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周鸿祎和他的公司一改过去的高调,开始变得冷静务实。
从美国“充电”回到北京,老周就提到了一个词——IOT,就是一切都要互联,变成智能穿戴设备,接入互联网。
。
同时,老周也坦言:“我拉了很多不靠谱的朋友一起做手机,但都以失败告终。
我们在硬件上做了很多尝试,但今天还是坚持下来了,但其实还有一些问题。
”制造硬件的门槛仍然很高。
”无独有偶,老周在美国“留学”期间,我和他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在向我介绍他们的产品、分享他们的经验的过程中,他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传达了他们在智能硬件领域的信号,除了安全之外, 安全需要从线上转移到线下,这是其最新的智能硬件。
与国内很多智能家居监控和安防相关的产品类似,通过摄像头的实时监控,可以用手机远程查看和检测物体的移动情况。
通过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随时随地与家人进行双向语音通话。
当然,未来还会添加云录音功能,将录音上传并存储到云端,方便实时通话。
如果脱离这个最新产品,把“智能硬件群”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从线上安全走向线下,就是我们目前渴望通过硬件进行的“试探性”转型。
例如,在家庭卫士、儿童卫士、安全路由器、防丢卫士等产品中,安全已经成为附加在产品上的最大“芯片”,这意味着传统PC安全和移动安全的优势与其他产品相结合。
线下产业链。
涉及安全的产品也标有“”。
如果你大胆想象,你一定会对家庭防盗门锁、智能插座等产品感兴趣。
它们不仅有使用中判断安全隐患的需要,而且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联动,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还没有发生。
截至目前,其拥有六款智能硬件产品。
抛开便携式WiFi与其他产品联动的可能性不谈,剩下的五款产品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智能钥匙可以作为触发源,通过IFTTT链接家中的安全路由器和家庭卫士。
通过智能钥匙或应用程序,您可以快速查看佩戴儿童护罩的孩子的具体位置或接收防丢器的信号,找回刚刚丢失的钱包。
之所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是因为目前的智能硬件系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并不困难。
以路由为枢纽的“智能硬件群”到底需要什么来实现联动?安全路由负责人任峰和防丢卫士张章的观点非常相似。
他们认为联动是必然的,这也是创业公司很难触及的“优势”。
但这需要很长时间。
任峰和张章都认为,这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并不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领域,这意味着做硬件的时候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还没到时候”,这是几位产品负责人对于联动的共同看法。
他们认为,目前产品布局尚未完全确立,部分产品仍处于开发过程中。
而就国内智能硬件目前的现状而言,无论是从产品角度还是整体规划来看,现在做出联动还为时过早,但这一步却是不可避免的。
投资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未来。
Smart Key的办公区位于大厦A座15层。
巧的是,就在老周办公室对面。
与国内初创公司Quick Button合作,这就是在这款“入门”级硬件上的操作方法。
具体来说,负责硬件的控制和量产;快按钮负责提供集成软件解决方案。
与小米类似,也曾涉足硬件投资,比如与BroadLink深度合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融入硬件领域,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对于硬件初创公司来说,深度合作几乎意味着“潜意识转型”。
比如最近与联想深度合作的初创公司听音科技,就通过与联想、迅雷的合作实现了早期资本介入。
这对于硬件初创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对于我们来说,硬件投资目前看来只是一种尝试,但从几位产品负责人的角度来看,硬件将作为未来的业务在内部继续下去。
作为“天使”,周鸿祎对智能硬件的投资逻辑还有待观察,36氪将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