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苏宁Biu空调正式启动0元预订活动。继2018年小米高调进军空调行业后,苏宁也再次进军空调市场。此前有消息称,苏宁此次发布了两款自主品牌空调,定位为高端物联网智能空调。目标受众是年轻用户,对品质、外观、功能参数有一定要求,但价格会更贴近消费者需求。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空调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为5924万台、2085亿元。经历了先高后低的走势后,空调行业面临着自身的天花板。在已经趋于成熟的空调市场,小米、苏宁双双回归,给2019年的空调家电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 互联网空调还是纸老虎? 在空调市场,相比小米,苏宁并不是新玩家。
作为最大的家电经销商,苏宁拥有丰富的人才,无论是销售空调还是安装空调,都聚集了一大批精英。同时,据相关人士透露,苏宁已筹划五年打造空调,并组建了100多人的研发团队。 不过,苏宁此前已经多次进军空调行业。从投资推出熊猫空调、飞鸽空调、飞达空调、鹰眼空调,以及租赁品牌运营惠而浦空调的经验来看,苏宁可谓是硕果累累。
屡战屡败。苏宁曾多次进军空调市场,但在终端市场,苏宁并没有打出多大的水花。
同时,空调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传统空调三大品牌格力、美的、海尔占据了空调行业近80%的份额,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但由此看来,互联网空调惹不起麻烦,就太低估了小米、苏宁等的“战斗力”。 随着空调市场的天花板效应开始显现,互联网空调品牌越来越难打压。事实上,家电市场越成熟,互联网品牌就越能游刃有余。 从2012年的电视市场到小家电市场,在成熟市场,传统家电企业做好了市场教育,更容易经营互联网品牌市场。
一方面,产业链已经足够完整,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控制都没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另一方面,清理出来的产能可以给互联网制造企业利用,不会出现制造业跟不上的大问题。
同时,品牌效应在网络上将进一步被削弱。在电商平台上,用户的购买评价可以很大程度上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市场教育也让消费者更加理性,不再只关注品牌而关注价格,给了市场多元化的机会。
价格下沉幅度有多大? 根据AVC提供的数据,2018年1月至9月,美的空调均价为3925元,格力空调均价为4453元。 2018年,格力空调毛利润超过30%。因此,空调行业还是给小米、苏宁空调留下了很多价格区间来填补空白。 当然,美的、格力虽然能卖得比较高的价格,但空调行业整体能下沉的产品还是少之又少。
空调原材料是空调最大的成本。除非能通过空调找到新的盈利点,否则互联网空调就有底气发起“价格战”。
事实上,价格杀戮空调市场并无先例。格兰仕和奥克斯空调都在通过价格战争夺空调市场份额。
从市场份额来看,奥克斯空调已经将格兰仕远远甩在了后面。诚然,奥克斯空调的互联网化运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对于后起之秀来说,运营方式只有在成熟市场才能达到目的。所以,盲目的价格战不一定有效,还是要看市场的具体情况。
当前市场,一方面空调市场足够大,2018年零售量达到5924万台;另一方面,空调市场也足够成熟,产品更加多元化,品牌更加集中。随着消费者对市场的了解更加全面,他们会越来越关注产品和自己的预算,消费也变得更加理性。
如果互联网空调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高端、高价位的产品,那么确实不会引起市场的骚动。不过,通过高端、低价进入空调行业,小米空调和苏宁空调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
因此,2019年空调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不过,对于苏宁来说,做空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空调家电市场,更是为了扩大苏宁的话语权。空调末端的通道。
随着空调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渠道的地位也会越来越强,影响渠道本身的地位。只有行业竞争才能让渠道发挥好裁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