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CoEVO同步先行

时间:2024-05-19 16:12:20 科技赋能

2023未来汽车先锋大会:CoEVO同步推进 2020年6月16日,(第二十七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以下简称“车展”)如期开幕在深圳。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率达60%的城市,它拥抱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尖端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每年的“标志性”峰会——“未来汽车先锋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车展开幕当天同步举行16号。

丁荣军、孙逢春、李克强、于飞四位院士与智库专家董阳对话;余承东、段建军、管鸣宇等众多“先锋”企业家领导人分享了深刻的见解和见解;斑马网、壁虎科技等来自出行科技领军企业的智能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展示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和最热门的行业趋势,为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呈现一场“思想盛宴”湾区车展。

巅峰对话,立体专业碰撞,探讨未来汽车的“原动力”。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CoEVO同步第一”。

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指导,深圳市联合车展管理有限公司、国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香港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组建。

会议开幕视频《百年变迁,智行未来》后,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人民政府、前海管理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管理区分别携手腾讯云计算(北京)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署了一系列智能网联项目实施协议。

不仅如此,坪山区人民政府与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还在10余位嘉宾和观众的见证下签约落户。

这家以滑板底盘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商用车“汽车科技”公司落地坪山,标志着深圳汽车产业又增添了一支新的尖端力量。

在丁荣军院士、吴峰院士、孙逢春院士、夏长良院士、李克强院士等院士的指导下,来自比亚迪、中国汽车研究院(深圳)、中国联通、华为、腾讯、速腾等13家成立单位的专家历时半年时间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孙超也在会上正式宣布了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参与。

报告共页数、5章、4万余字。

重点展示深圳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

目的是全面反映深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系统围绕电子电气系统、传感器、通信系统、自动驾驶、整车制造等16个重点领域,系统梳理了百余条产业链环节和数百家主要企业的经营情况,并进行了科学分析深圳的工业基础。

,思考和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市场突破点。

也为深圳汽车产业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提供动态、持续、精准的指导和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首席科学家丁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院长孙逢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清华大学教授、智能绿色汽车与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深圳)等四位行业领袖也出席了本次大会,随后主持了特邀嘉宾德在厚资本董事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阳与院士们就“问情况”进行了对话。

”。

对话会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开发及商业化应用及场景,就人车路云协同、通用大模型、生成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打破界限、融合协同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随着全球应对碳排放达峰的不断升级,绿色出行理念逐渐从交通运输行业向延伸行业蔓延。

2018年,新能源+智能网联被列入深圳20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之都”,启动了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1亿元的目标。

智能化、信息化需求加速打破产业边界,链接出行产业上下游,重构“新四化”背景下的价值链,成为交通技术变革的重要加速点。

“以电动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汽车技术革命,让汽车产业从夕阳产业重回朝阳产业,也让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变革快速拉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下半年的唯一门票,那么智能网联就是新的制高点。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霞在车展开幕致辞中表示,与电动化相比,智能网联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他进一步补充道:“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加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潜力,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

”深圳在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洪波分享了一组数据:深圳汽车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0.1%,全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率达到。

链接深圳科技企业,激发创新,深圳将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从产运销三端抓起,推动产运贸联动,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格局。

做好外贸外资“五外联”、外包、外经、外智的结合,是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级汽车城的下一步重要举措。

2019年,深圳将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深圳市市长覃伟忠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水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作为一年一度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标志性活动,本次大会是一次激起舆论的“智库峰会”。

交流趋势,为行业前沿技术产品提供重要的展示和推广平台。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万辆,我国汽车工业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中首次走在了前面,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

孙逢春院士表示,在智能革命中,中国已进入电气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2.0时代。

AI的崛起是否会再次迎来智能驾驶的革命? 2019年12月,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以压倒性的人气进入公众视野。

基于AI大模型的扩展开发和应用的讨论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短短半年时间,已经进行了四次大讨论。

版本迭代,交互变革悄然来临。

汽车行业一直是人工智能和交互技术商业化的重要阵地。

随着Web 3.0定义的逐步延伸,AI大模型和信息交互算法处理将为智能网联汽车带来哪些变化?本次会议将重点关注这一趋势。

举行了专题论坛讨论。

李克强院士认为,大型AI模型在处理文本、获取和处理数据、建立场景训练和迭代方面的优势将加速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的智能化。

目前,大型车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后续融合仍需基于云平台,推动深场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人工智能将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华为董事总经理、终端BG首席执行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认为,智能驾驶是一项可以让驾驶变得更智能的技术。

更安全、更舒适。

随着大型AI模型的迭代应用,这种体验将会越来越增强。

余承东表示,华为汽车旨在打造目前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双重天花板。

在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中,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70%以上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早在今年4月,华为研发的HUAWEI ADS 2.0高端智能驾驶系统首款车型AITO M5智能驾驶版正式上市。

被称为“L2。

新的、更好的版本很快就会发布。

余承东预测,相信我国很快就会看到智能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华为也将进行后续研发尽快出台L3级自动驾驶标准,敬请期待新能源“内卷化”或成新常态,智能网联将成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高点。

澳门大湾区车展取得历史性成绩,共预订及销售4.1万辆,成交总额突破亿元。

2017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6.1%,突破15%临界点。

新技术扩散曲线上的点,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扩张将继续加速,用户群体也将从尝鲜者转向主流消费者。

人群发生变化,即用户需求也会从价格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

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新能源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行业“内卷化”氛围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而蔓延。

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将持续拥抱电动化革命,将在中国市场提供全电动化产品。

条件允许。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和传统汽车制造的代表,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注重研发的持续投入。

自2016年普罗米修斯项目开启梅赛德斯-奔驰的自动驾驶之旅以来,37年来持续投入研发。

尤其是基于中国不断提升的电气化、数字化前沿,本土组建的研发团队的创新成果将用于全球车型。

赋权。

段建军表示,年内将共推出6款新能源产品。

除了对安全、豪华、客户和责任的坚持之外,创新求变的企业精神始终不变,以人为本的科技价值观始终不变,尤其是梅赛德斯-奔驰对我们坚定的承诺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没有改变。

放眼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屡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渗透率约为13.9%。

仅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45.7万辆。

实现同比1.6倍增长,电动化+智能化双轨发展即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突破世界的重要机遇。

“2020年到2020年,在中国市场,我们可能会看到百年汽车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全行业结构性调整。

”麦肯锡中国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分享了麦肯锡的长期观察和预测。

中国汽车市场研究。

预测性结论。

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企业乘用车市场份额将接近60%。

同时,出口量将继续加速,预计将达到1万台。

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将成为未来三年的“新常态”。

如何盈利经营,避免市场快速增长导致的行业“内卷化”,增产不增收。

对于这个话题,与会嘉宾的观点出奇的一致。

中国汽车产业“强强联手”推动核心技术共享,国投汽车团队负责人翟军表示,资本非常愿意牵头参与这场产业整合,帮助融合和孵化基于智能网联的新技术创新和电气化变革;针对汽车产业制造业的“卡脖子”,推动制造业快速升级的传统核心技术将成为其下一步投资重点。

全面升级,助力打造智能网联创新应用示范高地“Stack-up全栈赋能者: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汽车创新融合先锋对话”会议的成功举办,引发全网媒体热议。

参与报道,会议整体曝光量破亿,行业观点影响力广泛,年会在举办水准、专业度、参与媒体和嘉宾数量等方面全面升级。

讨论中聚焦行业前沿趋势,聚焦热点痛点,来自相关官、产、学、研、企等各方的“先锋”将进行专业、客观、深入的分享。

不同视角的观点和想法,洞察潜在趋势,赋能产业生态聚集。

引领和推动未来汽车和出行产业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