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黄汪发文:属于华米科技的下一个节拍即将到来

时间:2024-05-19 15:50:20 科技赋能

今天,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和CEO黄汪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华米为什么要走一条 XIN 路》的长文,为我们讲述了智能穿戴行业的自研发展路径展示华米坚持走自研之路的决心,让大家对7月13日召开的华米科技Next Beat大会充满期待。

正如黄汪所说,智能硬件行业很多厂商一直采取的是拨款原则。

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产业链上可以购买的芯片、传感器等打造自己的产品。

在可穿戴软件生态方面,这些厂商选择了魔改,甚至直接引入了其他系统。

虽然整合产业链并不容易,但采取模仿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会限制自身的发展,无法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

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另辟蹊径,进行自主研发。

黄汪给我们举了华为和苹果自研软硬件生态系统的例子,称这是一条比较艰难的路,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

前面说过,借用技术不会长久,自主研发才是未来。

如果常年关注华米科技,很多人应该知道华米已经在芯片领域取得了成绩,走在智能穿戴行业的前列。

2016年发布的全球首款智能穿戴AI芯片黄山一号,打破了整个国内智能穿戴领域的沉默。

黄山一号基于开源指令集RISC-V开发,集成了AON(AlwaysOn)模块控制器和神经网络加速模块。

RISC-V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体积小、易于扩展等特点。

它开放、免费,非常适合微型嵌入式系统。

它被认为是最适合物联网时代的处理器架构。

2019年,华米科技为“黄山2号”重新设计了AI本地生物数据计算NPU,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大幅提升了本地AI数据计算性能,加快了识别速度。

基于心率数据,“黄山2号”的房颤识别速度是“黄山1号”的7倍,是市场上其他软件算法的26倍。

黄汪在文中提到,“在此之前,还没有一家厂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独立核心价值和用户的健康需求,开发出一款新的芯片或一套新的可穿戴芯片。

系统”,是的,华米科技在自研芯片领域取得成绩之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研可穿戴系统。

华米此前已通过官方微信宣布,将在7月13日的Next Beat发布会上发布自主研发的更懂用户、更适合手表的可穿戴系统。

虽然目前相关信息不多,但相信通过后续黄山芯片与自研系统的融合,华米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现在,华米科技Next Beat大会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