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与华米科技联合研究:可穿戴设备可促进乳腺癌康复

时间:2024-05-20 01:51:31 科技赋能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华米科技(NYSE:HMI)联合研究成果:《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对 I-III 期乳腺癌术后患者身体成分影响》,发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上。

该研究依托智能可穿戴技术和健康云服务,对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有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改善身体成分、减少体脂,从而改善预后、降低患病风险复发、转移和死亡。

生存率的提高,让未来的人们不仅仅关注活得更长,更关注活得更好。

此前的研究表明,超重的人,尤其是肥胖的人,死亡风险较高。

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公斤/平方米,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7%。

本研究选择了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 I-III 期乳腺癌手术的患者。

对他们的饮食状况、身体成分和生活质量进行基线调查发现,虽然患者65%的BMI在正常范围内,但71.68%的患者体脂率超过30%,41.59%的患者骨骼肌质量超过30%。

相对较低。

低的。

该研究通过要求受试者佩戴配备健康云服务的智能手环,结合线上线下同步饮食和运动指导进行综合干预。

结果发现,实施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体重、BMI、脂肪量、体脂率、基础代谢率和内脏脂肪面积均显着下降。

其中,最明显的是内脏脂肪面积,平均值从基线研究时的91.01cm2下降至84.15cm2。

这些指标的显着下降表明患者身体成分和局部微环境的改善,这些改善可以降低患者疾病未来复发、转移和死亡的风险。

论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科主任郑英教授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癌症全面康复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增加,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用于个性化患者的康复治疗。

全球化的生活方式管理将逐渐成为趋势。

这种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以用于乳腺癌,还可以用于其他癌症,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早期肺癌等。

这些癌症大多数都能存活很长时间,而且它们的预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论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科主任郑英介绍,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干预研究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

参与研究的华米工作人员表示,传统的运动干预一般采用电话或采访时??的运动干预,运动强度普遍较高,有的患者无法忍受,所以选择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综合干预方式设备和健康云服务。

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有效覆盖更多患者。

研究团队还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针对生活方式干预、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开展全国多中心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