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机陷入红利真空,AI是神一般的队友

时间:2024-05-22 11:29:09 科技赋能

技术成熟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得多,有时也是环境所迫。

五个月前,当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预言未来手机将从APP(应用)时代走向AI(人工智能)时代时,外界采取了观望态度,或者说是观望。

甚至怀疑。

当时,“全面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至于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但不是现在。

五个月后,全球顶级智能手机厂商发布或准备发布的旗舰机型中,无一不打出“人工智能”的口号,从三星Galaxy S9到LG V30,从华为P20到OPPO R15、Vivo X21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希望在已经显露出疲态的智能手机红海中实现销售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如今正走在钢丝上颤抖。

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达到顶峰——在众多手机研究机构的出货量预期中,未来几年手机的增速可能会徘徊在个位数甚至更低的数字。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消费旺季,未能支撑手机市场的表现。

例如,今年2月,包括春节假期,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均呈下降趋势。

2万辆,同比下降38.7%。

今年2月份的数据并非孤例。

工信部所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以来,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甚至结束了国产智能手机连续八年的高增长态势。

OPPO副总裁吴强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后智能手机时代”,即前沿技术进入成熟商用阶段之前的空缺期。

这也被分析师称为股息真空期。

手机制造商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

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将做出更多布局。

“一定是AI,短期来看,手机上的人工智能会以个人助理的形式出现,而长期来看,AI的完善需要全球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参与。

” vivo产品线经理韩伯晓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AI硬件生态系统日趋成熟。

韩伯孝也同意吴强的观点。

他表示,智能手机行业正在迎来巨大变革和机遇期。

随着5G千兆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这需要巨大的处理能力。

不支持使用传统的硬件或软件逻辑。

但谁能成为手机的替代者呢?即使是最热门的智能音箱也无法明确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如何拯救手机”,围绕手机上下游的技术厂商已经开始觉醒。

2020年2月至2020年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手机AI芯片为例,高通在2016年开始启动人工智能项目,开始探索计算机视觉和运动控制应用的机器学习脉冲神经方法。

后来,它的研究范围从仿生学扩展到了人工神经网络。

虽然人工智能硬件未来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呈现,但在高通看来,人工智能设备首先是高性能、低功耗的设备,然后可以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5G设备的使用和云。

设备之间的智能协作和连接,这些都是高通过去几年重点关注的领域。

与芯片制造商高通一样,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几乎在十年前就开始了。

2017年,苹果以2.78亿美元收购了成立于加州的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制造商PA Semi。

两年后,它以 1.21 亿美元收购了 2010 年成立的德克萨斯州半导体逻辑设计公司 Intrinsity。

除了芯片之外,苹果今年以来还收购了数十家初创企业,包括语音识别、图像/人脸识别、计算机视觉等。

作为中国厂商,华为追赶的速度也不慢。

去年9月,两年前发布的华为手机芯片麒麟被余承东称为“‘AI时代’的钥匙”。

他当时告诉记者,现在是APP时代,但未来一定是AI时代。

“华为的研发投入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了美国很多大公司,其在手机上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国内100家公司的总和。

仅仅一款手机芯片背后就有数万人的研发团队。

”于程东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给智能手机的体验带来了颠覆:无需触摸屏幕,可以直接语音操作;有人工智能大脑、云知识库,手机有深度学习能力;直接服务,无需查看各种APP,全面体验,服务直接。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移动芯片厂商,都已经完成了AI功能芯片的布局,包括苹果A11、华为海思麒麟、高通骁龙、三星Exynos、联发科Helio P60等。

其中,联发科Helio P60针对中端手机市场发布,标志着搭载AI芯片的手机开始从高端向中低端普及。

事实上,产业链的积极性正在被调动起来。

从高通到联发科的芯片厂商,从苹果到华为甚至三星的终端手机厂商,都选择大力投资AI资源池。

此外,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网络等公司已成长为人脸识别领域的超级独角兽。

AI解决方案蓬勃发展 IT行业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销售的智能手机中80%将拥有基于设备的人工智能(on-device AI),较2018年的10%增长迅速。

但从实际发展来看,终端AI可能会爆发得更快。

“人工智能不仅能帮助智能手机制造商留住现有用户,还能帮助他们赢得新客户。

因此,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手机制造商实现核心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从销售技术产品转向提供令人信服的产品个性化体验以及在智能手机上运行AI解决方案将成为手机厂商未来两年发展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Gartner研究总监卢俊宽认为,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厂商正在向前迈进。

寻找让您的产品脱颖而出的方法。

例如,华为正在探索与云服务的融合。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的手机将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

各种有屏和无屏的智能终端都将成为融合现实社会和数字社会的助手。

所以在发布麒麟人工智能处理芯片之后,华为还开放了HiAI移动计算平台,向开发者提供麒麟的AI算力,并提供10亿元的补贴。

某种程度上,华为利用AI吸引开发者,对开发者实施高额“补贴”,希望在“应用”层面缩小与苹果的差距,从而实现服务收入的真正突破。

而一些扎根于小众领域的厂商也开始尝到AI的“甜头”。

去年10月,美图推出美图美妆电商平台,利用基于AI技术的皮肤检测,向用户推荐个性化护肤品购买方案。

在更长远的规划中,美图表示将利用AI技术提供“千人千面”服务,为用户定制个性化、专属效果。

对于更多手机厂商来说,对AI的投入仍然是技术本身和生态系统的打造。

以vivo的AI智能语音助手Jovi为例。

它可以聚合手机上的重要信息内容,识别火车票等重要信息并提供提醒。

拍照时,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性别、肤质、肤色和场景灯光进行智能匹配美颜。

化妆方案,全面给出更合适的美妆建议。

事实上,虽然目前终端上的AI还处于“婴儿期”状态,即用户需要向手机上的AI发送指令才能工作并进行“被动反应”,但在看来不少受访者表示,AI技术可以让手机根据用户行为和习惯进行自我学习,然后进行优化,智能感知用户场景,预测用户行为,进而智能分配资源。

更直观地说,随着AI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开始主动观察、理解你。

手机曾经只是一个工具,但未来它将成为一个外部大脑,而不再只是一个硬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