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AR厂商INAIR针对移动轻办公需求,推出了业界首款办公AR眼镜——INAIR Pro,为用户提供便携大屏、多屏协同的完整生态系统,旨在满足未来办公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全球VR市场逐渐饱和,AR市场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IDC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AR增强现实产品出货量预计将达到30万台,同比增长约11%,2018-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
这一趋势表明AR产品未来将会快速发展并获得更多的市场渗透率。
据36氪了解,INAIR团队成立于2016年,由真智创投共同创建并深度孵化,形成了一支在XR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团队。
联合创始人和CEO黄海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近十年的XR生产和研究经验。
他告诉36氪,“随着技术的发展,AR眼镜将逐渐被消费者接受。
行业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定制。
XR产品的硬件、软件和服务。
对用户场景的深入理解以及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将成为XR产品的竞争壁垒。
“INAIR Pro主打‘轻办公’的使用场景,对产品硬件做了很多优化,方便用户长时间佩戴。
黄海告诉36氪,“一款AR产品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让用户佩戴舒适,方便携带,为了让颈环主机能够更好的贴合颈部,我们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优化产品的重量平衡,另外,还有颈部的调节。
环形曲线以及异形极板和异形电池的设计也是我们早期投入的重点。
“在便携性方面,INAIR Pro提出了“把电脑放进眼镜盒里”的概念。
以便携、轻便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此前,以色列公司Sightful推出了一款AR办公电脑Spacetop,依托AR眼镜带来的大屏生态,为办公场景提供便利。
它用眼镜取代了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但主机尺寸仍然与笔记本电脑相似。
,在便携性方面稍逊一筹。
INAIR Pro通过“颈环主机+眼镜”方案实现便携大屏,让您随时办公。
颈环基本实现了无感佩戴,替代了外接电脑屏幕投影。
该眼镜重量仅为80克,与普通太阳镜相似。
只需带上眼镜盒,即刻出差。
很多AR眼镜产品除了在硬件设计上实现舒适、便携、轻便之外,还在硬件性能上展开竞争。
INAIR Pro搭载高通骁龙8核处理器和8G存储,能够提供更好的多线程计算能力,同时实现流畅无卡顿的性能体验。
至于屏幕方面,它采用了Micro oled显示屏,光学方案采用了目前最成熟的水盆,配合51°大FOV,可以让用户在眼镜中看到6米等效图像。
“除了在硬件上做到极致之外,AR产品的核心是针对用户的使用场景,在系统和软件层面进行场景优化。
”黄海提到,“眼镜的操作系统决定了用户在眼镜中的体验。
”INAIR Pro支持用户打开多个应用程序,并根据视频和文档自适应窗口大小。
并且基于眼镜独特的交互习惯,用户可以通过“头部动作”切换窗口,将手机变成控制器,实现便捷的文字输入和鼠标点击功能。
整体交互体验比较完整,适合观看视频、阅读文档、参加会议和打字等轻办公的需求。
当用户在高铁或者飞机上时,只需要蓝牙键盘+手机控制光标的组合,就可以在座位上完成大部分工作,比如编码、PPT制作、内容编写、轻量级视频编辑等。
也可以在办公桌、沙发等场景中实现。
在这些固定场景中,用户还可以选择直接连接PC,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定制化的多屏联动显示。
未来的XR眼镜将成为AI能力的最佳载体之一。
INAIR Pro深度融合AI能力。
百度文心一言还集成到眼镜系统中,让用户在工作时使用AI辅助来提高效率。
黄海表示,“我们会聚焦办公场景,希望通过更多的AI能力来提升办公生态的体验。
公司也会在AR眼镜的操作系统和交互体验上进一步差异化和创新。
”关于下一步在产品迭代方面,INAIR计划加强与大模型AI的融合,通过更多的AI能力提升办公场景的生态体验。
同时,INAIR首款产品将主要聚焦B端市场,希望在标准硬件与企业效率工具的结合上实现更多突破。
“我们的底层逻辑和不断迭代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黄海表示,“也许INAIR Pro的产品形态距离AR办公的最终形态还很遥远,但我们相信只要聚焦用户需求,接下来的软硬件迭代就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目前Micro oled技术+birdbath光学解决方案已经能够让AR眼镜变得相对轻薄,虽然在生产力方面短期内可能无法取代传统PC或工作站,但可以通过光来替代平板等办公设备,让用户在出差等场景下提高工作效率 据了解,INAIR Pro目前在京东有售,售价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