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改革开放40年已经过去了。
说起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居民顾伟一家的生活变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年更换一次的电视机。
每台电视机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图①:20世纪80年代,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能吸引很多邻居观看。
图②:2009年,顾伟一家购买了第一台18英寸彩电,妻子和儿子正在看电视。
图③:近日,顾伟抱着孙子观看亲子节目。
改革开放初期,电视机是地道的奢侈品。
当时,顾伟正准备组建家庭,买一台电视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但丹东生产的一台12英寸黑白小电视要12元,而顾伟当时的月工资只有42元。
我自己买不起,只好让未婚妻拿了块钱。
电视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更难购买。
为了买这台12英寸的黑白小电视,顾伟和妻子在店门前排了半个小时的队。
店门一开,大家都冲了进去,冲上楼。
不要只是挑来试去,只要销售人员拿出一个装有电视机的盒子,顾客就会拿起它就跑。
回到家后,顾伟夫妇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观看。
虽然只有中央电视台、省市频道三个频道,节目也非常有限,“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被它迷住了,这是我们家最高科技的电器了。
”这么黑白分明的小房子,顾伟一家住的胡同里,十几间房子里只有三间有电视。
每天晚上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播出的时候,住在巷子里的五六个孩子就会拿着小凳子来到他家观看,有时还有他们的父母过来。
房子太小,有时他们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
当时,为了让黑白电视具有色彩感,市场上还出售一种彩色电视膜——一块透明的塑料片,上面是天蓝色,中间是粉红色,下面是棕色。
把这个片子放到电视屏幕上,会有一点彩电的感觉。
电视给顾伟的家人甚至邻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流行三大用品——彩电、冰箱、洗衣机。
购买彩电非常困难,需要专门的购机券。
2007年,顾伟想尽办法拿到了进货券,这让他可以直接从电视机厂仓库提货。
从此,他家告别了黑白电视机,进入了彩色时代。
顾伟的儿子顾然从小就办报纸,丹东电视台对儿童报纸做了专题报道。
当电视台播放这部特别影片时,全家人和邻居的孩子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儿子出现在电视上的精彩场景。
“2009年,我家贷款买了一套几平米的大房子,原来的18寸彩电放在客厅里很不合适。
”那时,市场上已经推出了更大的彩电,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它们了。
“抓紧”。
顾伟和妻子商量后,买了一台34英寸的大彩电。
当时频道增加了很多,大约有20个频道。
“在这台34寸彩电上,全家人又看到了我的身影——丹东市十大藏书人评选专题节目。
”他自豪地说。
家里用了10年的34英寸彩电已经没有电影和声音了。
近年来,大量国产大屏幕液晶彩电开始走俏市场。
顾伟决定与时俱进,跑到家电市场,反复挑选了一台与大客厅相配的国产长虹品牌46英寸液晶彩电。
这个价格远远低于他当年购买的34英寸彩电。
“当这台大型液晶彩电挂在墙上时,我们的客厅真的感觉就像一个小电影院。
”在这台大彩电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有家人参与的节目:儿子在上大学,辽宁卫视《嘉年华》节目里表演了歌唱节目;妻子被评为优秀社区党委书记后,电视台专门为她录制了一档节目;还有顾伟本人被选为火炬手,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火炬接力直播……40年来,顾伟一家换了四代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从小到大,从台式到壁挂式液晶显示器。
这一切都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给全国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进步。
“四代电视机的变化,让我们更加自信。
只要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像芝麻一样绽放。
”顾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