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月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原本是一个治病、预防流行病的节日。
春秋以前,吴越之地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诗人屈原庆祝了这一天。
自从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后,屈原就成了中国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一些地区还有伍子胥、曹娥的纪念活动。
2、七月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节或七姐诞。
它始于汉代,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相传是农历七月初七晚上或农历七月初七。
第六日夜,妇女们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智慧,故名“乞聪明”。
它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乞讨女红,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最浪漫的节日之一。
节日产生了妇女求艺、祈福长寿、祭祀七姐、展示鲜花、水果、红针等习俗,并在文化上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
汉字的圆圈。
3. 8月15日是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中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民间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的许多民族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都恰逢农历八月十五。
因恰逢立秋之际,故名,有的地方还将八月十六定为中秋节。
4、九月重阳节,又称重阳节、秋节、“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一般有旅游赏秋、登高远眺、赏菊、植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
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为历代所沿袭。
无论是重阳节,还是三月初三的“春游”,都是阖家团圆。
重阳节,所有亲戚都要一起爬上去“避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