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将“旭日3”安装到科沃斯,地平线将成为机器人时代的底层计算平台

时间:2024-05-19 16:29:10 科技赋能

“真正的机器人需要不断提升智能能力,与之相匹配的是具有强大神经网络算法和加速能力的芯片。

”科沃斯CEO钱程表示。

近日,科沃斯发布了一款新型扫拖机器人——地宝X1家族,业内人士评价其开启了扫拖机器人3.0时代。

这款新品的一大亮点在于,它采用了地平线旭日3芯片,这是业界首款搭载专用人工智能处理器的扫拖机器人。

据预测,今年全球家庭地板清洁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台,其中扫地机器人将达到1亿台。

科沃斯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市场扫地机器人的领导者。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科沃斯机器人在芯片的选型上也发出了信号:家庭机器人对芯片的要求正在大幅提升。

同时,这是AI芯片提供商“地平线”继智能驾驶场景大规模量产之后,以“赋能机器”为使命,在大垂直领域完成的又一次大规模落地。

扫地机器人是AIoT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终端产品之一。

它代表了AIoT领域最前沿的应用,也是技术最复杂的应用场景。

得到这样大客户的认可,也意味着地平线的解决方案已经达到了行业的顶尖水平。

对此,地平线AIoT产品线总经理王聪表示,“我们希望成为机器人底层技术平台的赋能者,我们在低速机器人和家庭领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业务成果”我们正在朝着我们的使命和愿景迈出又一个重要的一步。

从功能上看,科沃斯DEEBOT X1可以自动完成整个过程:清洁扫地、倾倒灰尘、弄湿抹布、拖地、再次清洗拖把和拧干拖把6个步骤。

Rising Sun 3芯片让Deebot进入机器人新时代。

Deebot X1的物体识别类型从5种拓展到15种,具备高度识别、光流速度、景深测距、可行驶区域感知等能力,实现从物体识别到空间感知的转变,人工智能处理速度提升高达%,并且可持续OTA升级迭代,是真正能不断进化、随用随变的智能机器人。

据悉,地宝X1在算法能力、算力方面都取得了指数级的提升。

这背后,依赖于集成了强大网络算法和加速能力的芯片。

地宝X1搭载的“旭日3”芯片算力已达到自动驾驶水平。

算力达到5Tops,是目前低功耗端侧推理芯片中最强的真实算力表现。

除了前面介绍的性能改进外,它还可以感知物体的三维信息,并对家庭路面进行语义区域分割。

地平线旭日3芯片“旭日3”可以很好地应对德宝X1的各种技术要求。

王聪也深刻理解市场对芯片的复杂要求。

既要实现高算力,又要保证低功耗,这对芯片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Horizo??n如何通过技术克服这些挑战? “这就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王聪表示,地平线在设计芯片的过程中,一些负责算法的人会提前研究学术界正在做或将突破哪些算法;然后,Horizo??n将提供所需的算法。

芯片中添加了神经网络等操作硬件。

这使得芯片能够更好地适配相关算法,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兼具。

“强辅助”智能驾驶 事实上,地平线可能是满足科沃斯全球尤其是国内要求的最佳人选。

目前,全球仅有3家公司实现了智能驾驶芯片的车规级预装量产——英特尔的Mobileye、英伟达和地平线。

地平线于2016年成功流片并量产国内首款边缘人工智能芯片,随后又陆续推出征程、旭日系列AI芯片,并在智能汽车领域实现规模量产。

据悉,征程系列芯片已搭载在长安UNI-T、丽丽ONE、长城哈弗H9等数十款车型上,覆盖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厂。

据地平线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已超过50万片。

在智能驾驶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量产经验,也为地平线开拓AIoT终端场景奠定了关键基础。

对于AI芯片在智能汽车场景或者AIoT场景的应用,王聪认为,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就相当于路上的大型机器人。

它们是目前最复杂、对计算能力要求最高的机器人。

事实上,它和扫地机、割草机等低速机器人之间的很多底层技术是相同的。

他解释说:“事实上,机器人的核心解决了几个问题。

一是从A点到B点的感知决策;另一个是机器人与人的人机交互问题,需要一定的决策控制。

事实上,两者的底层概念和技术栈基本相同。

我们只是在两个方向做事。

当然,两个方向之间会存在一些业务差异,但本质上,技术是相同的,我们的愿景也是相同的。

从这一点来看,科沃斯与地平线的结合也意味着扫地机器人乃至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竞争。

更精准的数据测量能力和AI理解能力无疑将推动整个家庭服务机器人从环境识别到环境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升级。

从长远来看,对于竞争本来就激烈的家电行业来说,技术领先带来的用户口碑和体验的提升或许能够打开一个更大的缺口。

地平线的“机器人时代”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表示,从创业第一天起,地平线就一直在努力成为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将深度神经网络放在芯片中,芯片是机器人的大脑芯片。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设备的联网并不能等同于智能化,它只是智能化的开始。

真正的智能化是让每一辆车、每一个电器都具备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的能力。

”和决策控制。

”余凯凯希望打造一个通用的“大脑”,让任何普通设备只要搭载地平线的AI系统和芯片,都可以成为新的AI物种。

“成立五六年来,地平线一直朝着为机器赋能的使命发展。

”王聪回忆道,“2016年我们看到了智能终端的下一个时代,应该是机器人作为硬件产品的时代。

”“我们希望在这个时代到来时成为底层技术平台。

”他们不会只为自己设计芯片- 驾驶汽车,还为所有未来的机器人设计专用的大脑芯片,从PC到移动,他们押注的下一个智能终端是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在内的泛机器人。

首款量产芯片,地平线已逐渐证明自己,2019年,地平线也正式提出“汽车+AIoT”双飞轮战略,据悉,地平线将作为车企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

智能汽车,赋能车企智能化;在AIoT领域,将打造一个非常立体的开放生态,在整个战略布局上,除了科沃斯之外,地平线也已经在动态调整。

在AIoT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施成果。

其推出的旭日系列芯片已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大屏、智能家居、商用车主动安全等领域实现规模量产。

其客户包括小米、TCL、锐明科技等行业领先企业。

“我们率先聚焦人工智能真正有需求的领域,比如机器人、智慧屏、会议屏等场景。

“于凯最初的想法是让每一辆汽车、每一个电器都具备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决策控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王聪认为,这些的部分原因是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地平线在机器人领域始终保持开放、灵活、实用的商业模式,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高性能的边缘AI芯片、丰富的算法IP和开放的综合工具链。

未来,为了冲击更大的机器人市场,地平线将为开发者提供完整的机器人底层计算平台,并通过完整的课程培训体系、开发文档、而线上线下的开发者交流活动现在来看,无论对于任何智能产品来说,最终决定其智能化程度的都是最底层的智能芯片——相当于“数字引擎”。

但地平线刚成立时,AI芯片是一项不受投资者青睐的“慢生意”,缺乏快速爆发的“性感”。

如今,这个需要极大耐心的行业正在迎来巅峰时刻。

地平线在智能驾驶、AIoT领域的大规模商用也及时为行业注入了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