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位这是产品设计的方向,也是判断需求文档和设计输出的标准。此外,产品定位还可以让团队成员对产品形成统一的目标和认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产品定位是需求中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产品定位呢?一些产品经理在与设计师交流时,往往把功能和业务逻辑梳理清楚,却忘了说明主要面向对象的产品,它们的使用场景,产品的功能和特性。这将使设计师难以做出决定。从这里可以看出,产品定位其实就是对产品的目标、范围、特性等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定义和用户需求。产品定义通过PM获取,用户需求通过UED获取,但是这种一般只出现在大型项目或者团队配置充足的情况下。实战案例大多由PM一人处理。男)啊。其中,产品定义中的主要功能、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中的目标用户构成了产品定位的核心内容,是产品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和方向。产品定义产品定义是用一句话概括某种产品。总的来说,可以说这款产品主要为XX用户提供XX功能,具有XX特性。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微信、淘宝等一些全用户产品如何准确描述?这其实是一个小误会。对于这些经过长时间研发、业务迭代升级发生重大变化的产品,现在的意识形态已经今非昔比。微信本来不是想取代手机短信的功能吗?因此,产品定义也会升级迭代。如果你的产品很难用一句话描述,要么是定位和方向不明确,要么是你在做微信这样的超级产品,想连接一切。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你连自己的产品都不能流利简洁地描述出来,那么跟着走的兄弟们似乎对领导者的疑虑就更多了。举个栗子:陌陌用户:80后、90后单身人士主要功能:根据地理位置发展陌生人际关系和机会,在竞争中寻找差异化,同时也限定大概范围,让团队不在亏损。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目标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目标事件。根据一定的方法(头脑风暴、调研访谈等),可以获得一份用户需求清单。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类型并不是绝对互斥和独立的,更多的是以主要导向来区分的,不影响后续的筛选和匹配。其中,目标用户最为关键。明确的目标群体可以让你更专注于服务特定的人群,这样更容易提升这群人的满意度,也更容易让产品差异化,获得成功。产品是为用户服务的,用户为产品买单。选择哪种类型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需要综合权衡用户对公司的价值和潜在用户的数量。右上角的用户通常优先(潜力大,价值高)。确定目标用户类型后,可以筛选匹配相应的场景和需求。整个过程涉及大量的思考和决策,因此产品经理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市场调研结果(趋势、相关行业或产品情况)、了解市场同类产品的情况(竞品)分析),了解潜在用户的基本情况,了解公司和团队的优势和劣势等。需求来源确定产品定位后,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大量需求,并然后根据这些需求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产品定位和项目资源情况进行筛选匹配,提取产品需求,定义优秀等级。从产品定位到需求优先级,整个过程不仅涉及对用户的分析和理解,还涉及产品定位和项目资源的考量。需求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中竞品分析、产品数据、用户研究是从产品端提出来的,老板(老板)敏锐的眼光是“人为”的结果思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一堆需求后,不可能全部都做。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需求,将有限的投入和产出最大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也是考验PM能力的地方,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汽车之父亨利·福特,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如果我问客户想要什么,他们总是说他们想要更快的马。)这里有两点要记住:倾听用户不等于倾听用户。用户想要的不等于到真正的需求。通常可以拿到一个需求列表,由负责每个功能的产品经理带领任务写PRD(一般的更新迭代需求,经过筛选可能只有一两个需求,而priority不需要定义,可以直接写下面是标准要求文件的内容示例:文件备案:包括文件日期、版本号、修改人、修改内容、审稿人等信息,一般来说以文档开头的表格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背景描述: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模块、市场情况、业务目标、产品定位等用户类型:简要描述目标用户的情况项目进度:开始、结束等节点信息结构:简单理解为内容和页面的分层业务流程描述:以流程图的形式,描述了业务各个状态之间的切换逻辑(例如:当游戏服务器满了,需要切换到排队登录状态)详细需求:每个需求的详细描述(包括:使用场景、UI描述、功能描述、优先级、输入/输出条件、处理过程、补充说明等)涉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以及专门的备忘录是必要的。就像设计稿和代码一样,需求文档很难一次性形成,需要不断修改。审核中发现问题很正常。从广义上讲,需求分析包括需求获取和分析筛选两个方面。产品定位是决定产品需求的根本依据,目标用户是产品定位的标尺。为了得到正确的需求,PM需要全程参与,充分准备,深入到每个节点,充分听取不同成员的意见。上述方法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使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项目会有一套比较接地气的流程。本文旨在分享和启发新人。需求文档的写法也是如此。我在京东实习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些关于PRD模板和导师的讨论。***导师给出的建议是:根据需要和进度灵活应变,不要执着于所谓的模板。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把这个分享给大家。
