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我们在阿里云上修复了亚运“首枚金牌”

时间:2024-05-19 16:05:30 科技赋能

作者|幸芙编辑|每个北方人家里都可能有一些尘封的老照片。

岁月流逝,照片中的人和物都变得模糊,色彩也逐渐褪色。

但它记录了人们过去的珍贵时刻,承载着重要的情感和记忆。

能否将这些照片弄得清晰、全彩?帮助人们更好地还原过去、保留记忆?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使这一愿景成为可能。

半年前,设计师Nenly开始学习AI绘画。

现为Up主,在哔哩哔哩分享AIGC技术。

他制作了人工智能绘画入门教程,浏览量近千万。

他目前正在使用人工智能。

科技修复了一组老照片。

值此第十九届亚运会在中国杭州举办之际,亚奥理事会官方档案馆与阿里云联合举办了亚运史上首个人工智能修复特展。

他们修复的老照片来自49年前,是中国运动员参加德黑兰第七届亚运会的历史照片。

这些老照片大多是黑白的,不太清晰,但却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亚运会。

那一年,参赛队员获得32枚金牌,奖牌总数位居当年队伍第三位。

通过阿里云推出的AI修复活动,包括Nenly在内的很多人参与了修复。

比如,他们修复了中国第一位亚运金牌获得者苏志波的照片——苏志波当时只有25岁。

这一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当看到人工智能恢复的照片时,情绪极其稳定的射手运动员嘴唇微微颤抖,眼圈泛红。

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徐海峰)广为人知。

项目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记住中国第一位亚运金牌获得者。

苏志波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纪录片《首金》。

这让Nenly意识到,他们修复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运动员的青春。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很感动。

一个细节是,当年第一天参赛的苏志波未能出席前一天的开幕式。

看到人工智能恢复的所有照片后,苏志博询问是否可以再次展示开幕式照片。

他兴奋地站起来,站在屏幕前的中国代表团之中,仿佛又“参加”了当年的开幕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本身的应用和价值,也感受到了科技的人性和温暖。

这也是阿里云与众不同的地方。

Nenly还在网上发布了他的修复教程,希望吸引更多人参与——难能可贵的是,国家叙事和个人叙事也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下是Nenly对于修复老照片的说法: 01 最新的AI技术让修复老照片成为可能。

我曾经是设计师的广告人。

我今年开始涉足AI绘画,并在B站发布了相关教学视频,我是这波AI浪潮的受益者。

最近,亚运会即将开幕,阿里云找到我,邀请我使用AI工具来恢复首届亚运会的历史照片。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2018年北京奥运会、2018年广州亚运会、2018年深圳大运会的“90后”人,我认为能够以这种方式亲自参与到这场“宏大叙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人工智能在图像生成方面的应用屡次引起公众关注,以其生成的精美艺术作品和二维插画“破圈”。

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也可以用来生成这样的实景图像。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使用AIGC技术来修复老照片,但技术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插画还是照片,它们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修复老照片主要有两个困难。

一是图像清晰度不高,像素缺失。

另一种是有黑白背景,没有颜色。

传统的PS图像处理技术无法恢复老照片。

因为PS只能调整图像,比如调整亮度、饱和度,但它不能“无中生有”,帮你把缺失的像素画出来。

基于深度学习,AI可以“学习”现实世界中的图像样本,智能识别图片中的图像,为我们还原这些照片的“本来面目”。

过去几年,各种图像生成算法(VAE/GAN)、自注意力机制模型(Transformer)、图文比较模型(CLIP)的不断积累和融合,催化了生成式AI工具的发展。

今年的疫情让我们有能力“重塑”这些照片,让它们焕然一新。

不同的AI技术带来不同的老照片修复效果。

来源 |受访者使用了一系列开源扩散图像生成模型(例如Stable Diffusion)和其他AI技术来完成这些老照片的修复。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提示词(Prompt)向其中输入信息,告诉我们要生成什么,然后将模糊的老照片输入到其中。

它的模型从数亿张真实世界照片中“学习”,发现了大量图片和输入信息之间的“潜在模式”。

基于此,它将为我们生成逼真的“摄影级别”照片。

对于这个具体修复,可以先将照片尺寸放大几倍,让AI精心“重绘”照片并填充像素,照片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然后,通过提示文字等方式输入颜色信息,引导AI对照片进行“重新着色”。

这样,只需十分钟,一张模糊的黑白旧照片就能变成一张清晰、全彩的现代照片。

这个过程非常震撼。

当还原旗手张大伟的照片时,看到他的脸逐渐变得清晰、“栩栩如生”,中山装和手中的红旗的颜色也逐渐变得明亮。

那一幕对我影响很大。

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半个世纪前的外国比赛场地,盛大的开幕式,比赛的激烈程度,夺得第一枚金牌的兴奋与喜悦……点击下图,你可以帮助张大伟一键修复老照片,让他“焕发青春”。

我希望你在观看完比赛后会为重返比赛而感到兴奋。

修复老照片的AI很聪明,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为了让照片有更好的展示效果,我会在AI恢复的80点的基础上,手动将照片修饰到90点左右。

作为人类,我感觉自己就像人工智能的“助手”,只完成一些细节处理。

AIGC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感叹这可能会让设计师失业。

但现在我发现它解放了我的生产力,让不可能的想法成为可能。

半年前,我还没有接触过AI。

如果你让我修复旧照片,我也做不到。

02 云计算让普通人也能用上最新的AI技术。

学会使用这些AI工具并不难,但门槛有点高。

首先是算力门槛。

调用这些大型文生图模型需要强大的GPU(显卡)来执行计算,这对于很多设备相对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天然屏障”。

二是使用门槛。

这些型号与普通的C端产品不同。

大多需要用户在本地配置复杂的编程语言环境,上手困难。

因此,我逐渐接触了云计算和云平台解决方案。

此次老照片修复部分工作是在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PAI上完成的。

它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它是部署在云端的计算资源,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成本更加可控。

相当于以前买了一张卡,但现在可以小规模试用一下。

其次,大大简化了部署操作。

比如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搜索其他开发者写的Notebooks(代码笔记本),相当于给你提供了一个模板。

以老照片AI修复为例。

当你打开《用AI重燃亚运经典》笔记本时,它几乎提供了我们会用到的所有AI模型和工具。

按照分步说明,可以快速完成部署。

阿里巴巴PAI平台《用AI重燃亚运经典》笔记本。

图片来源|阿里云官网我想阿里云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AI技术。

此次,PAI平台吸引了1.5万人学习如何利用AI技术修复亚运老照片。

这也让我看到了AI技术的人文价值。

比如我修复了中国第一个亚运金牌获得者苏志波先生的照片。

原照片是阿里云从亚奥理事会官方档案中获得的。

其中有一些苏先生自己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彩色版本了。

德黑兰亚运会举行时,他才 25 岁,距今已近 50 年。

当阿里云亚运AI修复项目组向他展示修复后的照片时,现场人们看到情绪极其稳定的射手运动员嘴唇微微颤抖,眼睛发红。

在场的不少人也流下了眼泪。

苏先生不好意思了,问能否也给他一份修复后的照片。

我发现我们还原的是历史,也是他的青春。

点击下图,即可帮苏志博一键修复老照片,感受他当年的青春与辉煌。

你一定也很感慨吧。

修复后的老照片。

如果你问六个月前还没有接触过AI的我,我能恢复这么一张老照片吗?我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我想这也是AI技术带来的社会意义。

以前我们都说摄影、摄影是为了记录瞬间,但如果我们不捕捉怎么办?那么它就是失去的记忆。

现在,我们用AI技术“修复”老照片,了解历史,会让我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感,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分量和珍贵。

这些修复老照片的人工智能技术原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使用。

但在阿里云等平台的帮助下,更多的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低的进入门槛使用这些新技术。

也许在未来,普通人就能将手中的任何一张老照片恢复成原来的风格。

我们不妨想一想,今天我们修的只是一张照片,但以后我们能不能让它动起来(视频)呢?我们能否让这些照片中的人物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呢?我想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肯定会实现。

这对于像我这样的科技用户和那些对老照片有情感联系的人来说有着难以想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