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猎豹移动CEO傅盛:互联网下一个认知红利是AI

时间:2024-05-20 01:07:41 科技赋能

6月7日,猎豹移动CEO傅盛发表了题为“《从互联网+到 AI+》”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互联网的下一个认知红利是AI。

深度学习本质上降低了技术门槛,所有应用都应该与人工智能结合。

与此同时,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

傅盛说,高考只是一张票,坐哪一舱并不重要。

以下为猎豹移动CEO傅盛演讲实录。

我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分享我这段时间的一些想法。

我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叫《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后来成为了认知三部曲。

我一直在想,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今天是高考。

前两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一个关于我和王小川高考的节目,因为我们正处于高考的两个极端。

小川没有参加高考,去了清华大学。

我参加了高考,考了中煤。

经济学院。

其实,高考只是一张票,坐哪个舱位并不重要。

当我第一次来北京时,我是北票家族的一员。

我清楚地记得我来这里时只带了1块钱。

我想参加研究生考试,拿到一个好的文凭,这样我就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住在地下室怎么办?北票人的经历我都经历过。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成为一家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当铃声响起时,我看着下面忙碌的交易员,我在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种情况? 。

想了半天,我觉得自己不是很聪明,也不是有很好的出身。

我刚刚抓住了互联网的趋势。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让我把自己放在非常低调的位置去面对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和新鲜的事物。

记得2000年,周鸿祎采访我的时候,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跟不上这种想法了; 2008年第一次见到雷军的时候,我总觉得他背后有一个光环。

但后来你又觉得你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

即使存在所谓的差距,本质上也是认知差距。

人们并不依靠本能和智力来主动与世界互动。

这种互动是非常肤浅的。

核心应该是去了解新的事物,用新的事物去思考你身上出现的思维模式。

当然,为了这个前提,你必须在几个州。

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状态,要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么不在乎。

这种无知的状态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态中,所以对于新的事物,要么看不起它,要么看不起它,不了解它,也不想了解它。

有些人会处于那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史蒂夫·乔布斯有句名言:“保持饥饿。

保持愚蠢。

”其实我认为,不断地清空自己,把自己当成不知道,像海绵一样吸收,才是一个人不断升级的关键。

互联网最大的核心是全人类的集思广益。

互联网发现世界是平的。

互联网就像在房间里进行头脑风暴。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以快速掌握某些信息和想法,从而大大缩短了认知差距。

我认为技能差距是有限的,而且技能差距是可以轻松学习的。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中国的教育,更偏向于技术教育。

发答卷,答对了就说明学得好。

但如果你抛开答卷、开放式命题、非技能命题,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解决。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困境。

所以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过去教育的缺陷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认知时间。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概念来看待未来的技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加速器。

我们自己想一想。

牛顿发现力学后,欧洲建造了战船,然后向世界各地侵略扩张。

数百年过去了。

现在AlphaGo出现了,它在对阵人类棋手的比赛中瞬间就被消灭了。

这种理解是互联网的巨大好处。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认知的差异,成长就是认知的升级。

看过我文章的人都应该知道我的曲折历程。

当我创业的时候,我是非常不幸的,或者说我是非常荣幸的。

我每天都被大炮轰炸。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勤奋和努力根本不是成功的关键,它们只是很基本的东西。

你所做的每一个函数,一周后,都会由你的对手做出,或者是更好的函数。

我当时真是泪流满面,想着有什么机会可以颠覆它。

那时,我第一次去美国,到了斯坦福,见到了美国的大学生。

我在想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有问题,所以当时我就觉得我们必须换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每天抱怨竞争对手、殴打自己。

所以我应该找一个不会被他们殴打的地方。

当我不断思考这条路时,我发现,第一,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任何国家、任何开发者都可以通过上传到App Store和Google Play来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

数十亿人接触过您的产品。

第二个发现是,事实证明中国的APP比美国的APP更好。

今天,大家都认为,苹果昨天在发布会上宣布iMessage可以边聊天边支付,是对微信的公然抄袭。

当时我就觉得中国的app比美国的app好。

正是这两个基石,让猎豹能够实现全球化。

我们部分放弃了中国市场,踏上了全球化的征程。

猎豹选择工具类产品作为切入点,近五年营收增长约20倍。

记得刚接手金山杀毒的时候,收入跌到了1亿多。

那个时候有多可怕呢?当时的一个竞争对手是瑞星,当年的营收在5亿左右。

但去年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瑞星要登陆新三板,赚7000万。

这是一种从付费到免费的方法。

当涨潮的时候,你会发现,窝翻了,蛋很难完成。

我们很幸运能够免费做到这一点并生存下来。

后来我们也开始内容全球化。

每次我谈到全球化,都会有人问我,中国和美国的用户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告诉大家,全世界的年轻人越来越相似,相似性越来越高于差异性。

所以我们投资了一个叫Musical.ly的小团队,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中最流行的音乐软件。

猎豹的轻游戏也风靡全球。

《钢琴块2》、《滚动的天空》等也位列全球游戏下载榜第一。

后来我们觉得这个可以持续地、定期地做。

一年前,我们在美国推出了 Live.me,这是我们的直播社交产品。

观看直播的美国民众呢?美国人民奖励你吗?我们坚信,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这样。

事实也证明了我们的观点。

Live.me目前位列美国Google Play社交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我们还收购了法国新闻产品 News Republic,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

如今,猎豹在全球拥有超过6亿月活跃用户,其中78.8%来自非中国海外地区,20-25%来自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

如果说互联网是最后的认知红利,那么下一个机会就是人工智能。

我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一种技术,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模型,因为这样的基础技术一旦出现,它往往不是解决某个问题,也绝对不是下围棋。

刚才艾瑞的一位同事也说了,本质上是要深入到各行各业。

当你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能发现很多可以和你结合的东西。

用一个词叫AI+。

我不认为纯粹的AI技术会变成什么样子,它一定要和产业结合起来。

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提高技术壁垒。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大公司做的。

但我认为它本质上降低了门槛,让很多公司参与其中。

比如深度学习,其核心神经网络算法本质上是向公众开放的。

它现在甚至是开源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

去年我去硅谷的时候,我看到硅谷有很多小团队,就三个人,他们会讨论如何利用AI来改善用户体验,如何与自己结合起来。

我觉得恐慌的是大公司,他们担心之前的积累是否有用。

还有一点是算法驱动变成了数据驱动。

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数据的大规模标注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数据。

如何利用好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深度学习应该和应用结合起来,每一个应用都应该是人工智能。

也许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机会。

而一旦你找到了这个机会,你与同行业相比将会有巨大而快速的效率提升。

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这样的事情,包括我们的海外新闻产品News Republic,它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推荐;我们的直播产品ive.me坚持绿色直播,对直播的审核特别严格,包括儿童,必须使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来审查色情内容,这样会提高效率。

猎豹还提出了新的愿景:让世界变得更聪明,这是连接我们这么多产品的核心,让世界变得更聪明一点。

过去我们最擅长的是制作应用程序。

我们今天要做的认知升级,就是把所有这些用户和应用变成我们整个人工智能数据的集合,来完善整个AI系统。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