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三星手机雪崩般崩塌中国!从 20% 下降到 0.8%

时间:2024-05-22 10:50:32 科技赋能

文字 |玄创近日,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从五年前的20%下降。

这是——0.8%。

▲左: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三星中国市场份额已降至0.8%。

右:GFK中国市场年度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图右侧由腾讯科技绘制)。

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全年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部,总出货量为3.17亿部,市场份额为21.6%,位居全球第一。

根据GFK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4.49亿部,约占全球市场的30%。

2017年三星在中国共售出1万部手机,市场份额仅为2%。

▲今年2月IDC发布的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三星,Android时代的王者,一个从功能手机时代一路征战,创造了无数市场传奇的品牌;其中国市场份额从行业第一一路下滑至仅5年的0.8%。

那么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呢? 1、广泛的技术布局+精准的营销策略,跻身市场之巅。

除了三星集团成立80周年外,今年也是三星手机推出30周年。

三星第一款手机于2010年推出,比摩托罗拉第一款重1.1公斤的手机晚了15年。

因此,三星手机在2009年进入手机市场时,实际上正处于弱势阶段。

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相比,他们没有品牌优势,也缺乏手机制造经验。

但由于对营销和品牌定位的敏锐把握,三星推出了超薄手机SH、女士手机A、MP3手机M、彩屏手机T,以及融合尖端科技的“商务时尚”等。

就像功能手机时代的蓝牙和视频一样。

“手机D在功能手机时代留下了印记。

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占据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的位置。

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过渡,是市场三星确实名声大噪,前面说过,三星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李秉哲2006年创办的“协同精米研究所”的粮食加工厂,销售鱼干、果蔬、面条等。

凭借战后韩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支持,三星电子于2001年成立,逐渐从家电制造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渐掌握了内存、处理器、图像处理等领域。

显像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

▲三星Galaxy S i 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拥有智能手机上几乎所有配件的研发技术,因此先后整合了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保证了三星手机拥有一流的屏幕,芯片、内存、CMOS、镜头。

2019年3月,三星推出了旗舰手机Galaxy S i。

这款手机配备了4英寸*分辨率显示屏,配备了Exynos处理器,后置10兆像素+前置30兆像素摄像头,堪称一鸣惊人。

当时,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7年,三星顺势推出了三星首款双核手机Galaxy S2(GT-I)。

短短85天内就达到了10000台的出货记录,成为当时销量最高的手机。

2019年12月,三星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超越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老对手,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

此后,三星陆续尝试了大屏、曲面屏、光学变焦、Android/Symbian系统等多种技术,发现市场突破口后,集中资源轰炸,一时间名声大噪。

全球市场。

2016年,三星利用优质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广告营销轰炸来推动手机销量。

当年,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近20%,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品牌。

这也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之作。

时间。

与此同时,三星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的优势开始凸显,但同时也埋下了隐忧。

后来HTC总裁王雪红曾在当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星的屏幕等产品会因为优先供应自家手机而受到限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许多手机厂商如除非万不得已,华为、HTC、金立不会优先采购三星配件。

2.:四大原因导致连败,Note 7炸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经过多年的“登顶”,三星虽然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但在中国市场却达到了顶峰。

然而却持续下跌,陷入节节败退的困境。

1)国产竞争品牌快速崛起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出现进入成熟阶段的迹象。

制造商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产品开始同质化。

上图来自市场咨询公司群智咨询今年上半年的研究数据。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华为、小米、vivo、OPPO四大国产品牌一直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华为、vivo、OPPO自去年以来几乎以直线上升的速度掠夺中国市场。

今年年初。

通信行业高级分析师孙奇认为,在这些国产竞争品牌中,华为很可能是对三星影响最大的一个。

自从三星手机一贯注重的高端商务形象被华为取代后,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认知度不断下降。

通信行业专家、飞翔网CEO项立刚认为,在同等定位的产品竞争中,三星手机的品质不一定比其他品牌好很多,但价格却比竞品品牌高出很多。

2)缺乏本地化能力:产品体验和渠道运营。

智东西在随机采访手机爱好者时发现,手机产品的本地化能力薄弱是消费者抱怨最多的点。

三星手机的中文操作系统被他们调侃为“负优化”。

“手机用得越多就越卡,其他手机用一年就卡,最多只能用半年。

”此外,三星手机的系统功能和易用性也被评价为“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很多界面功能和一些小功能针对中国用户的排列逻辑并不像华为、小米等品牌考虑得那么周到。

不过据说从2016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S7开始,三星就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改进。

另一位通讯行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三星本土化工作做得并不好。

它在应用市场、逻辑功能等方面采用了全球视角,并没有像很多本土品牌那样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优化。

这与摩托罗拉衰落的原因非常相似。

此外,早在2008年,正是4G时代的萌芽期。

不少中国手机品牌积极推出4G手机,运营商加大对4G手机的补贴力度。

不过,据手机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误解是,当时3G手机仍以销售为主,导致分销渠道库存积累,影响了利润。

与此类似的是三星对中国线下分销渠道的控制力较弱。

正如不少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vivo和OPPO的“逆袭神话”只能归功于向翔对线下渠道的强大掌控、对潜在市场群体的深入挖掘、精准营销以及主动邀请流量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

,以凸显手机的美观、时尚等功能。

与之相对应的是,小米、华为荣耀此前也重点布局互联网营销模式渠道,打造出不少小而美的爆款产品。

反观三星,由于中高端市场受到苹果、华为的挤压,其中低端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弱于同行,本土化能力也相对较差。

产品体验和渠道运营薄弱。

3)人工智能时代的落后者。

目前,另外两家排名全球前三的玩家苹果和华为也开始积极进军人工智能,重点发力芯片、应用、生态等方面。

相对而言,三星在AI布局上是最不激进的。

我们以芯片为例。

今年1月的CES上,三星发布了最新的旗舰处理器Exynos,但并未配备专用的AI模块。

与三星尚未发布的“AI芯片”相比,华为的麒麟和苹果A11已经在其品牌机型中发布了近半年。

在AI应用方面,三星主打以Bixby为入口的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功能。

2019年10月7日,三星以2.15亿美元收购了AI虚拟助手初创公司Viv Labs,这就是Bixby的前身。

但即便如此,直到今年11月,三星才在北京推出了Bixby的中文版。

总体而言,三星在打造手机AI应用生态方面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它围绕智能手机构建的生态系统主要侧重于内容和资源整合,并不注重构建供开发者接入的AI平台。

飞翔网CEO项立刚认为,三星的硬件能力非常强大,但AI能力确实落后。

虽然现在三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努力追赶,但此时想要超越苹果和华为已经很难了。

4)Note 7爆炸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说到三星手机,Note 7爆炸事件仍然是不得不提的负面事件。

从今年8月底开始,三星本月初推出的年度旗舰手机三星Note 7开始在欧洲传出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受伤和财产损失。

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召回这款手机。

9月2日,三星宣布开启全球召回,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共召回1万部Note7手机。

8月26日,三星Glaxy Note7中国版在北京正式上市。

随着9月份国行Note 7的发布,三星也发表了声明。

声明称,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 7使用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不存在安全风险。

半个月后,三星宣布首次召回国行版,但再次重申国行版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然而,从9月18日开始,中国用户陆续曝光了两则三星Note 7爆炸的新闻报道。

不过,经过调查分析,三星回应称是“外部发热所致”。

直到同年10月11日,有关中国版Note 7的爆炸性消息接连出现后,三星宣布暂停生产Note 7并召回所有中国版手机。

爆炸事件发生后,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形象一直不佳,迟迟无法安抚消费者、重振国内品牌形象。

可以说,这是导致三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要求在飞行期间禁止或检查三星Note7手机。

3、印度市场被超越,其他新兴市场也受到冲击。

说完中国市场,我们再来说说印度。

今年第四季度,小米宣布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印度市场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这是三星六年来首次丢掉这一桂冠。

IDC数据显示,印度年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三星是海外品牌,其余四个来自中国: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OPPO。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甚至接近负增长之际,印度等新兴市场成为众多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点的重要市场。

IDC研究显示,2018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长高达14%,成为全球最大的快速增长手机市场——53%的出货量来自中国手机品牌,而2018年这一比例仅为34%。

2017年,通信行业高级分析师孙奇认为,三星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地位将受到影响,因为三星品牌在性价比方面不具备优势,生态系统也没有强大把握,所以三星的门槛太低了。

在新兴市场,份额将会缩小。

中国手机品牌性价比较高,但市场份额主要受低端压制。

飞象网首席执行官项立刚认为,印度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依靠高品质、低价策略,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每个本土市场都将面临中国企业的竞争,被超越或被挤出市场份额。

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在中国的“巅峰”和“连跌”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需要学习的经验:一方面,能不能拿出产品来?适合当地市场吗? ?另一方面,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时,你能保持领先地位吗?如何及时应对影响和销量下滑? 4.韩国最大的商业集团,李氏家族执政80年。

事实上,我们所知的手机业务只是三星电子业务的一部分,而三星电子也只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

三星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以下数据来自三星电子12月Q4财报):三星电子今年第四季度营收65.98万亿韩元(约合6100万美元),全年营收53.33万亿韩元-同比。

增长24%;营业利润为15.15万亿韩元(约合3亿美元),比去年的9.22万亿韩元增长64%。

* 设备解决方案,占营收的48.6%,包括半导体和显示业务; *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占营收的38.6%,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系统业务; *消费电子产品,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占营收的19.3%。

*三星以80亿美元收购哈曼集团,收购汽车音响、专业音响、音响等业务,占营收的3.5%。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一家家族企业。

由李秉喆于2001年创立——他是现任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拥有85家子公司和数个其他法人实体,涉及电子等领域,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医疗、人寿保险、金融、建筑、酒店。

这种家族企业在韩国被称为“财阀”。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李氏家族的一部动荡史。

在过去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星集团——或者说李氏家族——经历了一系列权力斗争、继承斗争、政商暧昧、入狱、总统特赦、中风、“少爷”继任等一系列问题。

风波比TVB八点集的家族权力斗争还要严重。

▲三星电子副会长(副主席)李在镕。

三星现任“少爷”、集团实际控制人、三星电子副会长(副会长)李在镕去年2月因向朴槿惠行贿被判有罪。

许和他的心腹崔顺实被拘留并入狱。

今年8月,韩国下级法院判处他五年有期徒刑,但随后于今年2月被判处缓刑并当庭释放。

韩国最高法院预计最早将于今年8月公布最终审判结果。

不过,“少爷”监狱危机似乎并未对三星集团的业务造成影响。

相反,三星集团全年业绩大幅增长。

以三星电子为例,全年来看,三星电子预计营业利润总额为53.6万韩元,是全年利润29.24万亿韩元的近一倍。

对内存和OLED屏幕的两大强劲需求对此功不可没。

然而,与三星集团的繁荣相比,三星手机在中国的业务又是一段跌宕起伏、冰火两重天的故事。

结论:失去中国市场,下一步怎么办?虽然对于三星集团来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并没有那么大。

不过,作为曾经的中国手机市场王者,短短五年时间出现如此下滑,仍令人失望。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失利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的整体胜利。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前沿技术、用户体验、本土服务等诸多方面已经领先于日韩、欧美品牌。

如果这种竞争还仅限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那么随着中国手机品牌走向海外,这种竞争可能会逐渐蔓延到全球。

或许很快,三星手机市场失去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块蛋糕。

此外,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也为国产手机品牌出海提供了教训。

他们必须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深度本地化,当新兴市场本土品牌崛起时,仍然要保持竞争力。

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夸大下滑,三星移动部门总监高东真在今年3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致歉,并表示中国三星将重组组织架构,加快决策速度以改善这种状况。

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为了挽救在中国的份额,三星可能会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这是其S高端手机的迷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