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称,曾经是可穿戴设备行业领导者的Jawbone正在考虑出售该公司。
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Jawbone 近几个月一直在与至少一家硬件制造商联系,讨论出售的可能性。
外媒还报道称,Jawbone 的业务合作伙伴表示,8 月份无法按计划付款或面临财务压力。
去年年底,Jawbone 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60 人,占其员工总数的 15%。
今年年初,公司成功完成A轮融资,融资1.65亿美元。
不过,其估值已回到五年前,是上一轮融资价值的一半。
已在公司工作八个月的总裁 Sameer Samat 已辞职并返回 Google。
该公司已经陷入困境。
Jawbone 是健身追踪设备领域的先驱。
成立于2001年,生产ERA蓝牙耳机、Jambox音箱等数码产品。
它是在运动追踪仪器兴起后进入这一领域的。
早期表现不错,甚至被纳入IDC等机构的可穿戴设备排行榜中。
然而,它现在已从列表中删除。
2006年成立的Fitbit后来居上,将Jawbone远远抛在了后面。
来自中国的小米手环在全球可穿戴设备排名中排名第二。
Jawbone 不仅仅生产运动可穿戴设备。
Jawbone的腕带产品与Fitbit和小米腕带具有类似的功能。
相对而言,前两者价格非常昂贵,基本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它们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去年年底,Jawbone UP3在京东的售价为1万元,Fitbit Charge HR的售价为1000元。
小米手环的售价还不到其售价的十分之一:79元。
现在这两款产品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调。
Jawbone UP3的价格大幅下降至0.0元,几乎是价格的一半; Fitbit Charge HR 价格已降至 0.0 元。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说明两个品牌都采取了高定价策略,追求极高的利润。
这在市场的早期阶段是可行的。
随着小米手环等价格屠夫的进入,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除了价格高昂之外,Jawbone的问题还在于它没有跟上智能手表和时尚两大趋势。
随着Apple Watch、Moto等智能手表的热销,智能手环要么低价制作,要么给自己加个屏幕,走手表路线,要么变得更时尚,成为装饰品。
Fitbit 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其Q2财报显示,其2016年推出的Alta时尚健身手环和Blaze健身智能手表合计创造了54%的收入。
然而,Jawbone 并没有取得成功。
除了腕带产品缺乏更新、前景黯淡之外,其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产品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当然,Jawbone现在可能走不了产品创新路线。
这需要钱,而 Jawbone 已经没有多少钱了。
也许卖掉它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