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多方参与、分布式、可复制的账本技术。其本质是多个不信任或弱信任的主体按照既定规则进行合作的系统或生态。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其中存储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区块链基础设施模型和核心技术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块和相关数据加密、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础算法;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封装了网络节点的各种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融入区块链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种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在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如下:分布式账本是指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完成,每个节点记录一个完整的账本,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的合法性。同时,他们也可以共同出庭作证。与传统的分布式存储不同,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的每个节点按照区块链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而传统的分布式存储一般是将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分成多个部分。一定的存储规则。二是区块链中各个节点的存储是独立的、地位平等的,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一致性,而传统的分布式存储一般是通过中心节点向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任何一个节点都不能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个记账员被控制或贿赂记录虚假账户的可能性。也有足够的簿记节点。理论上,除非所有节点都被销毁,否则账户不会丢失,从而保证账户数据的安全。非对称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从而保证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如何在所有记账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以确定一条记录的有效性。这不仅是一种识别手段,也是一种防止篡改的手段。区块链提出四种不同的共识机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有“少数服从多数”、“人人平等”的特点。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是指节点的数量,也可以是算力、份额的数量或者其他可以比较的计算机特征量。“人人平等”是指当一个节点满足条件时,所有节点都有权优先选择共识结果,可以直接被其他节点认可,最终成为最终的共识结果。以比特币为例,它采用工作量证明。只有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被控制,才有可能伪造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有足够多的节点加入区块链时,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而消除了欺诈的可能性。智能合约正是基于这些可信且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如果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就很容易实现理赔的自动化。在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中,虽然交易不像银行业和证券业那样频繁,但对可信数据的依赖依然有增无减。因此,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可以有效帮助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分为投保人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风险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