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梁丰台,内容结合第十九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5G+VR主题论坛嘉宾分享的内容。
本次主题论坛由AR公司梁丰台主办,邀请中国联通、华为、广州天河公安局、暨南大学、兴康链等相关行业嘉宾分享观点。
5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而10月31日正式启动5G商用则让5G更加受到关注。
5G商用并进入快车道。
从全球来看,5G的商用部署速度也超出了预期。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已有30多家运营商宣布5G商用,40多家终端厂商宣布正在研发或已经发布5G终端产品。
目前,市场上已有90款5G终端型号。
5G商用首先会给智能手机带来改变。
据市场研究公司IHS预测,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每年将超过2亿部。
但众所周知,5G“改变社会”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它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渗透到各个实体行业,构建数字经济关键基础设施,赋能千行万业,促进社会生活和生产。
方式的改变才是5G商用的真正问题。
华为无线等进行的一项调查。
那么现在,5G如何影响AR,两者结合有哪些实际应用场景呢? AR云化已成趋势,5G将加强行业赋能。
马志斌,华为刚需专家;高算力云渲染、低时延编码以及光纤和5G双千兆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能力得到保障支持。
在终端、内容、网络的发展趋势中,云化已成为必然,5G在其中扮演着突出的角色。
面向未来的运营商云与5G融合应用模式,创造了新的业务、催生了新的架构。
中国联通研究院表示,首先,5G可以显着提升AR传输数据容量:5G网络可以提供包括高频毫米波和多频谱能力的MIMO技术,可以为人为集中的区域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容量。
在原生AR体验方面,当基于3D图形在实时三维场景中叠加虚拟信息时,5G大宽带的作用体现在提高3D模型等多媒体内容的实时加载速度。
无需提前下载到本地,需要时可以直接从云端加载。
,减轻终端设备的计算负担。
在快速移动的场景下,5G使得稳定的毫秒级实时数据同步成为可能,保证AR终端的流畅。
借助5G的低延迟和云服务器的强大性能,可以将渲染任务放在服务器上,然后以视频流的形式传回本地AR设备,从而实现高质量的3D渲染移动端获取。
,让搭载移动芯片的AR设备展现出一流的图像质量,极大提升用户的真实感体验。
“运动到成像延迟”可以达到 20 毫秒的合格线。
对于时延要求比较高的AR计算,例如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可以利用5G边缘计算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将处理逻辑下沉到网络边缘,边缘节点它可以快速比对大量数据,完成场景初始化、闭环检测等任务,并将计算结果快速交付给用户。
优化计算能力还将直接改善AR设备的形状和重量。
随着AR内容走向云端,其所需的大量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功能都可以借助“5G+MEC”支持的云端进行处理。
在优化产品的同时,我们可以突破当前AR应用场景的限制,拓展业务空间。
5G+AR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哪些?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提交的项目中,多涉及AR/VR,包括Cloud VR、VR新生儿探视、VR直播、XR云教育、工厂端边云等智能应用项目AR智能装配运维、AR巡检、AR远程指导、AR警务验证等项目最终获奖,涵盖工业、医疗、公共安全、教育、娱乐等领域。
“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5G)推进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协办。
运营商、华为、中兴产业链公司等全国各地各类大型企业机构和代表性创新企业都热衷参与,基本反映了当前5G+AR的核心行业应用方向和场景。
在工业领域,AGV小车、叉车、机器人、AR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开始“联网”,灵活稳定、大带宽、广连接的5G网络覆盖成为趋势。
反过来,“5G工厂”也延伸出了各种智能化场景。
以方快锅炉部署的AR远程协作为例,当一线巡检人员遇到问题时,可以佩戴AR智能眼镜联系远程售后专家,进行第一人称视角的音视频交流。
同时还可以在实时视频画面中进行实时标注、定格标注、文件传输等,辅助一线人员在接受指导的同时解放双手操作设备解决问题??。
5G网络保证视频、注释、文件实时流畅传输,增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中国移动和梁丰泰正在推动该场景的商用。
海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工厂内,以5G+MEC为网络基础设施,以机器视觉、工业AR为上层应用,形成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
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本地计算和数据处理,满足生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该解决方案由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海尔集团DTS、中国移动、华为、梁丰泰、杭州汇旭联合完成。
目前正在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中德冰箱等互联工厂、天津洗衣机智慧园区推广实施。
此外,员工培训、仓储物流、装配指导、巡检维护等也是目前5G AR覆盖的重点场景。
中国联通分享了国内某发动机制造集团的智能化发展规划,包括装配培训、工艺培训、质量检验等公司内部AR仿真智能工厂系统建设。
项目实施阶段,预计AR技术可降低误操作率70%,效率提高40%,故障解决率提高76%,质检效率提高30%。
在医疗领域,今年9月,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全国30多家医院、三大运营商和华为启动了基于5G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和制定工作,5G+医疗正在正在逐步推出。
星康链健康科技黄邦宇认为,5G+AR将改变远程医疗(急救、手术、会诊)、家庭健康管理、基层医学教育、上门服务等场景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方式。
上门救援。
在中国电信、华为、梁丰等合作的上海岳阳医院“5G AR远程诊疗”中,基于5G、AR智能眼镜和AR通讯协作系统,患者的病史数据、X光片等,可以实时查看CT/MRI图像。
送往上海岳阳医院会诊中心。
初步诊断后,现场专家在PAD上实时标注检查穴位、进针部位等治疗方法,提示关注细节,并为浠水县中医院佩戴AR智能眼镜的医生提供辅助。
贵州省完成诊疗工作。
目前,已完成超声引导下的“肩关节注射”、“坐式膝关节调整”等多项远程诊疗。
在另一个应用案例中,患者在线预约医疗服务,护士佩戴梁丰台AR终端,自动记录护理流程,规范管理,并同步回现场,在需要时获得医生的支持。
在AR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服务保障方面,5G网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多终端联动上,比如在警务场景中。
AR可以作为移动设备辅助人员核验、车牌核验,同时可以与智慧中心实时联动,进行实时调度和控制。
广州天河公安局整合无人机核心传感器信息和监控画面信息,建立AR空地协同视觉调度系统,将数据采集和警务行动实时链接。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副中队长林川表示,执行任务过程中,指挥调度中心标注了叠加目标、警员、建筑物、公交车站等信息和无人机屏幕。
它还支持在屏幕上实时显示。
标记规划航线,将无人机信息与前线警务信息、指挥后台信息叠加,并与三方共享,实现实时扁平化指挥调度。
该系统还可以用于寻找黑飞无人机,确认任务执行进度和安排等。
例如,在今年广州天河区的登革热防治工作中,对无人机飞过的区域和屋顶进行实时标记和查看背景中标注了需要处理的建筑物积水,引导一线人员工作,避免了“城中村”区域无人机视角图像雷同,难以确认位置的问题。
以智慧中心和一线人员协作为核心的5G AR系统也应用于城市服务保障,如杭州燃气集团的城市供热系统;基础设施运维,如“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5G网络保障等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5G应用大多涉及复杂的环节,需要多方参与AR的作用是关键场景之一,比如公共安全应用系统,新系统的建设者可能包括运营商、华为、中兴等通讯设施提供商,提供商包括梁丰台、大疆等应用终端提供商,或者面部识别。
算法提供商、软件系统提供商等目前,5G AR应用正在从典型场景的单点实验过渡到类似场景的大规模复制。
随着5G基站部署的加速,这一进程也有望加快。
不难看出5G AR商业应用的问题和前景。
5G AR应用仍局限于细分场景,并未达到预期。
挑战也很明显: 5G:5G标准正在分阶段制定。
现在的5G并不是人们常说的5G。
低时延、宽连接的实现需要时间;对于AR场景,内容流量和计算资源的成本可能会更加突出。
AR方面:设备的重量和佩戴体验需要持续改进;光波导等更适合的显示技术量产能力仍不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教授邢亮提到,目前AR移动应用的现状是科技公司独角戏,受众拓展、广告公司价值认可、网络问题、产业链协同等仍然制约着商业市场的普及。
至于以AR眼镜为代表的新终端AR,生态链问题仍需继续。
但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自5G商用以来,5G AR的应用场景也变得多元化、垂直化、深入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更加深入。
梁丰台从2018年开始参与5G相关应用,如今“捆绑5G”进入实体行业已成为常态。
5G AR的市场空间也显而易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曾表示,预计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2%。
高通最新研究结果预测,到2020年5G将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
这一更新的数字比2018年的预测增加了1万亿美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日前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表示:我们知道,2016年发布的4G标准仍在不断优化和完善;第一个场景的5G标准才出现一年多,所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不要着急。
如今的5G、5G+AR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
彼岸已在眼前,脚下有黑石等着刺你。
关键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