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的知识产权只有真正强大,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5年12月,手机行业的专利战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12月3日,三星最终宣布同意向苹果支付5.48亿美元赔偿,但保留追偿权利。果然,12月14日,三星“悔罪”,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要求追回5.48亿美元赔偿中的3.99亿美元。
也就是说,三星和苹果之间的世纪专利大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苹果还没有从三星那里得到任何实际好处,也不想再被爱立信强行占便宜。
12月21日,爱立信宣布与苹果公司签署为期七年的专利许可协议。苹果将??向爱立信一次性支付初始专利许可费,并将根据专利的实际使用情况继续支付专利费。爱立信与苹果之间的专利战最终以苹果的妥协而告终。当然,爱立信想用自己的“胜利”来威慑小米等公司。
国内相关人士12月21日在官方声明中表示,目前爱立信与小米在印度的专利诉讼程序尚未结束,爱立信的立场保持不变。 看来,对于小米来说,12月3日与高通签署的专利许可协议并不能保护自己。小米必须像苹果一样坐下来直接与爱立信谈判。
小米至少还有机会与爱立信谈判,但HTC的情况就没那么“好”了。 12月16日,有消息透露,德国法院已批准禁令请求,HTC的手机将被禁止。德国电信在德国销售,HTC此次在德国的对手是来自美国的知名专利运营公司Acacia。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从2015年12月的手机专利大战的结果来看,除了苹果之外,其他手机厂商似乎都“输了”。
让我们来看看获奖者。顺便说一下,除了苹果,似乎都不是手机厂商!至少他们现在不是手机制造商。 从手机产业链的位置来看,爱立信等赢家站在上游。
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持有标准必要专利以及其他手机领域几乎无法避免的基础或基础专利。核心专利。
他们主要通过向产业链中下游制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或核心技术的专利许可来获取利润。 预计2015年爱立信的专利授权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其他数据显示,高通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264.9亿美元。按其专利授权收入占总收入的1/3计算,高通2014年的专利授权收入达到88亿美元。可观的专利授权收入是由强劲的专利数量和质量支撑的。
超凡股份专利分析师凌兆华查询发现,截至2015年底,爱立信(含索尼爱立信)在全球部署了超过11万件专利申请(含同族专利)。其中,目前有效专利达到27000余件。
此外,高通在全球部署了超过13万项专利申请,其中目前有效的专利超过5.5万项。 来自我们的启示 技术密集型产业往往也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为代表的3C产业是知识产权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专利密集型产业。
专利密集型行业的市场竞争与其他行业的市场竞争有一个显着的区别,即该行业除了营销、品牌、产品之外,更多地依赖于技术竞争和专利竞争。在专利密集型行业,拥有技术和专利优势的企业更有可能赢得市场竞争。技术和专利有时甚至可以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制胜因素。 一般来说,当一个企业还很弱的时候,往往会依靠自己的产品和营销优势来发展壮大自己,逐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此时的外部竞争并不充分,不会引起强大对手的注意。但一旦企业发展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威胁将是爆炸性的。 小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立的前四年(2010-2013年),小米凭借独特的营销模式和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 2014年,小米宣布进军印度市场,这是其正式进军海外市场的标志性阶段。然而,2014年底,小米打开印度市场后不久,就被爱立信起诉专利侵权。进入2015年,小米刚刚宣布其最新产品通过了美国FCC认证。
在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它还遭遇了美国专利运营公司Blue Spike的专利诉讼。 在此,超凡股份专利分析师凌兆华也提醒其他准备海外扩张的国内企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前,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整体竞争环境和法律环境,特别是知识产权情况。保护环境,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制定风险规避和应急预案。
对于一些无法回避或绕开的知识产权问题,必须提前解决知识产权许可等问题。 200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六年后的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64号文件中正式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不久前,国务院2015《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71号文件发布。
笔者认为,无论是国家层面提出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还是部分省份提出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在建设中。荣获“知识产权强企业”称号。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真正拥有强大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