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周报》 Horna 一年前,ZStack在北京发布ZStack 2.0,以首个“打通控制面”的混合云让业界内外惊叹不已和数据平面同时”;三个月前,ZStack与大河云联合发布ZStack 2.3.0。
凭借全球首款可实现秒级服务的IaaS与SD-WAN融合产品,ZStack再次引领行业新灯塔;一个月前,ZStack继续发布ZStack 2.4.0,新增企业管理、ARM支持、应用中心等创新功能,并以首个支持ARM服务器的云平台引爆在贵阳同期举办的数博会;就在本周,ZStack发布了ZStack 2.5.0,为Vmware监控中心vCenter增加了资源编排、全机克隆、增强接管功能,让自动化云平台运维变得更加简单……一个成功、成熟的软件产品不仅需要功能丰富,但在性能方面也需要不断优化。
以ZStack 2.4.0版本为例。
其自主研发的共享块存储层可以充分发挥SAN存储性能,使虚拟机的云盘性能在IOPS、带宽、延迟等方面达到物理性能的99%,且损耗在1%以内……早在一年前,记者就听说过ZStack的产品化,并由衷地敬佩。
一年过去了,ZStack正在实践产品化,新版本陆续发布。
云计算之路。
那么,ZStack这些新版本功能为何发布得如此顺利呢?体现了用户哪些迫切的需求?接下来企业云计算市场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 ZStack将如何继续践行其产品化和混合云的发展战略?针对上述问题,ZStack创始人兼CEO张鑫接受了《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
ZStack创始人兼CEO张欣新职能响应新需求?作为企业级云计算厂商,ZStack(上海云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产品化路径推动企业云化进程,主要聚焦在IaaS层。
产品核心功能主要涵盖计算(管理虚拟化、服务器)、网络(SDN软件网络定义)、存储(传统存储、软件定义存储),以及围绕计算的账户体系、审批流程、计费等,网络、存储。
管理、运维系统等功能。
ZStack云产品可直接从官网下载,30分钟安装部署,5分钟可一键跨版本无缝升级,保证业务不间断并能大批量销售。
这就是云计算产品化的特点。
由于我们走产品化路线,所以软件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非常重要,产品发布的频率也很有讲究。
张欣去年底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大版本会有三个月的发布周期,期间有小版本迭代,更灵活地满足客户需求。
”现在大约半年过去了,ZStack 确实做到了最初的预期,“而且有些超出了预期,因为我们实现了小版本中重要功能的发布”。
张鑫介绍,ZStack发布的最新版本,如2.4.0推出的核心功能企业管理,是云计算的独特功能之一,有效满足了用户的迫切需求。
在ZStack 2.4.0中,企业管理以独立的功能模块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项目管理、工单审批、独立区域管理。
面向项目的资源规划可以为特定项目建立独立的资源库。
通过确定项目生命周期的时间、配额和权限管理,可以更细粒度、自动化地提高云资源的利用率,并增强项目成员之间的协作。
工单审批允许项目成员提交云平台资源的工单申请。
管理员可以一键审批,资源将自动部署成功并分发到项目中,从而更高效地为每个项目提供基础资源支持。
在区域管理方面,ZStack的区域通常对应于某个地方的真实数据中心。
基于区域的资源隔离,ZStack 2.4.0可以为每个区域指定相应的区域管理员,从而??实现各地机房的独立。
管理。
同时,总部管理员可以对各个区域进行巡查和管理。
ZStack 2.4.0可以灵活支持X86和ARM架构服务器,支持不同的底层硬件架构,并且增加了新的应用中心,支持添加包括存储、数据库、安全以及IaaS、PaaS、 SaaS服务等入口。
同时,新版本还支持更多资源的可视化实时监控,包括云主机、物理机、主存储、镜像服务器、集群、三层网络等,提供详细的页面资源监控,并支持实时刷新、历史情况回顾、定制。
监控期间,用户可以在详情页面实时监控各资源的使用情况。
不断更新产品版本、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背后,依赖于ZStack在软件设计之初就对产品架构的出色设计。
张欣表示,在架构设计方面,他们特别考虑了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可扩展性。
该产品采用全异步架构。
目前可以轻松处理每秒数万个并发API调用请求,单个管理节点可以管理数万台物理机。
机器和数十万台云主机。
多个管理节点构建的集群,通过数据库和消息总线,管理数十万台物理机、数百万台云主机,并发处理数万个API;其次,注重简单易用,产品可支持官网直接下载,30分钟完成安装部署,5分钟跨版本无缝升级。
它简单易用,这与ZStack在产品开发和迭代过程中始终保持完全向后兼容性的政策密不可分。
第三是架构的稳定性。
ZStack迭代的新功能可以通过新插件的形式添加。
新插件对其他插件和系统没有影响,可以随时删除或添加。
这种架构保证了新的代码不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第四,在灵活性方面,采用进程内微服务架构可以实现更快、更小、更强的API请求,降低IaaS软件的复杂度,实现服务的独立灵活扩展。
严格的测试确保了良好的产品。
云计算能够走产品化道路的关键是拥有优秀的云计算产品。
要开发出优秀的云计算产品,研发和测试非常关键。
ZStack非常重视测试,具有较强的测试实力。
这种优势体现在团队、方法、资源、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测试团队构成来看,ZStack在成立之初就邀请了Intel开源技术中心的核心团队加入。
如今,ZStack测试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Intel和IBM,并且拥有至少5年的测试经验。
经验。
在加入ZStack之前,大多数成员都深度涉足虚拟化、存储、网络、驱动等相关领域,这些领域构成了云计算的重要技术基础。
从人员比例上来说,ZStack基本保持了1:1甚至1:1.5的开发和测试比例,在创业公司中还是很高的。
在ZStack中,不仅测试人员做测试,开发人员也做测试。
与许多国外公司一样,ZStack要求所有开发人员在其代码中提交测试用例。
包含测试用例的代码提交后,将由自动化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只有全部测试通过后,才能将代码合并到主线中。
其次,ZStack的测试团队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全面覆盖了各种部署场景下各种功能的复杂组合测试。
完整的测试自动化覆盖范围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张鑫介绍,在UI的自动化测试方面,他们已经做了多个用例,涵盖了UI测试的基础知识,但还有一些非常深入的测试,比如涉及到产品组合和相对主观的部分,仍然需要进行测试。
手动完成。
测试。
在测试资源方面,在去年测试主机达到阶段的基础上,ZStack今年加大了硬件采购的投入。
目前,测试机房有6个机柜,并且还在扩建中。
此外,合作伙伴中的一些硬件厂商也主动将其设备放在ZStack测试中。
此外,ZStack还有一种非常重视测试的企业文化。
其测试人员投入大,素质高。
而且测试团队在公司里的话语权特别高。
当产品版本发布时,测试团队不说ok就不会通过。
他们知道最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不能因为要下订单就放弃或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混合云场景应用越深入,混合云就越是大势所趋,也是ZStack发力的重点。
张欣认为,混合云应该走场景化的道路,因为场景化可以清晰地告诉客户混合云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它与业务的结合点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价值,有效保护客户免受当前市场上没有的问题的影响。
混合云有哪些令人困惑的“噪音”?最初,ZStack实现的混合云场景主要是互联和容灾。
目前,ZStack混合云场景已升级为互联互通、统一管控、业务容灾、一键云迁移、安全防护、公有云增值服务六大场景。
在互联互通、灾备方面的应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变得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简单、更有效的互联服务,今年3月,ZStack与大河联合发布了云网一体化产品,实现了云计算平台与广域网的自助连接,实现了云计算平台与广域网的互联互通。
云平台与IDC、云平台与云平台之间。
一键网络操作、二级激活、按需使用、灵活计费等多项功能。
这样,用户就可以在ZStack产品UI上轻松自动建立、管理和监控专线,而无需联系运营商或联系他们了解专线事宜。
这给ZStack在为潜在客户做POC和现场演示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用户无需购买专线,即可通过SD-WAN盒子看到专线如何连接到混合云。
他们可以在决定是否购买之前查看申请结果。
自去年推出针对灾备场景的混合云后,ZStack已经帮助很多客户将部分服务和数据放在公有云上,并可以随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切换。
这也成为ZStack混合云最受欢迎的特性。
应用。
张欣表示,这方面的最新发展是,客户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细。
“过去,客户的要求是只需要备份和可恢复,但现在他们需要能够进行编排。
”他进一步解释道,“过去是备份虚拟机和磁盘,然后恢复虚拟机、磁盘和其中的数据。
现在,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备份云平台。
虚拟机的网络、IP、业务标签、集群必须在一起。
“备份,一旦出现问题,所有虚拟机、它们的网络、IP地址都必须恢复。
”客户灾备场景的混合云需求越来越细化。
结论?自主研发是ZStack技术品牌打造的核心因素。
张欣表示,ZStack从成立之初就决定坚持自主、安全、可控的技术路线,坚持核心代码自主研发,以优秀的自研架构为基础,以强大的测试团队为保障。
这就是ZStack云计算产品化背后的真正力量。
采访最后,张鑫总结道,ZStack产品功能会越来越丰富,产品化路径会越来越成熟,混合云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在接下来的企业级云计算市场,ZStack将继续打磨技术,做好产品,继续支持客户的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