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双11的由来是什么?首先是光棍节吗?还是购物节?

时间:2024-02-29 10:36:30 技术落地

关于双11和光棍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不过,目前最主流的说法似乎是起源于南京的大学。

据说,南京某大学的一个男生宿舍有一年突发奇想,把双11当成了光棍节。

这只是一个玩笑,后来却变成了高校用来庆祝狂欢的特殊日子。

并很快从南京的高校扩展到全国。

到了2005年或2006年,光棍节的概念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的高校。

无论是双11还是光棍节,一开始都与购物无关。

这只是高校男生的一种自我愉悦而已。

事实上,大学生普遍并不富裕,主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因此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

所以,最早的光棍节只是同学们聚在一起,以此为契机解决个人单身问题的特殊日子。

2009年,当时的淘宝商城,也就是现在的天猫,举办了双11促销活动。

一开始没有特别大规模的宣传,所以当年的交易量从总量上来说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与之前同期相比却有明显的增长。

应该说,从顾客构成来看,早期双11的主要消费群体实际上是城市白领阶层。

双11的时机其实非常好。

因为从全年节假日分布来看,一月和二月最为重要,还有元旦和春节。

在某些情况下,西方情人节也会成为重要的卖点。

5月正值五一假期,还有7天假期,也是促销的重要时间。

六月是儿童用品的促销季。

由于暑假,七、八月份一直是销售旺季。

十月是国庆假期。

但从10月到元旦有近三个月的较长时间,并没有强劲的假期拉动销售。

双11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进入年底,双11也是清理库存的好时机。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双11取得了快速进展。

去年双11日销售额突破2000亿。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即便有些人因人为原因故意做大,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这一天全中国人都动员起来参与,销量之巨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时间上看,光棍节的形成要早于双11促销节。

双十一只是大学生的一场自我狂欢。

赋予双十一购物属性的是阿里巴巴。

如今,双11已经完全摆脱了大学生的特征,变成了一个完全商业化的节日。

可以肯定的是,光棍节是第一位的。

双11起源于商家以节日为名,针对无家庭负担的单身经济人群进行的营销活动。

毕竟,互联网经济首先是被学生和年轻人接受的。

后来这些年轻人结束了单身生活,工作多年后经济条件也有所改善。

网购已经成为一种辐射亲友的习惯——也就是保险行业推崇的“推荐”概念。

每个客户背后,至少有25个潜在客户。

当有商机时,就会形成市场。

双十一源自美国的双12(俗称黑色星期五,临近圣诞节时的购物狂欢季)。

只是为了区别而命名为“光棍节”,迎合了当时网购的年轻化特点。

先是有点光棍节的感觉,然后光棍们为了安慰自己而疯狂购物,最后变成了购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