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Airdoc让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离我们越来越近

时间:2024-05-22 10:47:22 科技赋能

慢性病是当今威胁人们健康、消耗资源的最主要疾病。

2009年,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达到2.6亿,治疗慢性病的费用占疾病总费用的70%。

在中国,平均每30秒就有1人患癌症,每30秒就有1人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8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80%的心脑血管疾病、80%的2型糖尿病、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甚至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即使早期发现许多疾病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生活中,大多数人从来不考虑健康问题,只要能吃饱、工作、玩得开心就行。

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健康观念。

01 早发现、早治疗 在中国,很多重大疾病、慢性病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

有的人因为一些小病去医院检查,发现这些病并不严重,却发现了其他重大疾病;或者,因为身体出现某些症状,经过各种检查,发现疾病已经到了中晚期。

为什么疾病检测如此困难?很多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是否有体检的习惯最终被我们忽视了。

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

很多地区没有优质的医疗资源,没有办法检测疾病。

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担。

健康促进应成为应对这些疾病的优先策略。

减少疾病、预防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应该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首选。

早期发现和治疗会对成本和有效性产生巨大影响。

02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 目前,我国实行分级诊疗政策,希望疾病能够在基层得到控制。

如何激活基层医生效能,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弥补基层医生诊疗技术短板?事业成败关键在于人。

如何让基层医生快速成长,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核心课题。

但医生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变得优秀呢?此外,我国基层医生的数量还远不能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人工智能是一个新词和旧词。

数百年前我们就开始幻想人工智能。

这个词终于在60多年前被提出来。

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把感情寄托在人工智能上,希望它能够帮助医疗。

经过种种坎坷,如今的人工智能终于站在了医生面前,开始了临床实践。

医疗领域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Airdoc创始人张大雷认为,人工智能给医疗供给侧带来了变革,是新时代医生的听诊器。

03 上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去年开始广泛应用。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出现在顶级医院和基层医院。

过去一周,人工智能的传播仍在继续。

3E·北京国际人工智能大会 3E·北京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于7月7日至9日在北京举办,展览面积近4万平方米,全面展示世界消费电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医疗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早出现的领域,人工智能也从未消耗过我们对它的信任。

本次3E·,Airdoc帮助观众实时检查疾病。

只需扫描二维码并拍摄视网膜照片即可。

算法会自动识别图像。

体验者可以看到30种慢性病的分析结果,整个过程只需不到一分钟。

(国外友人体验Airdoc产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7月,厦门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眼科专家。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为眼科医生带来了最新资讯。

前沿的学术研究。

陈玉中推动人工智能。

自从人工智能在医学上得到证明以来,人工智能在各大学术会议上从未缺席。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Airdoc首席医学官陈玉忠分享了Airdoc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可以学习和分析图像,从而准确识别各种疾病。

Airdoc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解析图像,从而将图像转换为机器可以理解的模式。

医生可以通过视网膜快速发现并定量监测常见的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属于不同的临床科室,但医生检测、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这正是人工智能所擅长的。

算法识别热图陈玉忠表示,Airdoc的慢性病算法目前可以??识别30多种慢性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常见眼部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神经疾病。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