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为什么Fitbit和小米手环的市场策略完全不同?

时间:2024-05-22 11:28:10 科技赋能

图片:盈石网版权图片库 近日,IDC公布全球手环出货量,Fitbit排名第一,小米第二。

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两家公司分别扎根全球两大市场,但产品定价策略却截然不同:前者的产品售价为60美元,而后者的产品仅为79元。

(注:IDC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手环出货量)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除了我们常说的两国可穿戴市场成熟度不同、用户消费能力不同之外,我认为两国用户尝鲜成本的不同也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美国用户尝鲜成本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松的退货政策,二是二手交易市场的繁荣。

宽松的退货和换货政策。

让我们从额外的一集开始吧。

如果考虑到两国人民的实际收入,Fitbit最低端产品的相对价格略高于小米。

根据Movehub近期发布的全球不同国家的“个人可支配月收入”数据,中国人的个人可支配月收入是美元,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月收入是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约为美国的1/3。

Fitbit的最低端产品为59美元,而小米的Mi Band为13美元。

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四倍多,相对价格也高于后者。

因此,单纯说国外用户消费能力强并不客观。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主题了。

美国民众可能会对美国的退换货政策如此宽松感到惊讶。

看完下面这些极端案例,你大概就明白了。

(注:上图来自知乎)在美国,商家普遍支持“无条件退货”。

除药品等特殊产品外,一般允许在一定期限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数字电子产品也是如此。

因此,购买这些新颖的产品基本上可以算是零尝鲜成本。

重要的是,我买了它,如果我不喜欢它,我可以在 30 天内退货。

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也就此事咨询过美国的几位企业家,很多人都表示,低于20%的回报率算低了。

目前这种无条件退换货政策还没有流行,商家在退货时往往会想办法阻止你退货。

国内智能硬件初创企业基本上不可能有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如此“令人愉快”的无条件退货政策。

二手交易市场蓬勃发展。

购买30天后无法退货怎么办?美国交易频繁的二手数码电子产品市场也是重要支撑。

美国一直有二手交易的传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美国也涌现了一系列二手交易平台。

除了eBay、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外,Cragslist、VarageSale、OfferUp等初创公司也纷纷涌现。

我简单浏览了一下,在各个网站上看到了很多二手智能硬件产品。

eBay上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因此eBay上智能硬件产品的买卖也非常活跃。

目前,eBay 上大约有 10 件二手 Fitbit 设备,是全新产品的 1/10。

价格方面,二手Fitbit Charge的价格约为80美元,二手Fitbit Charge HR的价格约为80美元,大约是新机价格的一半。

一方面,这使得国外用户尝鲜的经济成本相对较低,人们购买相关产品的意愿会增加。

例如,您知道您花费美元购买产品。

如果你不喜欢它,你可以把它卖掉换成美元。

你的早期采用成本大约是美元,大约是一天的工资。

回到中国大陆,同样是Fitbit。

你需要花人民币去买,但如果你不喜欢,你可能就得送人,或者以人民币左右的价格长期出售。

你的尝鲜成本也在美元左右,这大约是一线城市大多数人半周的工资,甚至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年轻人半个月的工资。

另一方面,也让很多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能够购买低价的智能硬件产品。

其中,很多可能是其他用户购买、看过、不喜欢而退货的产品。

成色还是新的,但是价格便宜很多。

以上两点原因很难量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点确实大大降低了国外用户尝鲜的成本。

这实际上解释了为什么这款手环在美国被称为“Fitbit”,而在中国只能被称为“小米”。

或许,对于这些智能硬件企业来说,低价是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