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Siri助手在iPhone上诞生以来,很多朋友一定有过这样的傻经历:嘿,Siri,你住在哪里? Siri,你几岁了?你有男朋友吗?除了用手机聊天之外,成年用户还可以向 Siri 发出语音命令,以解决诸如寻找游览地点、更换电视频道或寻找方向等问题。
各种复杂的事情。
当然,满足了成年人的需求后,我们自然会想办法为未成年孩子打造一个贴近他们纯真的心灵的说话助手。
ToyTalk 推出多款 Siri 儿童玩具。
成立于2001年的ToyTalk就是这样一家初创公司,旨在打造结合人工智能Siri的儿童玩具。
它已经推出了几款流行的人机对话应用程序,例如Winston Show和Speaka。
Zoo,可以教孩子们在动物园场景中进行复杂的对话。
但现在该公司计划将其产品从屏幕上的“二维角色”扩展到孩子们可以拿在手里玩的实体玩具。
如今ToyTalk与美国知名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合作,推出首款能与儿童对话的芭比娃娃“HelloBarbie”。
它具有内置麦克风并支持 Wi-Fi 连接。
借助ToyTalk开发的智能语音系统,它不仅可以分析孩子的语言,还可以做出“合乎逻辑”的回复。
ToyTalk 首席执行官奥伦·雅各布 (Oren Jacob) 表示,“这款芭比娃娃有非常深刻的‘背景故事’,我们相信它足以与孩子们进行数小时的对话,而不会重复或无聊。
”智能玩具可能存在隐私泄露问题,就像物联网的必然性,例如连接互联网的恒温器或咖啡机。
“玩具互联网”的诞生也符合社会的需求,但私人信息的积累和数据的远程传输也让这些智能玩具充满了隐私泄露的危险。
北加州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技术总监妮可·A·奥泽尔对此提出质疑,“你可以想象,你家里有一个玩具,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你的一举一动。
到底记录了什么?数据将保存多长时间?是否会向他人公开并分享这些私密内容? ”这样的质疑加剧了关于“物联网双刃剑”的讨论,因为这种智能玩具有可能影响儿童想象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个性化定制可能会促进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乔治城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和实验:将一群处于幼儿阶段的婴幼儿分为两组;第一组孩子的玩具内置了可以定制的编程功能,比如。
因为它可以说出孩子的名字、喜欢的食物,甚至像孩子一样唱歌;第二组儿童玩具只能简单地称呼每个孩子为“Pal(伙伴)”,最后当两组孩子进行数学能力测试时;根据该实验的领导者、乔治城大学儿童数字媒体中心的说法,例如按照大小顺序放置不同直径的杯子,第一组的表现确实优于第二组。
主任Sandra L. Calvert表示:“这确实是目前用于促进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尖端技术。
“这些能够为孩子的问题提供即时、个性化答案的玩具通常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较大,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尤为重要。
奥伦雅各布表示,开发这款玩具的初衷就是为了开发这款玩具几年后,他七岁的女儿托比问他是否可以通过 Skype 与毛绒动物交谈。
当时,雅各布还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首席技术官,于是他询问了他的前皮克斯同事马丁·雷迪。
在讨论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后,两人决定创办ToyTalk公司,雅各布说,“当时我们在考虑是否可以开发一种玩具,当孩子们跟它说话时,它会是什么样子。
“为了开发这种能听懂儿童语言并能正常反应的智能语音系统,公司自主研发了口语处理平台——能够识别儿童的声音、语气、语调以及词语的真实含义。
。
目前的结果是,例如,当一个孩子对 Toy Talk 应用程序说“totesjelly”时,语言处理器会理解该短语实际上意味着“我完全嫉妒”。
此外,ToyTalk还开发了隐私计划,帮助家长监督孩子的个人信息。
1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想使用应用程序的对话通讯功能,必须获得家长的许可并通过电子邮件确认。
此外,孩子通过麦克风与应用程序交谈后,家长有权阅读孩子的谈话录音,并可以选择删除这些私人数据。
就在几周前,波士顿“无商业童年运动”向美泰提出建议,希望搁置“会说话的玩具”等项目的开发。
该组织表示,这种录音功能就像“窃听”,甚至可以用来窃取孩子们最秘密、最亲密的想法和感受。
该组织创始人苏珊·林恩表示,“如果孩子们在玩具中录音,他们就会被他人窃取和操纵,甚至可能在玩具中提出恶意建议。
”不过,美泰表示“产品足够安全和??私密”。
而且Hello Barbie的技术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证数据安全,不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人恶意窃取。
现在,ToyTalk 和美泰的高层领导意识到,Hello Barbie 必将吸引儿童权利倡导者和妇女权利活动人士的持续关注。
美泰消费者部门负责人迈克尔·肖尔(Michael Shore)表示,“所有参与该项目研发的员工都知道,这款语音智能玩具的内容必须经过精心挑选。
正是因为技术的巨大能力,我们需要对此事高度警惕。
”但除了涉及敏感隐私之外,Hello Barbie 还会起到引导孩子们沟通的作用,孩子们可以根据玩具来制定自己的对话。
但能否合理利用取决于开发者对内容的把控。
但话虽如此,当前社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正确对待儿童与虚拟智能设备的关系——即使这些智能设备只扮演“小父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