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段带头盔看房的小视频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服务技术似乎已经改变了一些人的口味。当购房者进入售楼大厅时,就已经进入了售房系统的人脸识别系统,对购房者进行了“无感抓拍”。售楼处为什么要花钱花力气去捕捉购房者,这样的抓拍对购房者有什么意义?通过查找,我们找到了一家专门为售楼处定制人脸识别服务的公司。当大楼在门口时,它会自动抓拍顾客的面部照片并上传到人脸识别系统。后台数据比对后可判断用户是否为老客户(之前),匹配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调出客户姓名、性别等信息并推送至手机客户销售顾问电话。如果是新客户,销售会正常接收,客户信息会上传到数据库。这些公司声称,客户人脸识别可以帮助销售部门更好地安排相关影响活动、各种销售活动,提高客户转化率。但是房地产企业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朋友都知道,看完楼盘买房后,千万不要急于下单。可以四处打听一些中介的价格,最后可以省下不少钱。这是因为买家自己的售楼处是自然拜访,中介是渠道拜访。简单来说,自然到访是零售价,但货比三家后,房子就变成了批发价。售楼处识别买家的脸并抓拍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即购房者进入售楼处被抓拍后,自动分配给自然来访客户。就算你当时没有买房的打算,以后也不会有各种优惠了。那么这个折扣是多少呢?去年,重庆当地媒体曾报道,国内十大开发商年底推出活动。拍下),各种优惠综合计算,买房最高可减30万元。真金白银的价差与信息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安全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即便如此,仍有一大批人对信息安全不太重视。相信如果售楼处的无感快照没有涉及购房者的真实金钱损失,这件事似乎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毕竟被人窥探太久了,大家都有些麻木了。我对信息安全的第一印象是从360和腾讯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开始的。当时网上到处都是腾讯QQ会扫描用户电脑中大部分文件的消息。此后,信息安全一词从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大数据查杀、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也相继出现。这次售楼处的人脸识别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安全隐患呢? 售楼处的人脸识别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被抓拍,再加上用户后续的注册,相当于在无形中偷走了顾客,不仅如此,还将客户作为资源进行分析,保存客户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后患无穷。个人信息泄露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骚扰/诈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几天谁没接到过几个骚扰诈骗电话?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你的名字+联系方式。他们可能知道你是谁,你的家人是谁,你在哪里工作,你最近做了什么等等。在知道了你的详细信息之后,想骗你就太容易了。以我为例。双11后,我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说我开通了淘宝XX会员服务,通过此进行了多次购买,要求续费,还如实填写了我的消费记录。半信半疑的问了淘宝客服,发现淘宝没有这样的服务,也没有付款要求。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您的信息恶意透支信用卡,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合法的信用卡都可以被盗,所以掌握了你详细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制造一个“虚拟的你”并不难。这将如何影响?相信我,不用多说你就能明白。大家对个人信息安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看看售楼处的无感快照,你还会认为这只是购房优惠减少的问题吗?我国的《网络安全》和《民法典》中明确指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法律要求信息收集者不仅要“说明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法和范围”,还要“征得被收集人的同意”。同时,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还要求,在采集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当分别告知个人信息主体采集和采集的目的、方式和方法。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范围、保存时间等规则,并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由此可见,个人信息的收集必须满足“单独通知”和“获得明示同意”的双重要求。因此,售楼处在未告知购房者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和无感抓拍,不仅侵犯了购房者的利益,也违反了法律要求。作为消费者,如果发现有单位或个人使用人脸识别设备对我们进行抓拍,我们可以主动与对方沟通,要求其删除相关数据。如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PS:11月20日,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效公司人脸识别案胜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希望不法分子自作自受 就在前几天,新闻联播还明确表示,科技本身是中立的,黑科技不是给“黑”的。就说售楼处的无感抓捕事件吧。智能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很难想象,大多数人眼中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保护我们个人隐私的加密技术(FaceID),但现在别人却利用我们的脸来损害我们的个人利益。总之,日新月异的科技应该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永远不应该成为“黑”人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