的运动检测、睡眠、闹钟功能,还增加了心率监测作为主要功能。
据官方介绍,与市面上其他心率监测手环不同,Bong 2S可以根据用户的状态自动启动心率检测功能,无需用户额外操作。
带心率监测的Bong 2s售价99元,与刚刚推出的光感版小米手环价格相同。
当然,它们并不是最早可以监测心率的运动手环。
此前,国内市场曾出现一款主打心率监测、售价99元的37度手环。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小米还是Bong的心率监测手环,其定价都没有颠覆性。
事实上,早在小米以79元的价格进军手环市场时,国产手环的定价就已经被“框定”了。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bong相关负责人直言,“我们是冲着光感版小米手环而来的”。
官方的口号“更好看的心率智能手环”似乎也在为小米叫嚣。
Bong要想在国内外巨头争夺主导地位的运动手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好看的外观、更精准的监测功能、更人性化的体验、更有用的运动大数据,这些因素都缺一不可。
目前来看,bong手环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bong 2s的实际体验如何,还要等用户实际佩戴上才知道。
bong 这家公司与小米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雷军发布79元手环之前,谷大宇(Bong CEO)可能就打算用79元的Bong I手环来实现自己的可穿戴梦想。
小米79元手环一出,Bong II立即回应了99元的“性价比”价格。
但面对小米这样的巨头,大多数国内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都无力抵抗。
继小米强势进军手环市场后,Bong等手环初创公司也相继进军智能手表市场。
到目前为止,bong已经推出了bong X/XX、bong X2等智能手表产品(注:bong X/XX是一款手环外观的“智能手表”,而bong X2完全放弃了手环造型)。
正当笔者以为Bong要彻底放弃手环市场时,Bong 2s来了。
Bong表示,Bong 2s的推出是为了让更多人体验Bong的腕式设备,因为“百元以下的智能手环仍然最有可能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个智能穿戴设备”。
bong X2手表刚刚结束众筹,bong 2s手环也刚刚推出。
不难看出,一向“特立独行”的Bong对于运动手环这一更容易“量化”的可穿戴品类依然依依不舍。
要知道,在今年Q2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排名中(数据来源:IDC),手环巨头Fitbit的总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达到1万台,继续位居榜首。
列表。
作为对比,强势卷土重来的 Apple Watch 以 10,000 部的总销量排名第二(注:并非苹果官方数据)。
近几个季度增长迅速的小米手环以万部销量排名第三。
尽管智能手表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可穿戴设备市场仍然以廉价手环为主。
几百甚至几十元买一条手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对可穿戴设备不感兴趣的用户来说,花大价钱购买智能手表是相当困难的。
更重要的是,“多功能”智能手表所提供的很多功能在用户眼中是相当无用的。
运动爱好者可能更喜欢具有专门或更专业功能的运动手环,而不是智能手表。
因此,在运动(智能)手表真正兴起之前,运动手环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至少在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戴着手环,但戴智能手表的人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