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缭绕,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站稳脚跟,没人必胜无疑”。
10月9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和CEO沈晖在威马汽车的家信中提到。
确实,转眼间,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
几乎所有领先的新造车厂商都完成了0-1阶段的成长。
但正如沈晖在威马家信中提到的那样,真正的“个人之战”才刚刚到来。
同时,这封来自威马汽车家族的特别信件的背后,有沈晖对百亿融资背后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理性分析。
更重要的是,他回应了市场上很多人对威马的质疑。
谣言。
“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学生们可能会闪过一个念头:‘公司会死吗?’”威马首席执行官沈晖在家信中提到。
对于“低调”的威马来说,这一年似乎是一个低谷。
与好友的高调上市相比,威马的攻势略显逊色,但直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诞生。
威马汽车宣布完成总额1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这不仅让让许久噤声的威马再次确认了自己的潜力,稳步推进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此次交易也让新造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融资路径。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和CEO沈晖|威马官方威玛尽管融资成功,但沈晖仍表达了对威马汽车还远没有被视为“安全上岸”的焦虑。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表示:“亿元融资后与其他厂商的下一轮竞争将是一场重要的战斗。
我们和特斯拉的差距还是全方位的,在技术、产品、营销、渠道上等等,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
”沈晖在《家书》中强调了对资本的尊重,本次百亿融资后,他将继续坚持精细化运营,“尊重投资者的每一分钱”,努力为沈晖创造更大的价值。
明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曾表示,“当造车新势力融资环境非常好的时候,很多企业一开始都会忽视现金流管理。
但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现金流管理。
这封家信表达了希望沈晖对公司成长的独特价值观,就是不烧钱,尊重投资者的每一分钱,迎难而上,打一场必胜的仗。
领先的新造车公司正面临新时代。
竞赛。
今年是国产特斯拉交付元年。
国内新造车厂商也摆脱了脆弱和不成熟的束缚,进入了“资格赛”阶段。
从PPT到5年销量相对稳定,勉强走出“生存期”的新车赢得了下一个主题“增长”,这是具备“自生能力”的基础。
“看来新造车厂商前期能吸引到的初始用户数量大概在1万左右。
”一位新造车厂商表示。
问题在于,在消耗了这些早期支持用户之后,新造车厂商开始触碰自己的边界。
即使有的车企依靠老车主的口碑,带来了超过50%的新车销量。
对于用户来说,突破这个边界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将是每一款新车持续销售的前提,表面上看,新车似乎在“猎杀”特斯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车也在被“猎杀”。
在威马的家信中,沈晖提到了9月份,是威马汽车的“收获月”。
信中提到,威马汽车联手高通、百度、紫光展锐、紫光展锐、新芯等合作伙伴发布了“IdeaL4”新技术战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基于L4场景的量产AVP自动泊车;汇聚各领域实力投资人,获得1亿元D轮融资,发布首款6座SUV车型; EX6 Plus 6座版;与苹果合作推出威马专属表盘等,强化行业影响力。
新四化战略布局,威马发布“理念L4”战略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共销售乘用车7000辆,同比下降45.4%。
其中,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传统燃油车销量压力剧增的背后将是更加激进的产品和价格策略。
这无疑会给中国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更大的阻力。
特斯拉实现国产化后,带来了通过价格撬动需求的策略。
这种疯狂增长的策略也考验着新造车厂商的产品节奏切换。
这就是沈晖所说的汽车行业的“肉搏战”阶段。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威马采用“直营为辅+加盟为主”的方式,推进“千城千店”战略。
在打造品牌的同时,还为千余种不同业态构建触点。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此基础上,威马将线下接触点与以往线上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相结合,打造出“线上+线下”的威马新零售体系。
对于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中一向低调的威马汽车来说,成为“强者”定位的压力更大,威马也更早开始“破圈”。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整,新技术、产品甚至企业战略都蓄势待发。
正如沈晖在家信中提到的,“有人评价这部电影《八佰》: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是一群不会退缩的人。
如果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斗,是一群人又如何?”如果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斗,一群不肯退却的人又如何呢?”这句话的背后,威马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一封家书表达了威马沉寂已久的心声,彰显了威马对行业未来的信心。
这样看似“平静”的湖水之下,似乎隐藏着一股“狂暴”的暗流。
新时代汽车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以威马为例的造车新势力显然不想成为追随者。
未来,当产品差距越来越小、个人竞争越来越激烈时,这一系列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竞争策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相持且长期的过程中,很难一举制胜敌人。
最终的胜者依然是“组合拳”,威马似乎已经做好了出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