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做项目的软件公司都有一个产品梦,都希望通过在实际项目中总结经验完成产品化,最终拿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复制到行业。然而,项目交付滞后、产品质量滞后、业务积累靠人、研发人员流动性大等严峻现实,使得众多软件企业“产品化”100个左右定制项目的目标落空。软企中层领导的烦恼:项目多,产能不足。据调研,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无法上门调研需求,也无法加班加点。因此,2021年42%的大型软件项目将受到影响。延期交货。即使是按期交付的项目,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西安一马通,半年倒塌3次。问题二:人员流动性大。高级研发人才招聘困难,研发产能不足。让我们招募更多的人。招聘也不容易。一位中型政务软件公司的开发经理坦言:“过去几年,定制化项目投入大,人员流动频繁,优秀人才难招,导致没有明显突破。”在提高整体开发效率方面做出了贡献。”据艾瑞咨询早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企业对高级IT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里的凶主要是针对中高端人才,对应高级架构师、高级开发、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烦恼三:工具满天飞,工具使用中到处都是bug。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引入了不同的代码协作工具和IDE来提高编码效率。为了保证代码质量,很多公司引入了持续集成工具和代码审查工具。错综复杂、碎片化的工具链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一步增加了研发的复杂度,降低了研发协作的效率。Low-code成为提升研发效率的黑马利器。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研发负责人开始接触最近流行的专业低代码平台,以提高研发团队的生产力。根据调查,56%的受访者已经沟通并了解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对于低代码黑马,真的能帮助一家软企的研发负责人斩断三千线程的烦恼吗?1、化繁为简,降低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复杂度。提高产研效率的第一步是降低开发的复杂性。低代码平台将软件应用抽象为可拖拽的元素:菜单、布局、页面、视图、按钮等,通过拖拽即可设计开发,大大简化了软件开发流程的复杂度。?用组件代替代码,用拖放代替联调;?不分前后端,不分开发语言,拖拽、点击、配置即可开发软件;?内置丰富的数字孪生场景,满足90%以上的复杂项目业务需求;?没有代码,没有BUG,没有DEBUG。2.优化低代码的不是程序员,而是软件开发过程。许多程序员担心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的引入会让他们失去工作,被公司“优化”。但实际上,低代码平台其实只是一个工具。它优化了繁琐的开发流程,是提高研发团队整体生产力的利器。真实案例分享:传统方式开发智慧园区平台系统需要1名前端程序员,2名后端程序员,1名3年以上经验的UI设计师。完成交付用了25天。使用“Jigma”低代码平台,4名研发人员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系统开发,比传统开发模式节省了80%的时间,项目开发成本也从25万下降到5万左右。真正需要优化的是传统代码编写繁琐的开发过程。低代码平台通过降低开发复杂度,缩短项目开发周期,减少单项目研发的人力投入来发挥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