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表如何摆脱“无用”,回归产品本身

时间:2024-05-22 10:47:52 科技赋能

如果说2019年是智能硬件元年,那么2020年无疑是智能手环的爆发期,而2020年,智能手表已经成为热点点。

如今今年已过去大半,智能手表经历了两次高潮。

一是年初的MWC上大量Android Wear产品首次亮相。

与此同时,Apple Watch也迎来了销售高峰。

另一次是今年9月初的IFA,智能手表的领军人物再次一一出现在镜头前。

如今IFA余波尚未结束,智能手表的风向已悄然发生变化。

盲目鼓吹智能化的硬件厂商终于冷静下来,智能手表从设计到功能都开始回归传统。

设计发生了变化,逐渐向传统认知靠拢。

在MWC上亮相的产品随处可见Apple Watch的火爆,或者说,它们在产品设计上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们力求将自己的产品推向时尚前沿,各家公司在材质和装饰上都下足了功夫,比如Apple Watch以个性化为名推出的各种奢华表带。

一方面,他们也下大力气让自己的产品受到科技感的洗礼,比如蓝宝石玻璃在Android娃儿产品中的普及。

不过,从IFA之后的趋势来看,智能手表的设计越来越接近传统认知,而不是生活在科技的象牙塔里。

看来IFA上展出的一些明星产品并没有像Apple Watch那样以方形屏幕为标准,而是选择了更符合大众认知的圆形表盘。

整体设计上有一种传统手表的即时可见感,对于不推崇科技产品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妥协的选择。

相比其他智能手表为了追求智能化而设置的各种蹩脚交互,学习传统手表的设计思路或许预示着智能手表交互的新方向。

此外,瑞士手表制造商也开发了智能手表的想法。

除了斯沃琪扬言进军智能手表之外,瑞士奢侈手表巨头泰格豪雅突然宣布将与谷歌和英特尔合作,在传统手表的基础上设计智能手表。

观看产品。

确实,智能手表已经回归传统设计。

功能改变,去繁就简,以解燃眉之急。

智能手表出现之初,很多人就开始思考智能手表的产品定位。

如今,已有百余款智能手表产品推出,功能的选择仍然是争论的焦点。

此前的报告显示,大多数智能手环的用户留存率不超过三个月,这意味着人们对新奇、炫酷的功能的追求大多是出于好奇,而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是他们需要的功能。

谷歌和苹果都在炫耀他们拥有的手表应用程序的数量。

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仍有不少厂商利用智能家居控制、手腕投影来吸引消费者。

不过,电池技术的瓶颈似乎并没有给智能手表太多想象的空间。

Apple Watch 18 小时的理想续航成为用户吐槽的焦点。

智能手表厂商是时候在功能上进行权衡,去繁就简,以满足用户的刚需,优化用户体验。

从近期发布的几款智能手表来看,一些急需的问题正在不断优化。

首先是时间显示。

许多制造商忽略了手表最基本的功能。

有的厂家还在时间显示上大做文章。

例如,他们使用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数千个表盘,但在视觉效果和省电方面却留下很少。

这是一次失败。

第二个是健康模块。

总体来说,有数据无服务的现状依然存在。

特别是,智能手表比智能手环使用更多的生理数据。

苹果和三星已经将这些数据纳入了自己的健康模块,而且国外已经有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先例,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向。

三是辅助功能。

所有手机厂商都将智能手表定义为手机助手,优化的重点都在手机的辅助功能上,比如消息提醒、运动追踪等。

此外,智能手表的续航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些产品声称电池续航时间为57小时,与Apple Watch相比确实有所提高。

可见,智能手表正在走出宣扬智能的误区,煞费苦心地优化所需要的功能。

这或许是让可穿戴产品变得无用的唯一可行途径。

智能手表的三大设计逻辑 其实,无论是外观设计的迭代,还是功能偏好的改变,根本原因还是设计逻辑的进步。

摆脱了智能手表的野蛮增长,各家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加理性,这也体现了更多“个人”色彩。

我们来看看主流智能手表厂商的三大设计逻辑。

首先,将生态逻辑放在智能家居的背景下。

在小米、苹果等一些厂商眼中,智能手表已经成为智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苹果手表为例。

Watch OS、iOS 和 OS 很快,Apple Watch 将连接 Apple TV、CarPlay 等,并且将具有许多控制功能。

另一方面,Apple Watch、Gear S2等产品增加了支付功能,其背后是Apple Pay、Samsung Pay等支付生态系统。

二是产品逻辑。

在生态概念出现之前,很多智能硬件都是产品逻辑的产物。

他们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体验,在设计和功能上更加独立。

事实上,也有一些产品偏向于生态逻辑下的产品逻辑。

在笔者看来,传统手表厂商的参与或许会反哺智能手表的产品形态,让硬件厂商跳出生态圈,先做好产品再谈生态。

然后是开放逻辑。

苹果在Apple Watch发布时就为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工具——WatchKit。

即便是权限收紧的Android Wear,谷歌也在想尽办法拉拢开发者,屡屡增加应用数量。

苹果挑衅。

与坚持Android Wear的国内厂商相比,三星在智能手表上选择了自家的Tizen系统。

几个月前,三星向开发者发布了该SDK的预览版。

CNN、Yelp、百度、Apposter等相继成为三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伙伴。

至少从现在来看,Android Wear让华为等厂商叫苦不迭,建立自己独立的生态系统并没有什么错。

对于厂商来说,当智能硬件结束野蛮生长的时代,智能就不再是万能的盾牌。

是时候回归产品本身了,否则最终会被发展趋势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