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他们在纽约时代广场制作了智能眼镜巨屏广告。
当时距离谷歌眼镜发布已经过去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但谷歌眼镜还没有影响到普通人的线下生活。
在谷歌眼镜出现之前,智能眼镜是质朴且不为人所知的。
Eyetop VR总经理季冬霞表示,之前他们很“孤独”。
公众对智能眼镜的看法已经爆炸。
之前的是Google Glass的发布,最新的是三星推出的Gear VR(如果也算在这个范围的话),中间是Oculus Rift的DK1和DK2。
近两年来,Google Glass 显然已经被媒体和科技圈过度消费,而正处于 DK 阶段的 Oculus 也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在卖个好价钱之后)。
在姬冬霞看来,智能眼镜目前充其量只是处于“导入期”,还处于成长期的早期。
但以上并不意味着从事智能眼镜研发的企业表现不佳。
正如雷锋网在《智能眼镜白皮书》中提到的,国内智能眼镜厂商很大一部分具有军工、航天背景,其产品早已在行业内使用。
比如老吉他们从2008年到2014年做的就是以瞄准器为主的军事应用。
你不知道的智能眼镜 季冬霞告诉雷锋网,他从2000年开始关注可穿戴设备(当时叫可穿戴电脑)。
2008年,他在国内一家云南北方奥拉德光电公司担任CMO。
主要生产AMOLED微显示器的公司; 2014年,他们利用一些个人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认知度,成立了现在生产终端产品的公司AoLED。
视觉科技(eyetop VR的母公司)。
通常智能眼镜(无论VR和AR)可分为4部分:显示、光学、微电子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人机交互。
Google Glass使用LCOS微显示器(小于1英寸),而Oclulus DK2实际上使用约5英寸的手机屏幕(与Note 3相同的屏幕)。
季冬霞告诉我们,国内的智能眼镜大多采用LCD和LCOS屏幕。
与此类显示器相比,AMOLED微显示器最大的优点是尺寸小(0.5-1英寸)、重量轻、对比度高、画面细腻,并且超低功耗使其成为智能眼镜产品的最佳拍档。
第二部分是光学。
大多数智能眼镜使用传统的目镜光学器件。
Eyetop VR 使用医疗级光学器件进行飞行员模拟训练。
智能眼镜的很多技术已经从军用转向民用。
比如齐心一维的眼控技术最初是用在战斗机上,奥拉德的微显示器则用在军事瞄准镜和一些特种训练上。
至于为什么国内厂商的优势普遍集中在屏幕和光学研发上(软件和人机交互较弱),这个可以改天再详细讨论。
智能眼镜是一种显示器。
智能眼镜显然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终端。
在姬冬霞的理解中,手表可能会成为一个类似于手机的独立终端,手环必然是健康,而眼镜则是一种显示器。
他们的 Eyetop VR 现在专注于游戏和电影观看。
它通过无线连接与游戏机或PC连接,从而可以将内容直接投影在用户的眼前。
季冬霞告诉我们,Eyetop的另一款消费版眼镜从今年开始已经小批量发售,主要面向好奇的公司和3D爱好者。
理想情况下,这群人可以随时摘下眼镜,享受沉浸式的游戏和观影体验。
回过头来看,这要求设备更小、更轻,适合长期佩戴;它还需要足够的内容和自然的交互方式。
Eyetop VR更像是Oculus和Sony HMZ的类似产品。
三者中,Oculus的内容和交互外设明显更胜一筹,但工业设计、尺寸、重量却不敢恭维。
在智能眼镜方面,据说明年Google Glass和Oculus将发布消费者版本,Gear VR也将上市。
Eyetop VR也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推出。
据姬冬霞透露,配套的虚拟现实游戏将于明年7月在CJ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