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半导体行业方面 在智能手机市场低迷、市场复苏遥遥无期的情况下,汽车市场却持续火爆。
7月3日,一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出广汽艾安整车生产线。
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成立70周年。
最好的礼物。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乘用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
在这种情况下,SoC企业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智能座舱SoC芯片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
前段时间,英伟达与联发科宣布合作,共同开发汽车SoC产品。
第一个产品是智能座舱芯片。
01.4000亿市场赛道。
从汽车来看,随着各车企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比亚迪、小鹏、蔚来、荣威、理想、福特等车企的智能座舱搭载率甚至达到了80%以上。
智能座舱市场广阔。
预计203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4860亿元,甚至是自动驾驶芯片的两倍多。
智能座舱,简单来说,就是一旦你进入车内,你能触摸到、看到的一切都是座舱的一部分。
与传统汽车不同,只有能够给车主带来独特的体验,才算真正的“智能汽车”,而最能提升体验的就是智能座舱。
目前,多屏交互、智能语音、车联网、OTA、VR/AR等已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
智能座舱对主控芯片的算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座舱SoC芯片是其核心部分。
自然,很多人都进入了如此有吸引力的市场。
近两年,汽车座舱SoC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中高端领域,竞争的企业包括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等传统汽车SoC厂商,以及AMD、高通、英伟达、华为等消费电子领域芯片厂商。
虽然这是一个新兴领域,但巨头已经进入这个领域。
我们先来看看巨头之间的竞争。
在智能座舱SoC领域,有一款芯片可以说是“天下无敌”。
那就是目前最流行的“高通骁龙8155”。
自2019年发布以来,高通骁龙8155受到了几乎所有车企的追捧,并不断优化,成为业界公认的具有合理性价比的高品质芯片。
高通8155是消费级芯片骁龙855的汽车级版本,也是高通第三代数字座舱平台的旗舰产品。
从产品实力来看,高通8155 CPU采用1+3+4 8核设计,采用7nm制造工艺。
核心采用Kryo485,CPU运算能力达到105K DMIPS。
GPU采用Adreno 640,GPU算力超过1000 GFLOPS。
这使得这款芯片能够在限制温度的同时,保证足够强的性能,避免高温频率降低。
8155芯片可以支持8路4K视频的播放,并且可以通过一颗芯片驱动车内的多个屏幕。
其优异的性能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叹:“大多数车企其实都在‘浪费’高通8155芯片。
”至此,搭载高通8155的机型已经从中高端新势力分散到10万元左右的机型。
目前已有近百辆汽车配备了该芯片。
根据高通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高通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42%,但汽车业务营收却达到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可见,汽车领域已逐渐成为高通的第二线。
生长线。
可见,高通8155芯片在智能座舱SoC领域的实力非常强。
然而,高通现在也面临着对手。
如前所述,英伟达和联发科已经联手。
这两家公司的合作很可能会改变智能座舱SoC领域的格局。
首先,NVIDIA本身在汽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去年9月,NVIDIA发布了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Thor,计算能力高达2000TOPS,可实现座舱与驾驶一体化。
计划于2024年量产,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NVIDIA近年来凭借完善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ADAS和自动驾驶市场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市场基础。
NVIDIA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
其次,联发科和高通可谓“死对头”。
在手机领域,联发科与高通的争执由来已久。
既然高通可以推出车规级版本的消费级芯片,联发科自然也不甘落后。
至于英伟达与联发科的合作,两家公司将共同启动汽车SoC系统级芯片。
目前联发科的计划是开发一款集成NVIDIA GPU芯片并配备NVIDIA AI和图形计算IP的汽车SoC。
该芯片预计采用台积电3nm工艺,2025年底上市,2026~2027年投入量产。
目前主流的智能座舱SoC芯片基本都实现了10nm以下的工艺。
8nm工艺包括三星V9和瑞芯微RK3588M; 7nm级别包括高通8155、华为麒麟990A、新清科技SE1000;即使是那些有能力投入汽车驾驶舱的系统化汽车芯片公司,如德州仪器、恩智浦半导体和瑞萨电子等,目前他们能采用的最先进工艺也只是5nm节点。
从这一点来看,3nm工艺在智能座舱SoC芯片领域应用很少,绝对是领先的工艺。
面对联发科和英伟达的逼迫压力,高通反手推出了“高通8295”,这是高通第四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
该芯片采用5nm工艺制程,CPU采用与骁龙888同代的第6代Kryo CPU,GPU的3D渲染性能相比8155芯片提升3倍,AI算力达到30TOPS。
极度ROBO-01是首款宣布搭载骁龙8295的车型。
此后,立得、零跑、小米汽车等新品牌纷纷宣布搭载该芯片。
力代首款电动车型W01也将搭载8295芯片,而L系列车型也将支持升级至8295芯片。
智能座舱SoC领域的战场已经吹响号角。
02、国内厂商“准备尝试”。
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智能座舱领域。
综合来看,加入智能座舱赛道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类:智能座舱芯片的新势力和将消费级SoC转向汽车领域的企业。
智能座舱芯片新势力中,捷发科技、芯清科技、芯驰科技是领头羊。
新青科技:3年内,国内不会有竞争对手。
今年3月,芯清科技宣布其自主设计的“龙鹰1号”芯片即将量产供货。
这几乎代表了国内汽车芯片会议的最高水平。
,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武汉。
新清科技基于7纳米工艺设计的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拥有8核CPU、14核GPU、8核独立NPU。
AI算力TOPS。
其强大的音视频处理能力可支持多达7屏的高清画面输出和12路视频信号接入,并在业内率先配备双HiFi 5 DSP处理器。
芯清科技董事兼CEO王凯博士表示:“在汽车芯片领域,是唯一可以与国际一线品牌同类芯片竞争的产品,三年内国内将没有对手”。
目前,领克08采用双核芯片。
“龙鹰一号”解决方案。
捷发科技:出货量突破百万台。
四维图新旗下捷发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汽车电子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其第一代入门级智能座舱AC8015出货量已超过百万台。
一个月前,捷发科技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智能座舱域控SoC芯片AC8025在捷发深圳公司成功点亮。
采用28nm工艺,CPU算力为60K DMIPS,GPU算力为120G FLOPS,AI算力为1.2 TOPS。
捷发科技计划到2025年实现智能座舱渗透率75%,并可通过AC8015入门级座舱芯片和AC8025中高端座舱芯片丰富智能座舱市场份额。
新驰科技:一线玩家 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新驰科技一直是一线玩家。
2021年,有消息称新驰科技签下300万片芯片订单,其中40%来自座舱芯片;其座舱芯片已应用于上汽、奇瑞、长安等车企旗下多款产品。
大量生产。
在智能座舱领域,新驰X9产品已适配QNX、Unity、梧通车联等,最新发布的是X9SP智能座舱芯片。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X9SP处理器不仅CPU性能提升2倍,GPU性能提升1.6倍。
此外,它还集成了全新的NPU,AI处理能力达到8TOPS,能够更好地支持DMS、OMS、APA等功能。
转向汽车领域的消费级SoC包括瑞芯微、紫光展锐、华为等。
瑞芯微:量产时间尚未公布。
Rockchip是国内二线消费级和工业级SoC公司。
其产品应用方向主要是端侧和边缘侧的AIoT。
应用于平板电脑、Chromebook、机顶盒、安防等领域。
不过,瑞芯微也发布了一款智能座舱芯片RK3588M单芯片。
RK3588M芯片采用8nm先进架构,四核A76+四核A55八核CPU,大核主频2.1GHz,小核主频1.7GHz。
该芯片可实现智能座舱七屏显示、多摄像头直连、环视拼接等功能。
据瑞芯微官方信息显示,RK3588M已被多家车企指定,但量产时间尚未公布。
紫光展锐:进军智能座舱芯片,战事升级。
今年4月,紫光展锐发布了首款车规级5G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7870。
它采用6nm先进工艺,8核设计,包括1个2.7GHz的A76大核、3个2.3GHz的A76中核、4个2.0GHz的A55小核。
平台最多可支持6个高清屏幕,包括仪表屏、中控屏、乘客屏、HUD屏和后排娱乐屏,并支持多屏互动、投屏等功能;它还支持多达12路1080P摄像机,覆盖AVM环视(360度全景图像)、OMS(占用监控)、DMS(驾驶员监控)等视觉场景。
根据紫光展锐披露的信息,除了A7870之外,还有另外两款高性价比座舱SoC,分别是4G高性能汽车芯片方案A7862和八核4G汽车芯片方案A8581。
紫光展锐的入局,意味着以手机处理器供应商高通为首的智能座舱芯片争夺战再次升级。
03、谁能引领下一个黄金赛道?汽车电子架构持续推动座舱SoC迭代。
当前智能座舱SoC的发展正朝着提高CPU、GPU、AI算力的方向发展。
还需要SoC工艺从14nm改进到7nm以下。
纵观目前智能座舱芯片的算力,根据IHS数据,2024年智能座舱SoC芯片的CPU算力和NPU算力需求分别为89KDMIPS和136TOPS,分别是2021年的3.6倍和9.7倍。
CPU计算能力方面,高通第四代芯片SA8295达到200KDMIPS以上,国产新驰科技??X9U和瑞芯微RK3588M均达到100KDMIPS。
NVIDIA负责人黄仁勋曾说过:计算能力就是新马力。
在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高端智能座舱的炫目技术只消耗座舱芯片的算力。
总体来看,现阶段国产座舱芯片的竞争格局尚未最终确定。
国内厂商中,只有少数芯片得到实现。
此时,智能座舱SoC的战场已是一片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