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团队合作效率低怎么办?阿里就是这样做的

时间:2023-03-15 10:19:55 科技观察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产品技术P(鼓)M(鼓励)O(老师),经常会收到团队求助的各种问题,比如“我不太了解业务规划”、“客户交付周期比较长”、“无法达到约定的里程碑”,相信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有同感。阿里文娱项目管理专家王春丹将和大家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帮助组织提升协同效应。一、整体战略思路1、认识问题面对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发生的场景,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前提。然后需要与问题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换位思考,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2.明确目的。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影响是什么。如果你只是主观上认为这是一个问题,那么你无法评估它的严重性。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并没有带来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想清楚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以及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再做下一步的实施决策。3、沟通和引导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双方的立场和目标不同造成的。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就必须站在同一个目标的角度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相互尊重,把双方都解释清楚。以困难为导向,相互理解,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流解决方案,直至达成一致,效率会更高。4、赋能组织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由点到面形成可复制的方法论,在团队内外进行分享和交流,帮助更多的团队解决实际问题。2.问题解决与实施以上是一些面对问题时的一般思维方法。理清了思路,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吧!1.清晰的业务规划当团队反馈不够了解业务规划时,这是需要特别警示的信息,因为当一个团队没有明确的方向时,后续的执行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导致组织效率低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管理信息不够,也可能是团队之间的目标没有横向协调,只关注自己的事情。解决方案可以是定期召开业务规划会议,重点讨论季度或半年内的核心事件、目标和资源分配原则。各团队TL在会上充分达成共识,会后坚决执行,将战略分解为产品需求迭代进行标准化管理。建议与BI团队合作,在团队例会上反馈业务目标的进展情况和近期上线的核心产品功能数据的效果,做到有计划有反馈。这是在团队之间建立信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OKR目标管理,让上下游协同团队在目标层面横向拉动,在共同目标下相互制定战略计划,并定期回顾或调整目标,确保团队的整体方向。在主线上正常运行。2.客户交付周期效率提升客户交付周期是指产品需求从审核到发布的周期时间。一般来说,当提出“客户的交付周期比较长”的问题时,可能不是周期长短的问题,而是整个产品迭代生命周期中协调不顺畅的问题,从而导致体感周期长,所以也需要具体的问题。分析。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梳理从产品需求评审到发布的关键里程碑,定义里程碑标准,制定版本迭代计划和节奏,明确职责分工,让每个团队制定一个相对稳定的节奏并保持同步。上下游之间更高效的协作。产品迭代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里程碑通常是评审、设计、开发、测试、集成(代码冻结和密封)和发布。可以根据团队现状和具体问题制定更细化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在规划产品迭代的里程碑时,还需要注意前后迭代的并行性。不合理的并行度会导致更低效的交付。可以参考以下两个关键逻辑来减少并行对团队的影响。影响:1)当前迭代开始开发时,下一次迭代可以开始评审(这里的评审是指只有TL层参与的第一次评审会议,明确需求价值和技术可行性,不需要一线学生的参与,经过初步评审会的需求进入设计阶段,详细评审会后确定需求进度表)。2)当本次迭代完成集成(代码冻结和封存)后,下一次迭代即可开始开发。迭代并行里程碑规划示意图因此,当规划多个产品迭代里程碑时,每个团队都会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要做的事情,形成迭代节奏感,然后制定协作机制来监控执行过程并记录关键绩效数据和分析问题的手段,不断提高客户交付周期的效率。3.维护协作秩序。关于上述关键里程碑的规划,问题就来了。里程碑规划后,如何让团队执行好而不被多次推迟?比如高铁乘车规则大家都知道,提前10-15分钟到站取票,准时发车。迟到者只能承担退改签费用。同样,为确保关键里程碑按时交付,除了制定规则和机制外,还需要借助平台进行系统化管理,确保机制可执行、可执行。常用工具包括:1)产品需求管理平台,主要用于需求管理和缺陷管理。可以通过冻结需求池来管理变更,也可以配合看板建立开发任务跟进研发测试过程,自动生成数据报表。2)研发集成发布平台主要用于APP开发项目管理、版本集成管理、发布管理。质量和流程效率通过平台检查点进行管理。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迟于整合冻结时间的需求,触发上级审批流程。管控,同时衡量市场可以在版本维度生成数据报表。3.效果提升通过机制与平台的结合,统一团队的阶段性目标。在团队尝试了两到三个产品迭代后,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最近赋能的大麦网APP客户端为例,经过改进后,可以在产品规划方向明确每个版本迭代的需求范围。APP版本固定每三周发布一次。同时,融合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模块一次性集成成功率从50%提高到80%,团队对问题影响评估的整体意识得到提升,不再一有问题就阻碍发布。多个连续版本的紧急集成数量为零,灰度发布周期也从3天下降到0.5天。4.重点沉淀最后简单梳理一下产品迭代生命周期的关键里程碑和主要标准。细节可以根据不同的组织进行定制。关键是从问题出发,通过数据支持持续改进流程。团队之间更加信任彼此,高效协作,有效帮助组织提高效率。产品迭代生命周期的关键里程碑和标准:开始需求计划目的:明确业务的短期重点、核心目标和资源配置原则工具:产品计划会议(各团队TL层参与)途径:产品计划文件审批:结论明确会议纪要产品内审目的:明确单个产品迭代内的需求和优先级工具:接入产品需求管理平台:需求与规划方向一致,目标或价值明确.规划需求初评目的:对需求价值达成共识,初步评估技术可行性工具:初评会(各团队TL参与)途径:明确需求目标或价值,有Demo或wireframe出口:价值和可行性约定会议纪要交互设计目的:根据初始需求评估范围完成交互和视觉设计详细需求评估目的:达成所有团队共识工具:详细评估会议(相关团队一线学员)参与)接入:需求交互和视觉稿,完整的PRD文件发布:通过详细的评估清单和完善的会议纪要确定日程。目的:详细评估后,技术TL将在1-2个工作日内反馈确认排期。研发目的:按进度完成指定需求的研发,保证自测质量,按时测试需求测试目的:按进度完成指定需求的测试,保证需求质量集成(代码)冻结目的:限期提交并集成代码变更,保??证灰度按时发布发布目的:供小部分用户更新升级,收集正式发布后快速修复问题目的:将通过灰度发布验证的安装包下发给所有用户进行更新升级监控目标进度目的:对每个需求上线后达成目标跟踪反馈,指导业务调整策略的关键里程碑目的:流程监控关键里程碑的进度和效果,确保按时优质交付流程质量和效率目的:监控流程质量和效率,记录问题,指导改进收尾测量报告目的:用数据反馈结果,目标趋势和流程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指南Review改进目的:聚焦问题,改进流程工具:评审会议(每个团队TL参与)访问:阶段性测量报告发布:改进措施、期限和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