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旷视召开“以算法开始,以价值成”年中媒体交流会,旷视联合创始人与CEO印奇,旷视·联合创始人与CTO唐文斌共同出席交流会,并与旷视的投资人、启明创投创始董事合伙人邝子平一起向媒体分享了旷视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CV+”技术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在场的朋友们。
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人工智能正处于“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能带来真正价值的AI将会被淘汰。
作为物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行业处于“深水区”的当下,AI如何找到一条更合适的前进道路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AI产业落地的三个关键印奇认为,引领AI产业走出深水区、实现产业真正落地的关键在于算法侧供给、价值闭环运行的完善并形成“四合一”组织格局。
目前,各行业对算法的需求仍然高度碎片化,行业应用对算法的需求大于算法供给能力。
目前,在算法训练和部署的过程中,部署仍然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但只能解决不到1%的算法供应需求。
印奇认为,“在算法供给端,目前AI企业做得还不够,解决算法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AI算法的交付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价值闭环是AI产业落地的最大挑战。
在产品层面,AI产品需要实现AI算法-系统集成-软件平台-软硬件融合的三层演进。
与其他行业相比,人工智能从0-1需要走更长的路。
成熟的AI产品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价值验证——MVP产品(最小可行产品)——大规模应用。
组织人才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
印奇认为,AI产业落地最合理的组织形态是“4合1”。
“4”是指每次进入AI+行业,都需要配备四种角色:CEO(产品经理)、CTO(产品开发)、CAIO(AI可行性)、CMO(行业洞察),而“1” ”指四角色一体。
人才的合理配比和组织文化的紧密融合是形成组织战斗力的关键。
只有高度聚焦旷视“1”的产业落地,才能快速打造“连接并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旷视1战略图旷视“1”战略源于聚焦——Brain++AI生产力平台提供算法大规模供给,个人、城市、供应链三大物联网持续聚焦和落地。
今年年初,旷视开放了其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Brain++。
其开放能力可有效缩短算法从需求到实现的时间80%,整体算法生产成本降低55%。
在个人物联网方面,光传感系统的价值是围绕人工智能闭环定义的。
旷视已经从面部识别到计算摄影再到软硬件集成。
目前,全球有10亿部手机正在使用旷视产品,为用户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
在城市物联网方面,聚焦城市大脑的价值闭环,旷视希望从超级应用向操作系统转型,有效打通交通、城市管理等行业应用之间的数据壁垒社区公园、公共建筑等街区空间应用,实现城市治理。
为居民带来双赢。
在北京,旷视参与了北京六大区的“城市大脑”、中国尊等项目的智慧建设,为智慧北京贡献力量。
在供应链物联网方面,聚焦供应链场景闭环价值,旷视从局部机器智能走向整个仓库的智能优化。
拥有基于河图的商业项目近百个,打造了全球“最灵活”的服装智能仓库。
今年下半年,旷视还将推出多款新型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物流装备,为物流场景提供高度智能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对“CV+”的技术见解“旷视做了很多视觉算法,但还有很多问题远没有解决。
”旷视唐文斌主题演讲唐文斌认为,计算机视觉在物体相关性、感知维度、感知精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的关键在于视觉算法的规模,目前已知的探索极限将是全面的、城市级的数字孪生。
在计算摄影层面,手机前置传感系统正在经历“超级进化”。
屏下摄像头、超级义眼等技术的探索迫切需要AI的支持。
传统的光感知系统彼此独立,但人工智能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重构“光感知”系统。
在视觉反馈控制层面,旷视正在使“眼睛、大脑、手、腿”等所有设备实现协作和协同优化。
通过场景的同构模拟,可以实现决策优化和效率提升。
旷视以深度学习为基础,以计算机视觉、计算摄影、视觉反馈控制为主要方向进行综合技术创新。
唐文斌将这张技术图谱定义为“CV+”。
这就是旷视“看到并释放世界价值”的过程,最终将支撑旷视目前的三大物联网业务板块。
旷视·印奇主题演讲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AI产业的落地将由现实需求驱动,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脚踏实地的技术信仰是价值实用主义,长远的价值实用主义是技术信仰。
印奇说:“新时代的公司只有具备实用主义者和领导者两种品质,才能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