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7月30日报道:随着互联网发展深入到移动互联网阶段,运营商的危机日益明朗,但危中有机,运营商也有机会也出现。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和OTT业务的兴起,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发展深入到移动互联网阶段,运营商的危机日益明朗,但危机中蕴藏着机遇,运营商的机遇也随之显现。这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使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得以蓬勃发展和落地,大数据是云计算的深化,两者密不可分。在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方面,运营商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果利用好它们,找到优势和突破点,运营商将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竞争。运营商发展云计算的先天优势是电信时代积累的全球IDC(数据中心)和庞大详尽的用户数据(包括身份数据和行为数据),这些都是运营商的级质量。目前,运营商的IDC除了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外,还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关的租赁、托管等服务。现阶段,运营商IDC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但移动网络的接入、数据量的激增、频繁的数据计算与交互也对运营商IDC提出严峻挑战。.运营商必须重新规划、部署和更新他们的数据中心,以赶上这股大数据发展的浪潮。运营商的设备和服务质量较高,但同时成本居高不下。这在电信时代不是问题,但在互联网时代就很难跟上形势。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合理,实行市场通用定价,是运营商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中国运营商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用户数量庞大。几乎人人都是三大运营商的用户。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做好时间差,先发制人,取得先发优势。否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行为发生在互联网公司端,互联网公司收集的数据会越来越全面,运营商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数据采集方面,运营商已经走在了前面,但现在需要有针对性地采集各类数据。毕竟运营商的应用还是比较单一的。做一个好的云业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运营商有很大的机会。他们必须抓住机遇,快速迎头赶上,做好云商,做好云运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IaaS、PaaS、SaaS。其中,运营商在IaaS方面更强,积累更多,但在平台和软件方面较弱。运营商可以加强这方面,带来突破。在平台上,运营商更弱。从各国运营商的云计算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平台不仅仅是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会关注的问题。在云计算的发展中,平台为王,谁赢了平台,谁就得了云计算的半壁江山。运营商应与开发者合作共赢,逐步从专注于自身独立运营转向专注于提供开放、低门槛的开发平台和环境,并汇集大量开发者共同开发。云计算在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提供计算服务、支持智能管道、为终端和应用开发商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升级作用。运营商的产业战略布局可以以管道为中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网络管道资源;构建基于开放平台的良性生态环境;以应用为突破口,带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不能只关注云计算本身,也不能只关注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关注云计算应用落地。运营商长期积累的数据中心优势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优化的地方。运营商IDC多,对带宽有绝对控制权,有国资公信力。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专用云,都有优势。运营商分散的IDC资源,是大多数成立十几年的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的,应该充分利用起来。随着科技产业的加速发展,政府正借互联网革命新时代的机遇,大幅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物联网、三网合一还是云计算,都会催生出一大批新兴应用,而为应用提供保护的IDC自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数据中心是运营商的突出优势。电信行业发展以来,高度依赖差异化和数字化。IT化云的早期部署,可以让IT数据业务成为运营商增值业务的加速器,进一步向应用型业务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精细化。同时,目前我国电信级云计算的建设,基本上还是在应用IDC模式,追求IaaS的规模化。IDC模式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将对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运营商应高度重视,以互联网思维对待和建设IDC,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把控IDC建设。软件实力是未来支撑管道企业的基础。整个ICT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盈利重心从硬件转向软件,从软件转向服务。运营商虽然从事的是服务业,但软件薄弱。运营商现在的软件都是别人开发的,但是软件是一个独立的能力,没有内功就无法应对风险,无法保证用户体验。软件能力的缺失将导致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极大的劣势。运营商应顺应潮流,瞄准企业业务服务业务,而不仅仅是IT服务。当务之急是将软件的力量放在可以产生利润和客户影响的地方。运营商推出的套餐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这是没有软件支持和少量服务的结果。运营商服务有待深化。单纯依赖包很难适应现在的发展。服务中应引入云计算。云计算的重要特点是它自己不提供服务,而是调动他人提供服务。运营商应该调动外部力量为自己提供服务。用户服务,然后与他们共享,而不是与自己的营业厅共享(减少与自己核心业务的合作,加强与平台业务的合作)。在云计算环境下,运营商需要对用户进行重新定位,从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转变为沟通和实施数据应用行为的用户,即云计算用户。云计算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云计算的主体和客体必须以人为本。在云计算的数据网络时代,运营商定位用户的范围比目前的传统电信用户更广泛,不仅包括使用SIM卡的移动终端用户、使用3G等制式的无线用户、有线电话或固网用户,还包括不以自然人形式存在的机器使用者。从大数据到大数据电信时代,运营商凭借国有企业、公共服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大量优质数据,国家安全命脉、垄断地位、实名制国家电信监管政策体系。但在电信时代,它的价值一直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必要去发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让这些数据成为运营商翻身的机会。目前运营商只有大数据,需要将大数据转化为大数据,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从中产生新的业态和价值。运营商必须接受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性冲击,顺应数据主业的大趋势,及时将数据业务转化为主业。电信行业原来的主营业务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只是辅助业务。但在移动互联网中,数据业务已经上升为主要业务,有的甚至可以占比超过76%,而语音业务则成为副业。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最快的一家。在6月5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王峰告诉记者,目前电信行业最热门的三大技术趋势是云计算、大数据和SDN。、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最接近运营商的技术趋势。云计算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盈利空间。王峰表示,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包括数据资源、基础资源和平台资源,这些资源优势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但是,这些数据只有经过长期的运行、使用和分析,才能真正有价值。为此,中国电信制定了三个具体的发展思路:构建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数据挖掘工作,促进业务发展;坚持应用为王,将数据分析结果引入应用开发,支持中国电信各类以业务运营为代表的提升用户感知的产品开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数据也是运营商可以突破的一个方向,但不是指流量数据,而是增值数据,尤其是基于IT核心能力的IT化数据增值业务。大数据既不是传统的电信问题,也不是互联网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问题。大数据量下的技术创新介于流量技术和数据服务之间,未来可能比运营商的骨干网更有价值。在大数据时代,运营商可以为云服务提供数据融合技术、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和大规模分布式技术。围绕新核心系统北斗系统,形成运营商网络大脑,进而建立网络数据子系统、用户数据子系统和业务数据子系统。而且它的IDC有天然的优势,不用求人。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也属于运营商最优质的资产,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网数据核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重心。过去,运营商的数据能力主要用于内部运维和OSS系统运行保障,尚未在互联网上大显身手。未来努力的方向是完善面向客户的支持体系,全面提升面向客户的支持能力。不能局限于传统的IDC思维,只专注于服务器托管、设备租赁等,还需要深入业务,转变思维向数据方向发展,提升服务能力。移动互联网前沿的竞争在于,除了提供IT服务外,还需要结合应用,为应用提供云计算服务(而非IT运维)。运营商确实在跟进,但问题是他们用基础电信服务直接和这些应用对接,中间缺乏核心竞争力。现在,大数据切入电信和应用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数据本身也很重要。在发展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未来趋势是提升应用能力。如果想学IBM,可以提供IT运维服务,做数据计算和处理获得收入,有的是向企业应用云服务方向发展。应用程序部分是无止境的,是一个真正的赚钱机器。如果经营者能在这里突破,那就容易多了。运营商应该形成许多去中心化应用和中心化基础服务的组合。一旦他们陷入基础服务,他们将拥有竞争优势。目前,运营商的管道业务一般都在数据业务方面。如果再努力一些,就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对产业链进行细分和拉长,就会存在巨大的隐患。比如,数据采集之后,数据业务应该扩展到几个特定的??行业;再比如,在数据增值之前,可以增加咨询和处理服务,然后是平台服务,还有很多去中心化的应用。恐怕这不能由一个操作员来完成。是的,可以通过合作扩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