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模块化+VR能否重振PC行业?虚拟现实重新定义“PC”可信吗?

时间:2024-05-22 10:41:05 科技赋能

1 为什么创新不足是伪命题? PC出货量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每天早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

这种下降趋势还将持续,市场研究机构IDC已经给出数据,2020年PC将下降7.3%。

看来无论PC厂商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种下降趋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手机厂商疯狂砸钱,VR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主流观点总是将PC市场的衰退归咎于创新不足。

那么索尼这个视创新为生命的厂商为何要出售PC业务呢?为何近些年缺乏创新的iPhone依然热销?因此,将PC市场的衰退简单归咎于缺乏创新显然是没有根据的。

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对于一台已经使用了两年的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你会想要更新哪一款呢?在我看来,你们根本没有把前者提上日程,但你们却渴望尝试后者,甚至是每一代人。

iPhone 更新需要花钱。

中国人花1元钱买iPhone早已是常事,但五年内很难愿意花1元钱买笔记本电脑。

读完本文你会发现,无论是价格还是创新都无法解释PC的衰落。

毕竟手机厂商的王牌——屏幕、轻薄、性能都和PC厂商基本一致。

那么,那到底是什么?本质上,有两个原因。

首先,PC不能带来身份和自我满足。

比如你更新了一款iPhone,难买、价格高的标签,再加上周围人羡慕的目光,就会大大提升你的身份。

一种自我满足感,如果你更新电脑,你根本不会有这种感觉。

如果创新有效,为什么索尼仍然销售 VAIO?这些都是号称黑科技的产品!另一方面,两年基本上是手机从体验上从巅峰走向下滑的时间点,但对于性能爆棚的PC来说,还可以再推迟3-5年。

PC设备如果使用两年,就会出现各种影响工作效率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更新肯定比手机快。

毕竟薪资比装B重要多了。

但是,业绩溢出只会越来越快,所以这个假设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仅靠PC本身的力量是很难力挽狂澜的,所以需要外部的支持。

那么最近流行的高模块化概念和VR设备,是否有可能成为PC行业复苏的催化剂呢? 2. 模块化和刺激更新之间有什么关系?模块化这个词有一种天然的科幻味道,所以每当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大家总会想到几十年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把这个术语限制在PC行业,最通俗的术语就是你面前的PC设备可以像乐高玩具一样随时插拔。

其实,这是非常熟悉的场景。

你手上的iPad Pro、Surface Book或者Matebook好像都有这个功能。

是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合一。

键盘和屏幕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Form,本质上这是一个模块化设备,但对应的块只有屏幕和键盘。

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些概念性的模块化产品,比如Bento Book,它使用智能手机作为触摸板,平板电脑作为键盘;富士通Lifebook,集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于一体,采用折叠方式。

三合一设备Dragonfly Futurefon和刚刚推出的ThinkPad X1 Tablet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随意添加模块。

当然,我们不是在讨论未来模块化产品会变成什么样,而是试图验证模块化的发展是否有可能加速大众PC设备的更新换代。

富士通Lifebook(图片来源:yankodesign) 这似乎是一个八极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深入思考,可能并非如此。

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大众不愿意频繁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心理状态。

整体框架,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是由于PC性能的溢出。

基本上只有5年这个时间点你才会感受到PC的后劲。

不足的是,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从购买新电脑到更新换代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用户不会抱怨,比如“显示分辨率不好,对隔壁王先生新买的笔记本电脑的显卡流口水,A面划痕很厉害等等”。

”可以说投诉的内容五花八门,但如果你说要换一个新的,他们就会惊讶地看着你。

为了这么小的问题去换一个新的不值得。

Bento Book由各种块组装而成(图片来源:paperblog)但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可以改变它。

情况会有所不同吗?从去年开始,iPad Pro和Surface Pro 4就一直明争暗斗。

相信大家一定都印象深刻。

很多人一直好奇,苹果为何推出大屏二合一,而依然是软件天下的微软为何却深耕硬件市场?今年年初,国内最具创新力的华为也凭借二合一设备Matebook进军PC市场。

如今PC硬件市场利润还剩下多少?我想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NO。

那么这些寡头企业是不是被沙子迷惑了,看不清方向了?显然不是,他们比任何人看得更透、理解得更透彻。

这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是让模块化理念通过二合一产品生根发芽,从而激发大众的更新欲望。

Surface Book 等二合一设备本质上是模块化产品(图片来源:gottabemobile)。

为什么模块化可以缩短公众的更新时间?我们以Surface book为研究对象。

鉴于其二合一的属性,Surface Book实际上是一个模块化产品。

其平板终端在CPU和GPU内部集成了核心显卡,键盘底座集成了强大的独立显卡,可以在平板脱离时实现所有PC功能。

您甚至可以在使用平板电脑时连接外部显示器进行工作。

不过,鉴于Surface book的高昂售价,抛开有钱任性的群体不谈,如果Surface book 2推出,在我看来,拥有第一代的人都不会选择更新。

不过,如果将屏幕模块或键盘模块单独出售,则价格合理,并且更新的机会会增加 50%。

当然,我只是以Surface book为例。

为什么我选择它?这是由于它的多重标签——轻薄、触控、二合一、模块化和性能。

这应该是移动PC未来的发展方向。

方向。

如果未来PC厂商根据整体采购计划提供批量采购解决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更新速度(图片来源:docugiare)。

ThinkPad X1平板电脑提供了各种扩展块,可以分阶段升级,没有不必要的麻烦。

消费者的抱怨往往仅限于某一点或几点,但如果整体不受影响,谁会做全面更新呢?但如果PC厂商有针对性地推出可更换模块,结果就会不同。

如果性能不够就买键盘块,如果视觉体验不好就更换屏幕块。

未来,您的智能手机甚至可以用作您的移动PC设备。

脑。

如果你想吃的话你会买一盒吗? (图片来源:联商网) 中国人的购物观念是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像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这样的大宗购物模式在中国并不流行。

你只能买一盒可乐。

你开玩笑吧,买那么多都是浪费。

所以当你看到隔壁的老王给他的笔记本电脑买了一张新显卡时,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换一张新的了。

拜托,你在开玩笑吗?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去购买某个区块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相信你会乖乖掏钱的。

这对 PC 制造商意味着什么? 5年可售出20万块,5年内有1万人更新产品。

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计算出这个简单的应用题。

3模块化向左 VR向右 PC产业能否繁荣?在笔者看来,模块化将是未来移动PC产业最显着的标志。

当然,模块化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

您需要选择需要更新的部分对应的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键盘。

不同的屏幕(普通边框、超窄边框)、不同的配置、不同的A面材质等等。

总之,这是自助餐,你可以选择你想吃的东西。

模块化激活了移动PC行业,而VR则是性能级PC市场的催化剂。

看过《三体》的读者一定在想王教授那个可以进入三体世界的装置,因为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其实从目前来看,它是一个虚拟现实设备,只不过现在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内容与王教授书中的设备相差甚远。

毕竟,让王教授进入三体世界的,是虚拟现实设备(图片来源:betanews) 虚拟现实设备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王教授设备的水平呢?在我看来,距离并不遥远。

应该是一年左右。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我的想象,因为Oculus、索尼和HTC将在今年首次让虚拟现实设备“商用”。

2019年将成为虚拟现实元年。

随着硬件和内容在消费市场的大规模投放,产业链开始全面加速。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年后将达到革命性的高度。

这并不难。

说到这里,我们首先应该看一下虚拟现实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轨迹。

在笔者看来,虚拟现实肯定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Oculus、Google Cardboard为代表的高性能版本。

简单版本(需要插入智能手机)与其他版本竞争;第二阶段:随着内容和技术的成熟,高性能版本占据主导地位;第三阶段:虚拟现实设备一体化,即VR设备拥有独立的处理芯片和GPU、系统、APP、屏幕。

没有高性能的PC,VR就无从谈起(图片来源:roadtovr) 看完本文,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每个阶段背后隐藏的共性?是的,就是它们都与PC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用户输入”,其次是“USB线将指令从Rift传输到计算机”。

这是由 Oculus Rift 主导的高性能虚拟现实耳机的前两项工作。

IDC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PC出货量下降10.4%,至2亿台。

这是PC的第一个冬天。

因此,各个PC厂商的老板们都迫切希望虚拟现实设备能够尽快推向市场。

毕竟,如今PC市场的问题在于,PC厂商还没有为消费者找到新的痛点,很多概念上的创新无法在短时间内落地。

然而,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迫使你做出改变。

显然,以 Oculus Rift 为首的虚拟现实现实设备的及时出现,必然会通过升级体验来解决用户对缺乏创新的抱怨。

毕竟控制器+游戏的模式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虽然全高清、4K屏幕和3D技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快感,但在虚拟现实普及之前,一切只能称得上是改变。

但虚拟现实设备无疑将把这提升到一个革命性的水平,因为它带来的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是难以比拟的,而且你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控制器。

当然,虚拟现实成为新的PC消费点,最高兴的自然是广大PC厂商。

4VR离线未来PC新定义 如果问“你认为虚拟现实设备最大的敌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相信90%以上的受访者都会说“眩晕”这个词,但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 但他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虚拟现实设备最大的敌人不是头晕而是无法无线。

Palmer Luckey表示:“体验虚拟现实,理论上来说,无线设备带来的沉浸感更好。

毕竟现实中,没有人会永远在头上绑一根电线。

不过,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依靠在无线传输上图像会明显延迟,由此带来的沉浸感损失和更严重的头晕问题会毁掉VR设备的体验。

”  谁愿意永远被拴在这根绳子上(图片来源:Technews)  公众在笔者看来,VR设备“下线”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当然,这并不是CEO的抱怨,而是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真实抱怨。

毕竟,消费者才是产品的最终归宿。

如果你只是停留在给行业注入革命基因而形成的自我崇拜的循环中,那么你的结局可能会像索尼一样,步履蹒跚,不再有那种看似的激情。

冲刺。

尤其是当“连接非常复杂,大大增加了站姿移动使用难度”的体验映入眼帘时,你就会意识到,虚拟现实设备和PC分道扬镳可能是迟早的事。

毕竟,无线的生活方式才是人们所追求的。

在这个无线充电越来越接近民用的时代,娱乐被线缆束缚显然是一种倒退。

面对如此多的布线,没有人会不心烦(图片来源:komputerswiat) 在上面的段落中,作者预测 VR 设备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以及第三阶段是VR设备下线后。

最高层次,其本质其实是PC+理念延伸的产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集成意味着VR设备拥有独立的处理芯片、GPU、系统、APP、屏幕。

这不是PC设备吗?谁说PC只能是键盘,前面有屏幕?最重要的是,英特尔为我们实现这种可能性提供了基础。

它是一个只有SD卡大小的微型PC平台——Edison,它集成了双核处理器、闪存颗粒、蓝牙模块、WIFI模块,并且能够运行Linux并完全运行程序。

英特尔推出Edison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抓住可穿戴和智能互联这两根救命稻草。

未来,离线虚拟现实将重新定义“PC”(图片来源:technews)英特尔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Edison芯片可能是整合虚拟现实的关键(图片来源:arduino)显然这一切都是虚拟现实设备它创造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因为Edison只有SD卡大小。

它只需要拥有一个类似SD卡的插槽,并开辟一条路径为模块化设备提供电源,就可以瞬间拥有PC的特性。

毕竟Edison集成了计算机的所有特性,包括电源设计、处理芯片、闪存颗粒、蓝牙/WiFi模块、支持Linux并允许多种操作系统运行复杂的高级应用程序,所以你只需要配备它有了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就足够了。

客观地说,似乎没有人比虚拟现实设备更适合了。

未来,具有计算能力的VR设备未来也将是宏观意义上的PC设备(图片来源:thegadgetflow)。

因此,目前PC市场的困境并不是所谓的衰退,而只是疫情爆发前的低潮。

而且,随着PC+概念的深入,未来PC的边界将会越来越广。

从手表到汽车,一切东西都可以打上 PC 标记。

对于感觉不到未来举步维艰的PC厂商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思维。

,用PC+的理念来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