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发生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但谷歌在旧金山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仍然占据了国内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超过一半的媒体选择使用“无聊”这个词。
”来形容这场期待已久的硬件“盛宴”。
某种程度上,硬件只是软件的入口。
但当谷歌逐渐失去对Android的控制权时,硬件开始成为谷歌宣示“主权”的工具。
谷歌硬件部门成立已经半年了,10月5日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也被视为这个新部门的首次亮相,结果是谷歌交出成绩单时,既是一份成绩单。
有点聪明又有点遗憾 智能手机:更改名称并不能掩盖产品的缺点 正如之前传闻的那样,谷歌放弃了“Nexus”,转而将其新产品命名为“Pixel”,这或许也意味着谷歌有意用其“儿子”。
为Android手机设计树立标杆的幻想破灭了,围绕“Made by Google”的新策略正式启动,遗憾的是,新发布的Google Pixel的设计风格与之前推出的HTC A9非常相似。
虽然谷歌声称HTC只是Pixel代工。
从产品配置上来说,两款 Pixel 已经赶上了当今主流旗舰的水平,但除了拍照性能未经证实之外,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从产品外观来看,它与HTC A9有着iPhone相同的影子。
与三星、华为等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品牌相比,Pixel还处于起步阶段。
事实上,自从出售摩托罗拉之后,谷歌就已经失去了在硬件领域自立的能力。
面对Android市场的混乱局面,除了收紧对Android系统的控制之外,无论是Nexus还是Pixel,无非是谷歌诠释Android初衷和情怀的象征。
VR眼镜:这个市场已经失控。
2016年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一款名为“Cardboard”的纸板VR盒子轰动了虚拟现实界。
在本次新品发布会上,谷歌再次推出了Daydream View,一款售价79美元的VR耳机。
还能影响市场吗? Daydream View可能不会让国内VR爱好者感到惊讶。
从价值几十元的VR盒子到价值数千元的VR一体机,市场上不乏真假VR产品,销量已达千万级。
。
谷歌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Daydream VR平台,试图在解决方案层面统一VR设备。
遗憾的是,知名的HTC Vive、PS VR、Oculus等未能成为Daydream VR的首批用户。
与Daydream View类似的三星Gear VR选择与Oculus合作。
更多入门级VR设备也与谷歌合作。
没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吸引足够多的软件开发者,Daydream VR的存在意义就没有多大。
与两年前的智能手表相比,目前虚拟现实领域的情况更为糟糕,谷歌的犹豫很可能会犯与智能眼镜同样的错误。
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可能被错过了。
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之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奠定了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霸主地位”。
本次新品发布会虽然以硬件为主场,但人工智能才是整场发布会给外界留下最深的印象。
仔细观察Google Assistant就会发现,它拥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功能,但一直没能拉开与苹果、微软同类产品的差距。
在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崛起的谷歌可能会错失通用人工智能的大市场。
相比之下,同样以搜索起家的百度也开始押注人工智能。
不同的是,百度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动作更加频繁。
以“百度大脑”为例。
百度向开发者、创业者和传统企业开放其核心能力和底层技术,涵盖语音、图像识别、语言处理、用户画像等,这些举动无疑加速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
技术普及。
记得9月初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介绍说,百度大脑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7%,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9.7%。
从谷歌公布的数据来看,其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
识别技术也达到了99%以上的准确率。
也就是说,国内外顶尖互联网公司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差距并不大,至少达到了实际应用中难以察觉的程度。
不过,百度大脑将优势集中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等方面,瞄准通用AI技术,而不是像谷歌那样沉浸在垂直领域应用。
百度和谷歌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年后的下一个互联网时代。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很可能像搜索一样成为互联网的另一个入口。
当百度将人工智能拓展到无人驾驶、广告营销、个人助理、金融科技等领域时,一向“居高临下”的谷歌也该思考一下自己在通用AI的布局了。
Google Home:意在弥补智能硬件方面的空白。
如上所述,谷歌在垂直AI领域的“自我推销”很可能会错失通用AI技术的主流。
在本次硬件发布会上,谷歌还推出了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手。
硬件版的Google Home也承担了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角色。
无独有偶,覆盖智能服装的硬件产品Google Home并非谷歌首创。
发布会结束后,外媒将其与亚马逊2009年发布的Echo进行了比较,目前已经占领了1万多个母港。
其实对于数码爱好者来说,类似的产品在国内早已出现,比如腾讯的小Q机器人、海尔的Ubot等,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是人工智能不同阶段的产品。
显然,按照谷歌的风格,Google Home的存在绝不是一个纯粹的智能硬件,而是谷歌推广自己解决方案的“样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Google Home与百度在中国推出的DuMi非常相似。
目前,度米已经与荣耀手机深度融合,并以实体机器人的形式入驻首家肯德基店。
“原创+”概念店。
从这一点来看,Google Home的创新属性大打折扣,可能更多是为了弥补其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领域的短板。
路由器:迟来的“新创意” 如果说Google Home是谷歌在智能硬件方面的补充产品,那么Google Wifi和Chromecast Ultra就暴露了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野心,但这些迟来的“新创意”也暴露了谷歌“走在最前沿”技术”,在硬件领域却黯淡无光。
从发布会上的介绍来看,除了外观更加紧凑之外,功能方面并没有什么新意。
今年以来,国内小米、小米等开始在路由器市场“挖金”,路由器产品的定义也不断扩大,涵盖了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网络集线器、网络安全等。
谷歌还没有关注这个小工具。
带来新的想象。
首先,它聘请了前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里克·奥斯特洛(Rick Osterloh)担任硬件部门负责人,随后又聘请了前Kindle硬件业务负责人大卫·福斯特(David Foster)等人。
谷歌正试图从软向硬转变。
遗憾的是,在这次大会上,创造了“谷歌眼镜”的谷歌不负众望,对产品概念的模仿展现了谷歌平庸的另一面。
结论 谷歌举办这次硬件发布会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Android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
谷歌希望利用自有品牌来提高Android用户体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谷歌显然高估了自己的硬件能力。
路由器、电视棒和智能音箱都可以看作是Google Assistant的例子,但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上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它还面临着百度等强大的竞争对手。
至于VR,谷歌引爆后还能控制这个市场吗?结果似乎不太乐观。
诚然,硬件对于谷歌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领域,但科技行业并不存在神话。
在提供充满遗憾的硬件“全家桶”的同时,谷歌正在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