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的工资看起来很高。事实上,这笔收入的背后不仅有他自己的付出,还有整个家庭的贡献。
即使有一万多人年薪过百万,也只占华为17万员工的近6%。 “华为”成为媒体热词。 “华为人”成为网友关注的对象和群体。
就连工资收入等敏感问题也被脱敏发布到网上。我们经常会被各种统计数据平均,这次也不例外。华为员工的年收入也被下调至“人均80万”。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然而,周围不少华为人却对此嘲笑说:“对不起,我忍住了。” 在“人均80万”出炉之前,网上还有一篇房产从业者发布的文章,计算出“华为年薪百万的人有一万多人”。
华为官方渠道并未对这些说法做出回应。华为人的反应也很平静。不淡定的,是围观的人。好奇的宝宝们纷纷询问华为的家人,惊叹道:“哇,原来你老公的工资这么高啊!”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
据说,有家人提到这笔网上收入给自己的丈夫,算了算,我怀疑丈夫藏了五百万中的四百万。夫妻俩互相猜疑,夫妻俩差点因此离婚。 我想除了华为相关的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以及部门负责人之外,外界没有人拥有超能力或特权,能够详细解释华为人的收入。 让我这个华为员工家属用一个感性的例子来看看华为的工资高不高。
吃饭时,孩子说:“妈妈,我为什么感觉我不是爸爸的亲生儿子?(我)好像是爸爸的干儿子。爸爸要么加班,要么出差。如果他是不是出差,他就加班。如果他不加班,他就在打电话,就是不陪我。
” - 这是我在原帖中发的一个6岁孩子的抱怨,关于他在华为工作的父亲。 有一个华为员工的孩子,当他的父亲有一天不加班时,他会开开心心地带着父亲去社区散步,仿佛自己是“散步爸爸”。
用孩子的话说,“我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我也有一个父亲。”孩子们的这些抱怨和举动既天真又悲伤,谁不想下班后能够和家人孩子一起度过呢?关键是华为的员工大部分是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项目逾期的时候,他们要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熬夜,下班回到家,孩子已经打呼噜了,第二天一早出门,孩子可能还没有打呼噜。还没起来呢。又有人说,谁让你拿这么高的工资呢?或者大不了干脆不干吧。
哈哈,说起来容易。工作和生活都不是用简单的“是”或“否”就能轻易做出的选择。 这个所谓的高薪,包括了华为人放弃陪伴家人、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由于工作繁忙,家庭的另一半华为家族成员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工作,回到家庭照顾孩子。
孩子的饮食、起居、教育和指导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监督。 C先生,三十多岁,和他的妻子都是华为员工,有一个1岁多的孩子。
过去,孩子都是由老人照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代际照顾的隐患更加凸显。这对夫妇必须做出选择。
于是C女士放弃了在华为的工作,这意味着家里的年收入减少了30万元。从此以后,C先生必须靠自己的收入养家糊口。 放弃工作回归家庭的华为伙伴并不多。我们不能耽误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华为员工的高强度工作,迫使对方放弃职业收入和职业成就感。 华为家族成员有几个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实力”。这种力量既是心理的,也是行为的。家里的很多事情,比如购房装修、孩子教育、陪伴、家务的处理、人际关系等等,都必须由家庭成员自己处理。
另一半工作太忙,无暇顾及。渐渐地,华为家族成员(通常是女性)越来越像假小子。
从怀孕到生产,丈夫陪她去做产检的次数屈指可数。那一年我“享受”了两次。第一次是“三维B超”,必须指定亲属在场。
第二次是生产。相比那些丈夫长期外派、丈夫从产检到生产都缺席的家人,我已经感到幸福了。 华为员工的工资好像很高。
事实上,这笔收入的背后不仅有他自己的付出,还有整个家庭的贡献。这客观上使得华为家族成员对华为高度依赖,他们会更加关注有关华为的新闻。每次华为露面,家人也会引以为豪。另一半的工作顺利与否,自然牵动着家人的神经。
华为庞大的17万员工,自然有很多家庭成员。华为家族集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学现象:家族成员极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主,但他们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无法量化。这是“强与弱”的讽刺对比。
家人关心华为的业绩和发展的每一步;他们也熟悉另一半的工作、收入等。华为家族成员和公司觉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同命运的。 通过网络文章的知识普及,很多人也知道华为的薪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工资、股票分红、奖金。
这三个收入组成部分是根据个人的级别、具体职位和完成的项目绩效来确定的。每个职级的基本工资和分配数额都有相应的上限。
D先生,研究生毕业,2013年加入华为,入职时起薪8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他每月能拿到7000元左右。
除去房租和生活费,他一半还可以过得很好。 6个月试用期结束后,工资调整为1万元,比同时参加工作的本科生多500元。而且深圳总部和其他城市同时加入华为的薪资是一样的。
武汉的生活成本和深圳相当吗?很明显不是。近三年来,D先生只涨过一次薪。
因为它的等级只是起始等级——13级,所以暂时无法享受分配,自然不会有任何分红。奖金取决于他的评估和项目完成情况。总体来说,D先生的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他表示,这和他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同学的收入差不多,但后者加班次数没有华为那么多。 以在华为三年的工作收入,如果想在深圳华为基地附近买一套40平米的单间,大概需要200万左右。首付50万元,每月还款接近万元。 “我还没考虑过买房。
” D先生说道,脸上带着一丝羞涩。 我们还没谈过天价的优质学位房。深圳福田、南山区优质学位房每平方米均价已突破10万。
以100平方米面积为例,总价接近1200万。首付500万,贷款700万,20年月供接近5万。华为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尽管他们知道经济压力意味着必须急于推销产品,但为了解决孩子上名校的问题,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购买。 在高房价面前,你的收入再高也只是浮云。 网上流传的文章只讲华为高层员工的收入,确实让人眼花缭乱。
这种高层、高收入的华为员工的家属被称为“嫂子”。虽然大家都很羡慕,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嫉妒。因为不同的产品线,不同的职位,不同的个人能力,或者跟随不同的领导者,完成不同的项目,都会让每个人的收入有很大的不同。
相对而言,外派较早、个人比较勤奋、善于处理与领导关系、性格活跃、能拿到好项目的收入会更好。即使华为有一万多名年薪过百万的员工,他们也只占公司17万员工的近6%。 华为每年4月开始发放上一年的股息和年终奖。按理说,地税部门应该高兴地迎接这一波巨额税收。
看着老公的血汗钱扣除税款后损失很多,而身为公务员的邻居都在嘲笑老公在华为加班。作为家人的我们怎能不觉得这个社会很可笑呢? 自2014年起,原来的虚拟限制性股票逐渐退出华为的激励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金奖励型递延分配计划TUP(Time Unit Plan)。与以往的股权激励机制相比,这种股权配置的优点是员工无需缴纳股票本金。
华为2015年虚拟限制性股票的价值为每股6.81元。如果给员工分配10000股,按照之前的操作方式,员工必须自掏腰包68100元购买。
次年享受分红。 TUP实施后,个人员工不再购买本金股票,但归属期为5年。前四年领取股利,第五年实现股利加增值部分,终止股权激励。
至于每年分红的数额,则取决于公司上一年的盈利情况。股息最高的年份是2012年,每股2.98元。
一时间大家都为这件事兴奋不已。近年来已跌至2元以下。股价和股息的比例,值不值,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账,但税是必须交的。这不,今年4月,某部门员工的年终奖金和股票红利税款已缴纳至东莞地税。
很多年前,华为总部从南山搬到坂田,南山华为旁边卖报纸、光盘的商贩和蓝牌车司机(非法经营)也随之而来。也许有了华为,他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一个笑话说,他们邀请朋友来华为坂田基地赚钱。 “华为有钱又蠢人,快过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这个多年前的老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