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欧美朋友熬夜排队购买中国手机,你相信吗?

时间:2023-12-20 15:17:21 数码发展

你还记得吗?两个月前,巴黎、伦敦、纽约和柏林的几家时尚商店前,排队等候的队伍绵延几个街区。欧美朋友熬夜排队等待新品上市。不过,这款新品并不是iPhone,而是代表“中国智造”的手机新产品一加3。

中国手机让海外买家为之疯狂。其实不止一加,我们来看看非洲市场。

非洲最知名的手机品牌是什么? TENCO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手机公司!你可能没听说过,但在非洲,尤其是俗称“黑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TENCO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品牌。

2014年,传音控股在非洲的手机出货量达到4500万部,其中功能手机占一半以上,被誉为“非洲之王”。   还有WIKO,你听说过吗?这也是中国投资的手机品牌。

目前它在法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 Kivu (G-Five) 在印度和迪拜以及东南亚也实现了类似的市场控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中国市场之外,一批默默无闻的中国手机厂商却以另一种方式出海,风靡全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是如何掌控海外市场的?对此,南都记者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为读者揭秘中国海外手机大军的一角。   下一站,印度!馅饼还是陷阱?   上周五,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研究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5%。

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品牌出货量增长80%,占据27%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苹果在这个新兴市场的出货量下降了35%,仅为80万台。   随着国产手机逐渐进入存量竞争,国际化成为国产手机的重要命题,距离最近、人口红利仅次于中国的印度成为首选。

今年以来,小米、荣耀、魅族都在印度召开了大型发布会,在当地建厂也是标配。   联想高级副总裁陈旭东告诉南都记者,“未来3-5年,印度市场平均增速将达到30%。目前印度只有 14% 的人拥有手机;未来几年,如果2/3的人口拥有手机的话,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另一方面,印度低廉的手机价格和混乱的渠道却让国际品牌被挡在市场之外。一年四季,苹果本季度的“滑铁卢”就是明证。  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从印度这个最热门的出海桥头堡,我们也能一窥什么是所谓的“国际化”应该看起来像。  渠道战  每个国家销售手机的渠道都不同。

国内市场,电商、运营商、开放渠道一度占据主要流量入口;在非洲,以公开市场为主;在北美和欧洲,运营商渠道都是主要渠道,任何渠道的运营经验似乎都难以复制。    “美国是运营商渠道的主导渠道。从2007年销售第一部手机到与所有运营商建立关系,我们花了6年时间。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北美码头首席执行官程立新告诉南都记者。联想高级副总裁陈旭东也补充道,在最有优势的东欧和美国,PC和手机也可以一起销售。 “它的零售体系完全转变为大卖场为主,这些地方的PC渠道和手机渠道基本是一样的。在美国基本都是去百思买,不像中国有很多街边小店;东欧电子产品的零售体系也是一体化的,这些地区可以开拓销售,但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碎片化的。

   据Counterpoint分析师颜占萌和南都记者了解,印度主要是普通电器卖场,没有连锁店。电器卖场、运营商渠道和电商渠道分别仅占10%和35%。 “因为印度人口比中国更分散,所以印度的增长速度没有中国快。

中国大量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迁移,但印度的乡村和小势力仍然特别多,”市场研究手机事业部总经理萨诺·李锐向南都记者分析称,这就是为什么金立、OPPO等线下产品在印度销量比小米等线上产品更好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国内互联网品牌小米、魅族今年都在印度拓展线下渠道,有的厂商甚至支付了10%的渠道佣金。   除了街边店,另一个就是售后系统。

vivo表示,在印度采取售后优先的策略,在销售产品之前就开始在印度建立当地的售后服务体系。无独有偶,去年这个时候宣布进军印度市场的魅族也表示,计划在印度20多个城市建立4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提供送货、快修等服务,以保证用户好评。 “建立自营售后网点比销售店更容易被消费者感知,成本也会更低。

”一位手机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   砸广告  砸广告是国产品牌进入市场后开拓市场的常用手段。乐视网CEO Atul Jain表示,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在网络和平面广告方面投资约1000万美元,并将在未来几个季度保持这一投资规模;除了成为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的冠名赞助商外,今年还将斥资1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9820万元),广告投入较2015年增加一倍;金立还表示,本财年将投入50亿卢比用于品牌建设,其中40%将用于线下推广。   线下门店确实是另一个重要的品牌输出窗口。

一位印度手机行业内部人士表示,一些中国品牌甚至愿意支付3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000元)到1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9600元)赞助街边小店翻新设计门面,并在上面印上自己的品牌。他们。姓名。

Vivo印度首席营销官V ivek Zhang表示:“利用零售商作为品牌推广机会是个好主意,事实证明这对我们来说是有效的。” Vivo的品牌词已出现在印度10,000家零售店中。

这种做法在中国很常见,但对于利润率仅为3%的印度本土品牌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工厂的建设是为了响应印度的“印度制造”关税政策。对于移动电源、数据线、充电器等手机配件,如果在印度有工厂,关税仅为1%;如果没有工厂,税率高达29.441%。近两年,小米、魅族、vivo都在印度建厂。

“印度工厂从立项、选址、咨询、施工到最终正式投入使用,历时半年时间,目前工厂几乎全部都有印度员工。”金立总裁卢伟冰表示。卢伟冰向南都记者补充道:海外市场对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的需求是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品牌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范畴,打造品牌涉及到跨文化,包括如何管理本地员工。

”  使用当地员工也能更有利于企业了解当地市场。陈旭东告诉南都记者,“本地人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本地化管理,我们对市场的了解和人脉永远不如本地人。”继去年小米推出了首款印度生产的手机小米4i之后,今年vivo还推出了印度本土品牌vivoV 1和vivoV 1M axe,主攻印度消费者的金属材质、音乐功能等痛点。   特写  传音:本土化“非洲王”  正当“中华酷联金小妹”在国内浴血奋战,刚筹划海外扩张时,深圳传音却出现了一个不知名的人,某知名手机厂商,一直在遥远的非洲“默默发展”。

它已经在非洲默默耕耘了8年。去年出货量超过5000万台,已经与三星平分天下。相比之下,华为、小米去年的全球出货量分别为1.08亿部和7000万部。

  传音可不是一拍额头就想“出海”。 2006年,传音像深圳华强北其他手机厂商一样以ODM起家,但很快就陷入同质化价格战,两年后被迫走上品牌之路。然而,“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渠道成本也很高,没有几百万的资金,基本上没什么可做的。

如果你分分钟赚钱,你会变得富有,但更多的人会死去。”传音首席营销官刘俊杰介绍。经过对比,非洲作为最后一个尚未受到重视的市场,却成为传音的重中之重。

  当时,非洲乃至全世界都是诺基亚一统天下。传音选择了所有挑战者都会选择的品牌差异化定位:性价比。当时TECNO(传音旗下品牌)手机售价几十美元,是诺基亚/三星价格的50%。多卡将性能发挥到了极致。

“非洲运营商之间的结算成本非常高,很多用户需要两张以上的手机卡,但买不起两部手机。”刘俊杰说。这个用户痛点恰恰是中国厂商最擅长的。

为了强调品牌差异化,TECNO曾推出过四卡手机。   本土化更重要的是“诚意”。 “当时非洲是供销模式,购物环境很差。我们先建立了一个客服中心,不销售而是提供服务,至少让人感觉‘霸气’;然后我们在路牌和电视上进行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每年的广告投放量都高于其他品牌。

在其他地区可能不多,但关键是别人在非洲没有这样做过。”刘俊杰表示,当时诺基亚和三星并没有将非洲视为重点市场,这也让他们有机可乘。

  同时,刘俊杰也一直强调传音“共创、共享”的企业价值观。 “非洲的政治、宗教非常复杂,此时人们信任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也是通过这么多年的服务细节建立了代理商的信任。”刘俊杰告诉南都记者,与其他品牌允许代理商赊销1~3个月不同,传音的代理商都是现金交易。

  2012年,智能手机开始出现在非洲,传音也为非洲人开发了特色功能。比如Infinix、中高端品牌TECNO、低端品牌itel就是为了解决巨大的贫富差距而成立的。在产品细节上,在世界各地人们最看重的摄影和社交方面,我们针对了非洲人的肤色和特征。传音手机在面部识别上与其他手机不同,而是利用眼睛和牙齿来定位并进行曝光补偿;它还拥有全球唯一跨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社交软件Palm Chat,注册用户超过1亿。

   “当我们与诺基亚的竞争出现转折点时,是在2012年,当时诺基亚也开始在非洲推出‘双卡’手机产品。”刘俊杰说道。  一加:从“极客”起家的高端手机  对于国内手机市场来说,一加只是红海手机市场中不起眼的一员;但在欧美,却深受“极客”追捧。 ID 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一加在印度300美元高端市场的份额升至7%,位居三星和苹果之后第三位。

这也是国内少有的与“高端”联系在一起的品牌。   “印度其实是一个很西方的国家,认可欧美时尚潮流,普遍说英语,感觉Made in China并不比Made in India好多少。

”一加品牌总监李小宁告诉南都记者。这也使得命名变得很重要。 “O neplus的海外名字非常有想象力”,李小宁说,官方的解释是“不满足于现状”。

“小米、华为、乐视等品牌在印度非常中国化。” OnePlus印度公关官指出,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品牌的劣势。 “尤其是乐视(LeTV),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廉价的名字。

” ,这个英文单词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除了品牌形象,就是团队基因。 OnePlus 的 700 人团队包括来自西班牙、墨西哥、法国、德国和美国的设计师。

LOGO是由俄罗斯设计师设计的。这支“国际团队”的加盟,还得益于全球最大的Android三方编译团队CM的合作带来的品牌背书。

  一加与CM的合作,引入了一批开发者、Android系统玩家等CM粉丝;另一类种子用户来自记者、评论作家、博主和科技领域的爱好者。 “带着机器与最普通的消费者和用户面对面聊天,从小型咖啡店聚会发展到越来越多的线下交流,再通过线下聚会传播到互联网。

”种子用户的扩张已这是硬件品牌的痛点,而这些“笨办法”是一加成立之初“营销零预算”下唯一的选择,并且一直保留至今。    “在“未来,一加仍然会坚持线上和潮流名店合作两个渠道。

”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会减少很多成本。“国内生存,海外发展”仍然是刘作虎的方向“未来一加增长最快的将来自欧洲,其次是印度,但绝不会靠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